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措施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措施
正文
引言
雷电是一种发生于大气中的瞬态大电流、高电压、强电磁辐射的天气现象,雷电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发生后常常引起重大的灾害事故。通常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于较高地带,很容易遭受雷击灾害。一旦通信基站遭受雷击,容易造成通信设备损坏,通信信号中断,给国家经济财产造成损失,因此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一、雷击移动通信基站的主要入侵途径
1、通过基站铁塔和天馈线侵入。一般的通信基站铁塔高度为40~60 m,当铁塔的避雷针受到直接雷击时,雷电流通过铁塔,经其接地装置散流入地,使地网的电位升高,导致基站地网与设备之间产生很高的电位差而形成地电位反击,对通信设备造成了损坏。如果天馈线为同轴电缆,在导体上感应出较强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经导电的同轴电缆从铁塔天线进入基站机房,从而烧坏移动通信设备。
2、通过架空管线侵入。移动通信架空管线也是引入雷击流损害的重要途径。当架空管线遇雷电侵袭时,将高电压引入基站机房,很可能烧坏基站的通信设备。雷云对地放电也会在架空管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该过电压也会对通信设备造成威胁。
3、电磁感应影响。接闪器在接闪过程中,雷电流强度大,放电时间短,在接闪器和引下线周围将产生较大的瞬时电磁场。在强磁场作用下,处于磁场中的导体将产生高达几千至几万伏的感应电压,如此之高的感应电压势会造成通信设备的损坏。
4、通过基站机房引入。当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建在山顶上,机房位置的海拔高度很高时,直击雷可能绕过避雷针从横向及斜面击中被保护的基站设备,这种现象叫雷电绕击。在这种情况下,孤立的避雷针往往已不能防御雷电对通信机房的直击。
二、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要求
随着通信设备的技术进步,其电子配件也越来越精密,对雷击侵害的耐受力越差。雷电对通信设备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云层带电使得地面形成感应电荷,形成非常强的电场,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雷云就会向下放电,然后通过大雷电流进入到通信设备中,对内部金属元器件造成损坏,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1]。因此,雷击灾害对设备的影响非常严重,需要采取可靠的防雷措施作为支持,对设备做可靠接地,科学搭配使用可行的防雷方案,将雷击影响控制到最小。
三、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思路
1、外部防雷思路。通信基站的外部防雷,主要重点是预防直击雷对设备造成的损坏。通过设置避雷针、引下线以及接地网等避雷装置形成一个可靠的避雷系统,在发生直击雷时,可以通过防雷系统将过大雷电流有效地导入到地下,避免造成设备元器件的损坏。采取这种防雷措施,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现场操作方便,可以获得良好的防雷效果。通常,基站的天线系统和机房建筑最容易受到雷击影响,因此可通过设置全方位的防雷系统为其提供可靠保障,比如将避雷针尖端控制到高于天线尖端几米,并与天线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雷电流影响到天线。另外,对于接地系统的安装,要尽量降低避雷地线直流通路的电阻,以10~50Ω为宜,小于5 Ω最佳[2]。而地线不要采用绞合线或扁平编织线,应选择电感较小的材料,达到最好的雷电流泄放效果。
2、内部防雷思路。1)屏蔽措施:金属屏蔽是应用效果良好的一种防雷方式,并且金属屏蔽可以和放在一起的不同双绞线共同使用。金属屏蔽会促使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可以有效割据周围形成的电磁场;2)安装防雷器:防雷器是一种高压保护电子器件组合,安装防雷器时,主要是将其并联到供电线路或者信号传输线路上。当设备受到雷击后产生过大雷电流,防雷器会立即进入到短路状态,确保地网瞬间将高电压与大电流泄入到地下,为设备的安全提供保障。
四、移动通信基站各个重点部位防雷措施
1、铁塔的防雷。铁塔的防雷主要技术处理措施有:铁塔顶部天线平台处,塔身中部及塔基处预留接地孔,或将附近塔身紧固螺栓改用加长紧固螺栓作接地点。铁塔相邻2个接地点之间距离超过60m时,需在该网点之间增加1个接地点。一定要保证连接点的数量和分散性,以利于分散雷电流。当铁塔为落地塔时,其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间隔3~5 m相互焊接连通1次,且至少有2处相互连通。铁塔四脚与其他地网就近焊接连通。
2、架空管线的防雷。连接至机房的电力线、光缆等架空管线不能直接进入机房,应分类穿入金属管埋地后进入机房,并加装保护装置。金属管两端分别与地线焊接,焊点要作防腐处理。各系统的接地应分别接至各自的接地汇流排,再统一接至室内接地排。而机房内直流电源接地线,则从室内地线排上引入,与保护地各自独立,再接入接地汇流排上,且不共用引线。
3、天馈线的防雷。主要措施有:馈线屏蔽层应在塔顶、馈线离开塔身至机房转弯处上方0.5~1.0 m处、进入机房入口后的内侧3点妥善接地,室内走线架应每隔5~10 m接地1次。另外,天线铁塔设避雷针应并与铁塔焊接,天线安装位置应在避雷针的防雷保护区内。
4、通信基站机房的防雷。防雷措施主要包括:机房的建筑物防雷接地、机房设备和供电系统的防雷接地。1)建筑物的防雷和接地。通信机房天面应按规范要求设置避雷网,机房四角应设引下线,机房屋顶上金属设施应分别就近与避雷带焊接连通。当通信站点天线铁塔位于机房旁边时,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间隔3~5 m相互焊接连通1次。当通信站点天线铁塔位于机房屋顶时,其四脚应在屋顶与雷电流引下线分别就近连通。建筑物金属窗框、电缆屏蔽层、设备外壳等也应与主钢筋作可靠连接,形成等电位体;2)设备和供电系统的防雷和接地。通信机房内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应采用螺栓连接,其连接导线截面积应采用不小于16 mm2的多股铜芯导线,穿钢管敷设。出入机房的电缆金属护套在入站处应作保护接地,电缆内芯线在进站处应加装避雷器,电缆内的空线对亦应作保护接地。机房内的走线架应每隔5 m接地1次,走线架、吊挂铁件、机架、金属门窗以及其他金属管线均应良好接地并相互连通。通信机房的供电电力变压器不宜与通信机房在同一建筑物内,电缆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电缆内3根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氧化锌无间隙避雷器。
5、降低接地电阻值。移动通信基站地阻值标准应小于5 Ω,降低接地电阻的常用方法有: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小于有效长度;2)可将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
五、结语
总之,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工作是一项较专业的系统工程,要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工作,就必须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工程实践工作经验,确定防雷措施方向与要点,并通过科学搭配和综合比对,选择适应性最好的方法来提高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鑫斌.无线通信设备防雷措施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8(19)
[2]张晓军 魏亦菲.论无线通信设备的防雷技术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