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常见问题及设计方法

期刊: 建筑技术 DOI: PDF下载

黄沥禾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400015

摘要

随着我国道路行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现阶段在城市化过程中较为凸显的问题就是交通、污染等。故而为了紧随时代发展潮流,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希望能够完成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未来城市发展最主要的方向。且现阶段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切实发挥出绿色交通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积极作用,还需要明确绿色交通理念在道路工程设计期间的应用要点,选择适宜的工程设计技术,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城市道路工程实施全过程中的综合效益,就要进行道路绿色建设,且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当对生态理念进行严格的遵循。


关键词

线形; 道路设计; 交通安全

正文


引言

市政道路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的建设的确会影响城市的功能与舒适度,路基路面设计是市政道路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会直接导致市政道路的荷载承受力和耐久性达不到实际规范要求,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由此可见,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设计意义重大,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城市实况,严格挑选施工材料,科学处理软土地基等问题。

1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性

大多数交通安全事故会发生在连续上下坡路段、城乡结合部路段、急转弯路段、道路交叉口等。通过数据分析和客观考量可以发现,道路的线形、路面质量、整体结构等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线形设计不规范、行驶视野不明朗、路面设施不合理等,会影响驾驶员的预判能力,面对危险状况无法及时应对;而车道宽度适当、道路拐点合理、垂直设计恰当,就可以让驾驶员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从而有效地规避意外事故。另外,配备完善的应急逃生设施,以及监管通信系统,也可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减少事故损失。

2道路的线形设计

2.1平面线形设计

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首先需要对道路的线形进行设计。在进行道路设计和选线之前,可提前应用航拍仪器或卫星图片等进一步获取道路建设工程周边信息,站在整体的视角考察道路的经过路线,然后针对道路设计情况进行多方沟通与协调,确保提出更为适合且科学性较强的施工方案,最后需对已经明确的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特别是在施工及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定,如果在此期间出现了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并重复审核。值得注意的是,在道路设计和平面线形规划中,需要与周边沿线地形进行有效协调,例如在山区避免一味应用长直线形道路设计,长直线形工程量相对较大,施工难度更高,无法满足施工的便捷性需求,甚至应用长直线形也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深挖及高填问题,会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山区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可以应用曲线设计形式,合理控制半径,确保道路线形与地形的有效契合。

2.2全面布局

道路选线的优化设计中,整体布局的成败对最终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合理线路的布局可以提升道路的施工质量、提高乘客乘车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保护好生态自然资源,线形流畅美观,与自然相结合,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在规划道路选线的整体布局时,需要先确定好道路的主体框架,即包括起始、结束以及中间转折的关键点,重点部署好主要路线的各个控制节点,筛选出每条路线上的关键或带有某些特征特色的点,在保证路线整体走向的大趋势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完成整体路线的全面布局。

2.3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是市政道路工程的前期工作之一,为了确保后期的使用与安全性,必须在设计期间满足对路面设计质量、安全、实用、美观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在市政道路路面的设计过程中,材料是根本,另外设计师还需结合该城市的气候条件、地质环境、经济发展等多方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路面建材。一般来讲,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现代化城市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该种路面在提高道路荷载重量的同时,也可大幅度提升市政道路的抗腐蚀性,故而增强市政道路路面的实用性与坚固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由多种材料混合而成,预混材料前,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筛选材料,并按照合理的配比率,遵循相关施工标准合理拌制,充分预混,最终投入建设。

2.4改善道路附属设施设计

城市道路兼具着交通功能以及市政管线的铺设载体功能,给排水管线、燃气管线、通信、电力、照明等管线均布设在城市道路下方。从安全角度出发,不同管线间需要考虑水平安全净距,且从日常检修的便利性角度出发,相较于其他管线,雨污水管线一般布设在车行道上,因此行车通过时均会碾压井盖,由于作用频繁,且受到施工安装不到位、井圈加固不到位、井盖纵横坡与道路纵横坡不协调等因素影响,井盖易松动,行车通过时会造成行车不稳或产生较大噪音,影响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所以在现代城市道路设计中,可以改变现有井盖位置,尽量将其布设在非机动车道上,同时采用静音井盖,且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注意井盖与道路纵横坡协调,保障路面平整度,三管齐下保障行车舒适性。

2.5纵断面线形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1)道路坡度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横坡对交通的影响不大,主要用来排水,保持道路畅通,一般在 3% 以下。在严寒地区,干旱地区横坡要取小值,防止冰雪或者尘沙堆积。纵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可是至关重要的,上坡的时候影响车速,容易导致机件磨损,乃至摩擦力不足引起车辆滑溜。在一些折线处,车辆受到颠簸,容易令人产生不适,甚至产生失重或超重。下坡时更要慎重,不要轻易加速或急刹车,很容易发生车辆侧翻的情况。坡度上的设计,根据地形,一定要尽可能平缓,减少凹凸点,这样才能保证车辆尽可能地平稳行驶,减少对车本身的磨损,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缩小上下坡的坡度落差,可以避免车辆剧烈颠簸,以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行驶。2)坡道长度的影响及改善措施。上坡长度过长,爬坡时水箱的水容易升温沸腾,导致发动机过热,甚至熄火。长时间爬坡,发动机持续工作,可能导致车辆行驶缓慢,诱发交通事故。坡道过长的情况下,下坡时需要长时间减速制动,制动机容易发热或者烧坏。受自身重力的影响,轮胎与下坡坡面的摩擦力减小,极易发生翻车。因此,道路坡度设计时,纵坡尽量要缓而短。大桥上尽量不设置竖曲线,小桥上避免出现“驼峰式”的纵坡。纵断面尽量形成圆滑的曲线,而不是幅度落差巨大的折线。同时,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对道路设计要严加审查,对纵坡坡度过大或者坡长过长的道路,进行必要的限制和改造,有效保障车辆在纵坡行驶的交通安全。

结语

规划出合适的线路会带来很多的优势与便利,上升到理念的层面,不仅在大方向上与国家城市化发展建设的宏观目标高度一致;落实到实用性的层面,可使行车畅通无阻,提高乘车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对自然资源与历史遗迹不进行破坏,在不降低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整个修路工程的总成本投入也会得到有效的控制,要达到此目标,需要结合客观条件进行周全的逐段设计、构建数学模型有助于进行仿真模拟,从理论上设计出最优路线。

参考文献

[1]张伟平.市政道路提级改造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2019(5):28-30.

[2]张建春.市政道路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8,44(2):134-135.

[3]王宏刚,张一权.市政道路设计要点探析[J].交通世界(中旬刊),2021(3):75-76.

[4]李艳萍.市政道路设计的若干要点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9(44):104,1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