胸痹足浴方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及中医症状积分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足浴方;耳穴压豆;临床效果
正文
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病症,病因是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阻塞,以胸痛作为常见症状表现,可伴有呼吸急促、胸闷等情况,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1]。心绞痛是冠心病典型临床表现,主要是因血脂沉积于冠状动脉壁,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最终使得动脉通道变窄,影响到心肌血液及氧气供应[2]。此疾病主要症状是突发性痛感,常见为胸部压迫性疼痛,集中在胸骨后部位,并可能向心前区、下颌咽喉等部位扩散,部分患者仅感到胸部不适[3]。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方式来缓解心肌缺氧及缺血症状,延缓动脉硬化进程,但停药后病情复发风险较高,导致整体疗效不佳[4]。中医理论将冠心病心绞痛归于“胸痹”或“心痛”等范畴,本病发生部位在心脏,心脏负责调节血脉与阳气,心阳不足会导致血液运行无力,进而引起脉络瘀阻,采用胸痹足浴方能够起到补充气血、滋养心脏以及活血止痛等作用,而耳朵与人体脏腑及经络间存在着紧密联系,通过耳穴压豆法刺激特定穴位,有助于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5]。此研究目的是分析在此类患者治疗中联用胸痹足浴方与耳穴压豆疗法的价值,以下是研究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后,明确60例参与者为冠心病,且伴有心绞痛症状,按照随机方法予以分组,对照组:年龄50~78岁(64.72±7.36岁),男性18例,女性12例,病程5个月至5年(2.11±0.64年);观察组:最低年龄为55岁,最高为75岁,平均65.23±7.19岁;男女各有14例与16例;最短病程为5个月,最长为5年,平均2.08±0.61年。对比各项资料(P>0.05),可对比。
纳选标准:疼痛以胸骨后部为主,可放射到心前区;知晓研究且同意参与;可耐受研究药物;认知、精神与沟通能力无异常。
排除标准:因其它疾病致胸痛;严重呼吸/循环系统疾病;肝脑肾功能严重异常;处于特殊生理期,如怀孕、哺乳等;耳部存在充血、水泡等炎症表现;中途自行退出治疗。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使用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注册号H44021139,由广东九明制药厂生产)、心定痛(注册号H14021988,山西太原药业公司生产)、消心痛(注册号H12020816,天津太平洋制药厂生产)以及倍他乐克(注册号H32025391,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生产),具体的用药剂量和频率为: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日服用1次;心定痛每次10mg,每日口服3次;消心痛每天总量10mg,每日服用3次;倍他乐克每次6.25mg,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则基于常规疗法联合胸痹足浴方与耳穴压豆治疗,方法为:(1)胸痹足浴方:取生甘草 15g、三七 30g、当归 30g、红花 30g以及玄参 30g以水煎煮后得到500mL药液,并将煎煮好的药液混合,维持温度在40℃左右,指导患者将双足浸入盆中,确保药水深度覆盖至踝关节上方 5 cm处,每次浸泡时间为30min;(2)耳穴压豆:选取耳部特定穴位进行治疗,主穴包括神门、交感以及心、肾穴位,辅以肝、胆、胃、脾穴位,将王不留行籽置于剪裁成55mm规格的胶布中央形成耳穴贴片,粘贴于相应穴位并适度施压,从轻柔逐渐过渡到有力,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直到患者体验到酸、胀、麻的感觉,耳穴贴片应保留3d,每间隔两天重复一次操作,并提醒患者注意耳部穴位的防水护理。2组共计进行8周治疗,提醒患者保持饮食清淡、易于消化,严格限制盐分和脂肪的摄入量,在进食时应避免过快;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以加速身体排便过程。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临床疗效,无效(症状未明显改善或呈加重趋势);有效(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幅度为30%~70%);显效(胸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或者消失,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超过70%);临床疗效=有效率+显效率;
(2)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频率;持续时间;
(3)中医症候积分,胸闷胸痛;神疲乏力;心悸,0~6分对应无症状与症状严重。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疗效率高,统计学对比(P<0.05)。
表1 临床疗效(n,%)
组别 | 例数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总疗效率 |
对照组 | 30 | 8 | 15 | 7 | 22(73.33) |
观察组 | 30 | 2 | 18 | 10 | 28(93.33) |
x2值 | - | - | - | - | 4.320 |
P值 | - | - | - | - | 0.038 |
2.2 心绞痛发作情况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差异小(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P<0.05)。
表2 心绞痛发作情况(`x±s)
组别 | 例数 | 发作频率/次·周 | 持续时间/min·次 | ||
治疗前 | 治疗8周 | 治疗前 | 治疗8周 | ||
对照组 | 30 | 12.87±1.62 | 5.24±1.12a | 7.29±1.14 | 4.24±1.43a |
观察组 | 30 | 12.71±2.35 | 3.89±0.54a | 7.78±1.02 | 2.18±0.65a |
t值 | - | 0.307 | 5.947 | 1.754 | 7.183 |
P值 | - | 0.760 | <0.001 | 0.085 | <0.001 |
注:与治疗前8周指标相比较,Pa<0.05。
2.3 中医症候积分
治疗前积分两组差异小(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各项症候积分比对照组低,统计学对比(P<0.05)。
表3 中医症候积分(`x±s,分)
组别 | 例数 | 胸闷胸痛 | 神疲乏力 | 心悸 | |||
