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叶胶囊用颗粒制粒与整粒工艺研究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马丹 饶念 杨焕 王川 吴江 季春

贵州大学药学院 贵阳 5500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几种制粒-整粒工艺进行比较研究,探索杜仲叶胶囊良好制备工艺。方法: 以休止角 和细粉率为指标,确定小目数制粒-小目数整粒,大目数制粒-整粒和采用大小目数混合使用制粒-整粒四种工 艺对流动性的影响。结论:20 目整粒的工艺所形成的细粉率小,流动性与细粉率成显著负相关性,该工艺较 优。


关键词

杜仲叶;胶囊;流动性

正文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是我国常用的 中药材,有降压、补筋骨、安胎等作用[2]。由于杜仲 皮存在药源不足的情况,现代研究发现杜仲叶与杜仲


皮的化学成分,特别是以绿原酸为代表的药效成分基 本一致,具有替代杜仲药材的潜能,且国家正开展按 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


 


作,故对杜仲叶胶囊进行制备工艺研究。

 

胶囊剂灌装对原料流动性有较高要求,杜仲叶胶 囊所用浸膏直接干燥粉碎流动性较差,故采用湿法制 粒干燥后进行整粒再灌装的工艺,以保证其重量差异 不超限。

制粒工艺往往对粉粒流动性有较明确影响。在实 际生产中,有的采用同目数制粒-整粒工艺,有的采 用小目数制粒-大目数整粒工艺,有的参照片剂制备, 采用大目数制粒-小目数整粒的工艺[1]。故本文以休 止角和细粉率为指标,对几种制粒-整粒工艺进行研 究,并通过测定装量差异,探索良好制备工艺。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材料

1.1.1.仪器:BS-600L Sartorius 天平 (赛多利斯科 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 、101-3 电热鼓风干燥箱 (天津市素斯仪器有限公司)、手动硬胶囊充填板、20 目不锈钢筛网、24 目不锈钢筛网

1.1.2.材料: 杜仲叶(采于贵州省铜仁市)、食用 淀粉

1.2.方法

1.2.1.提取浸膏: 剪碎的杜仲叶 200g ,以 6 倍量 水煎煮 3 次,每次提取的 1.5h,过滤,合并滤液,蒸 发浓缩,得 105g 浸膏。

1.2.2.制软材:经过多次筛选,选取淀粉为辅料, 称取 195g 淀粉与浸膏混合,制得符合规定的软材。


1.2.3.制粒和整粒 将所制得的软材用以下四种工 艺制备颗粒(见表 1)

 1 四种制粒-整粒工艺

 

工艺

制粒

干燥

整粒

工艺一

20 目制粒

65 摄氏度干燥

20 目整粒

工艺二

20 目制粒

65 摄氏度干燥

24 目整粒

工艺三

24 目制粒

65 摄氏度干燥

24 目整粒

工艺四

24 目制粒

65 摄氏度干燥

20 目整粒

1.2.4.休止角测定  用固定漏斗法测定休止角:将  玻璃漏斗置于固定高度,取等量颗粒匀速倾入漏斗中, 测量颗粒形成的圆锥体的高度 H 和底部半径 R。

计算公式为 tanα=H/R(α为休止角) [1]

1.2.5.取各工艺的颗粒 80 目筛分,测定细粉率。

1.2.6.用手动硬胶囊填充板分别填充胶囊,按《中 国药典》(2015 年版)制剂通则胶囊项下规定测定装

 

量差异。

2.实验结果

2.1.休止角(见表 2)

 2 四种制粒-整粒工艺下所测得的休止角

 

工艺

休止角

工艺一 20 目制粒,20 目整粒

36.010

工艺二 20 目制粒,24 目整粒

28.590

工艺三 24 目制粒,24 目整粒

30.960

工艺四 24 目制粒,20 目整粒

36.010

2.2.细粉率(见表 3)


 


 3 四种制粒-整粒工艺测得细粉率

 

工艺

细粉率

工艺一 20 目制粒,20 目整粒

0.215

工艺二 20 目制粒,24 目整粒

0.355

工艺三 24 目制粒,24 目整粒

0.29

工艺四 24 目制粒,20 目整粒

0.225

2.3.装量差异

装量差异限度检查都符合《中国药典》(2015 年 版)制剂通则胶囊项下规定。

3.结论与讨论

3.1.在此实验中,20 目数制粒、24 目整粒工艺所 制颗粒的流动性比其他工艺好。

 

3.2.本次实验中20 目整粒的工艺所形成的细粉比 较少,流动性与细粉率成显著负相关性。

 

3.3.根据测定装量差异,表明手动硬胶囊充填板 所做出的杜仲胶囊符合规定,皆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石卫珍.制粒与整粒工艺对胶囊剂用颗粒流动 性的影响[J].药物研究首都医药,2014:41-42

[2]路博琼,王自波,谢晓,. 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            [J].     


,2013,41(1 9):8214-8217

[3]蔡卓星,梁碧岩.煎煮法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 的操作方法和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3): 63-64

[4]柴建新、万茵、付桂明,等.杜仲叶总黄酮含 量测定的优化方法[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4): 225-230

[5]岳国超,严霞,赵映波,等.湿法制粒工艺参 数对颗粒成型的影响[J].中南药学, 2015 136): 587-590

[6]郑俊民 主译.药用辅料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5

[7]江丽芸.中药辅料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 736):248-250

[8]李坤,武瑞,尹文君,等 .杜仲叶中绿原酸含 量测定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3): 61-63

[9]刘纯,胡展红, 张学农,等.抗感冒胶囊剂制 备工艺及辅料优选[J].抗感染药学,200852):96-99

通讯作者:季春,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 天然产物及中药物质基础。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