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肝功能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早期泡型肝包虫病;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功能;营养指标
正文
项目编号:GY-2022ZK028
项目名称:AE 促进 KCs 浸润形成免疫抑制的微环境的研究
在临床过程中,作为肝脏常见疾病之一,早期泡型肝包虫病主要是由于寄生虫在肝脏组织寄生而引发。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疾病的发展,寄生虫可经由人体血液循环向患者的大脑、肾脏、腹腔以及肺部等器官转移,继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与威胁。临床过程中由于受到寄生虫的影响,患者肝脏组织可遭受持续性的损害,这一点对于患者身心健康极为不利[1]。与此同时,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后可以发现,病灶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可压迫患者的肝脏及其周围的组织,其会导致患者肝脏无法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对其营养吸收造成影响,增加了患者出现营养匮乏问题的几率,继而将患者拉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对患者预后身心健康的恢复和改善造成了极大影响和危害。从治疗工作的视角来看,针对这一问题,传统疗法主张采用开腹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实践表明,通过积极利用手术的方式切除病灶组织,有利于及时解除压迫,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与身体机能的恢复均大有裨益[2]。然而,传统开腹手术的弊端在于其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造成的创伤性的较大,继而增加了患者术后康复的难度和潜在风险。因此,随着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辅助下,大批医疗工作组针对如何开展患者治疗工作进行了分析,这一探索为治疗手段的丰富提供了强劲的助力。通过结合超声设备引导开展微波消融治疗,有利于充分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其对于患者肝脏功能的合理保障和预后康复指标的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本文针对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肝功能及营养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整理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3年5月~2024年5月期间选取64例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0:12;年龄27~52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2:10;年龄26~51岁(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符合早期泡型肝包虫病诊断标准。(3)患者无手术治疗禁忌症。
排除标准:(1)存在既往肝脏手术史。(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问题。(3)患有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4)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手术期间的麻醉方法选择全身麻醉,当患者麻醉起效后制作手术切口,切口位置选择患者右上腹,在病灶外缘1cm位置完整切除病灶。在手术治疗期间,应对患者肝脏创面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缝扎处理。术后关闭手术切口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1.2.2 研究组 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患者麻醉方法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申报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以便在治疗期间避免对患者病灶周围的血管、胆道和其他脏器造成不必要的创伤。手术期间使用的医疗器械为冷循环MWA设备,相关参数设置如下:输出频率2450MHz,穿刺针功率100W,温度100℃,消融时间5min。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在病灶外1cm的位置进行消融,从而有效避免病灶的残留,继而降低术后复发的可能性。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疗人员应在器械进行消融治疗的过程中积极做好对于患者临床表现和相关监测设备参数情况的密切关注,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理。患者术后使用敷料覆盖创口。
。在治疗期间,医疗人员应对患者的临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消融处理完毕后退出穿刺针并对穿刺点周围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毕后使用医用敷料进行包扎。
1.3 观察标准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肝功能、营养指标、并发症率、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25.0处理数据,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价值。
2 结果
2.1 患者肝功能
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水平均有所上升,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拨动幅度更小(P<0.05)。见表1。
表1 患者肝功能
组别 | n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U/L)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研究组 | 32 | 30.81±3.12 | 70.45±4.12 | 26.18±1.64 | 134.45±6.17 |
对照组 | 32 | 30.61±3.31 | 115.65±5.85 | 26.20±1.70 | 185.62±7.14 |
t | - | 0.249 | 35.735 | 0.048 | 30.674 |
P | - | 0.804 | 0.000 | 0.962 | 0.000 |
2.2 患者营养指标
研究组术后营养指标的波动更小(P<0.05)。见表2。
表2 患者营养指标
组别 | n | 前白蛋白(g/L) | 血红蛋白(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研究组 | 32 | 0.41±0.05 | 0.25±0.02 | 139.15±6.62 | 130.15±4.36 |
对照组 | 32 | 0.41±0.04 | 0.20±0.03 | 139.22±6.85 | 117.45±4.22 |
t | - | 0.000 | 7.845 | 0.042 | 11.840 |
P | - | 1.000 | 0.000 | 0.967 | 0.000 |
续表
组别 | n | 白蛋白(g/L) | 血清总蛋白(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研究组 | 32 | 40.17±2.10 | 35.25±2.13 | 70.51±3.21 | 65.62±2.28 |
对照组 | 32 | 40.14±2.14 | 31.62±2.20 | 70.55±3.31 | 54.17±2.17 |
t | - | 0.057 | 6.706 | 0.049 | 20.578 |
P | - | 0.955 | 0.000 | 0.961 | 0.000 |
2.3 患者并发症率
研究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见表3。
表3 患者并发症率
组别 | n | 胆漏 | 感染 | 出血 | 并发症率(%) |
研究组 | 32 | 0 | 0 | 0 | 0.00 |
对照组 | 32 | 1 | 1 | 2 | 12.50 |
χ2 | - | - | - | - | 4.267 |
P | - | - | - | - | 0.039 |
2.4 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组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4。
表4 患者生活质量
组别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研究组 | 32 | 76.22±3.44 | 91.91±2.17 |
对照组 | 32 | 76.68±3.49 | 85.39±2.65 |
t | - | 0.531 | 10.768 |
P | - | 0.597 | 0.000 |
2.5 患者治疗满意度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5。
表5 患者治疗满意度