治疗前 | 治疗8周 | 治疗前 | 治疗8周 | 治疗前 | 治疗8周 | ||
对照组 | 30 | 5.13±0.75 | 3.48±0.69a | 5.12±0.26 | 3.03±0.75a | 4.79±0.54 | 3.12±0.78a |
观察组 | 30 | 5.26±0.69 | 2.17±0.53a | 5.08±0.17 | 2.26±0.18a | 4.83±0.72 | 2.35±0.74a |
t值 | - | 0.699 | 8.247 | 0.705 | 5.468 | 0.243 | 3.923 |
P值 | - | 0.488 | <0.001 | 0.483 | <0.001 | 0.809 | <0.001 |
注:与治疗前8周指标相比较,Pa<0.05。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以心肌剧烈、短暂性缺氧缺血为特点的心血管疾病,典型表现是胸骨后方呈压迫性、间歇性痛感,并可能逐步扩展至左侧上肢,疾病诱发因素为心肌缺氧,而能够增加心肌需氧量因素都易诱发心绞痛[6]。临床治疗通常使用硝酸甘油类药物以减轻症状,但长期用药治疗效果上并不理想,且易出现不良反应[7]。中医认为此疾病发生与心脉痹阻有关,病根在于心脏,表现为正气不足、阴阳与气血失衡,导致胸部阳气衰弱,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引起气滞血瘀,不仅影响到心脏功能,还会损伤其他脏腑,总属本虚标实证,其中本为气血与阳气的亏损,标则为气滞与寒凝,二者相互作用,促使痰瘀交织形成心脉瘀阻,最终导致心绞痛发作,因此治疗策略应在于促进气血流通、活化血络以及化解瘀血为主[8]。耳朵与人体内部脏腑及经络系统有着紧密关联,经以耳穴压豆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能够起到增强心气、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强化肾脏功能、补充元气以及滋养精髓等作用,同时还能协同调节其他脏腑功能,从而有效改善心脏活动能力,此外耳穴压豆疗法对于调整患者自主神经系统亦具有积极效果,有助于心脏血液循环恢复,还能减缓感觉神经的传递速度,从而降低患者的痛感[9]。胸痹足浴方有着促进血液循环、止痛及增强心气功效,在此方剂中红花能够发挥出活血化瘀、祛湿消肿之功效;三七则有助于活血散瘀、减轻肿痛;玄参可滋养阴液、降火、清热凉血及解毒散结;生甘草具有助益气、调和脾胃并清热解毒功效,而当归则能补充气血[10]。经足浴方式借助温水能够促进中药成分通过皮肤及经络渗透至患者体内,直接作用于脏腑,进而有效调理气息、活化血脉,不仅能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还能减轻疲劳感,提升睡眠质量[11]。
此试验得出,在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中医症候积分(胸闷胸痛、神疲乏力、心悸)相关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后所取得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相较于常规西医疗法,联合采取耳穴压豆和中药方剂胸痹足浴方实施治疗,有助于增强疗效。分析认为胸痹足浴方具有活血止痛与补气益心等功效,而耳穴压豆法通过将王不留行籽粘贴于患者耳部特定穴位,通过按压刺激,实现疏通心脏局部经络的目的,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滋养全身,调节交感神经平衡,进而发挥治疗效果,将两种疗法相结合,能大幅提升活血化瘀与疏通经络的效果,提升整体疗效[12]。
综上分析认为,针对冠心病伴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在常规治疗过程中,结合运用胸痹足浴方以及耳穴压豆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推荐进行广泛推广和实践。然而此研究结论可能受到样本规模小、研究时间短等因素影响,为了提升研究结果准确性,今后研究应当考虑增加样本数量与合理延长观察时间,以便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从而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谢静. 中医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对胸痹心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24, 37 (09): 142-144+149.
[2]张庆冉, 张艳阁, 王文丁等. 耳穴埋豆在改善胸痹心痛患者心绞痛发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影响[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 30 (03): 31-33.
[3]牛凤娟, 李晓晓. 耳穴压豆辅治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 40 (03): 474-476.
[4]李云云, 杨闯, 刘玉娟. 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足浴对心血瘀阻型稳定型心绞痛的影响[J]. 光明中医, 2024, 39 (04): 733-736.
[5]李学杰.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23, 42 (11): 85-87.
[6]林升振, 刘素英, 范晓丽. 耳穴埋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 (23): 158-160+164.
[7]杨文文, 代景娜, 窦晨辉等. 通心阳方加减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 2023, 39 (07): 11-13.
[8]徐寒冰. 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 2023, 43 (01): 121-125.
[9]曾美玲, 张兰金. 益气活血汤联合耳穴埋豆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 2021, 19 (31): 149-152.
[10]李亚轩. 耳穴压豆联合化痰通脉方外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学, 2021, 45 (16): 1752-1754.
[11]钱东初, 金建立. 耳穴压豆联合益气活血化浊汤在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慢性病学杂志, 2021, 22 (05): 752-753+756.
[12]李健, 黄嘉鹏, 张东英等. 联合应用耳穴压豆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 中医外治杂志, 2020, 29 (06): 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