组别 | n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 |
研究组 | 32 | 20 | 11 | 1 | 96.88 |
对照组 | 32 | 15 | 11 | 6 | 81.25 |
χ2 | - | - | - | - | 4.010 |
P | - | - | - | - | 0.045 |
3 讨论
作为人体重要脏器,肝脏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来看,肝脏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去氧化并对肝糖进行存储。与此同时,其还可以对胆汁进行分泌,继而实现对于脂肪的分解与吸收。此外,肝脏还具有解毒和凝血的作用,因此,若肝脏发生异常,则往往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巨大的影响。在这一问题上,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肝包虫病主要包括泡型包虫病和囊型包虫病两种[3]。其中,泡型肝包虫病主要由多房棘球蚴感染引发,虽然该病属于良性疾病,但是在生物学领域中其行为呈现恶性的表现。具体来看,该病呈弥漫性浸润生长,且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病灶组织转移的问题,进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具体来看,该病患者早期往往无不适感,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可出现黄疸、腹痛、肝肿大以及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4]。在治疗过程中,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虽然可以帮助患者切除病灶,但是,手术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创伤,继而增加并发症问题的发生几率。与此同时,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受到缺氧环境的影响,患者脏器还可发生器质与功能性改变[5]。与此同时,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有可能出现源头节残留的问题,进而在后续康复过程中出现新囊的形成,其同样不利于患者预期治疗目标的充分实现。随着医疗技术和理念的发展和变革,为了提升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医生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结合大量患者的数据指标对于手术的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有效结合新技术做好手术疗法的革新。其中,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治疗方式,微波消融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其不仅可以降低手术本身对于患者造成的创伤,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实现止血,降低了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从治疗原理的角度分析,在治疗过程中,该技术是利用特制消融针经皮穿刺到病灶组织中心区域进行热消融的方式开展治疗[6]。在此过程中,基于微波电场的影响,患者组织自身的积极性分子可出现高速旋转,继而摩擦生热,该疗法可对相应的病灶组织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从而诱导其凋亡。针对这一问题,部分报道指出,当温度在60~100℃时可出现蛋白变性组织脱水以及细胞凝固坏死,当其升至100~110℃时,患者相应组织可出现汽化和炭化,从而有效实现对于靶向区域内肿瘤细胞的合理杀灭[7]。近年来,随着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的推进,通过结合超声多普勒设备进行辅助,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更好地明确患者穿刺部位并提升微波消融治疗工作的综合疗效,对于患者预后肝功能水平的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8]。与此同时,本次研究数据表明,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营养指标的波动幅度更小,这一点充分证明该疗法可以在满足治疗需要的基础上有效促进患者营养功能的进一步优化,有助于帮助患者在术后更好地实现对于营养的吸收,为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水平的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9]。从患者的视角分析,该疗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因此,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度和术后康复期间的疼痛情况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缓解,其对于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的提升大有裨益。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这一手术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同时可以充分改善手术对于患者身心造成的影响,有利于在满足治疗需要的基础上㕂患者术后健康的恢复,其充分证实了该疗法在临床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在远期疗效方面,部分报道指出,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复发的几率更低,其充分证实了这一疗法对于患者病情控制的重要意义[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辅助下,手术对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其对于患者预后营养情况的改善和并发症率的预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的提升。
综上,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综合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其对于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此,该疗法值得受到医疗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参考文献
[1] 任国亮,李连生,苏伟,等. 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后肝功能及营养指标变化[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6):506-508,512.
[2] 更尕仁青.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对肝包虫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2024,42(3):45-49.
[3] 牛树国,李国柱,谢凡,等. 微波消融治疗巨大肝多房棘球蚴病1例[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27(8):1067-1068.
[4] 马文涓,陈丽丽,李丽. 加温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肝包虫病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及内稳态的影响[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3,46(2):215-221.
[5] 马建明,晏琪富,陈永智,等. 混合现实技术导航个体化治疗复杂囊型肝包虫病一例[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4,36(2):104-106.
[6] 荆忠妹,祁红杰,尼玛拉姆. 优质护理在肝包虫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 西藏医药,2024,45(2):130-131.
[7] 扎西云旦,平措,庄卓男,等. 复杂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4,27(5):412-414.
[8] 赵萍,谷申森,韦欢欢,等. 加速康复理念下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对肝包虫手术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3,30(33):188-192.
[9] 贾钰婕,袁红,吕志坚.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用于肝包虫病手术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32):181-184.
[10] 屠情雨,俞雪静,俞丽芳,等. 肝棘球蚴病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乡村医药,2025,32(1):6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