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关节炎康复中的临床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药塌渍;红外线照射;膝关节功能
正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出现的疾病,其发生率在承重关节中尤为显著。该病症的临床表现包括但不限于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以及僵硬感。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多样,主要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大类。在疼痛、僵硬和活动障碍等症状较轻微的情况下,通常首选非手术治疗,这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物理治疗、健康教育和推拿等。在临床实践中,药物治疗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段,特别是激素和抗炎镇痛药物,它们的效果具有两面性。短期内使用可以带来积极的治疗效果,但长期应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包括耐药性的产生[]。
中医的塌渍疗法,以其独特的外治理念,展现了中医治疗内病的卓越能力。通过将中药药液进行热敷,并结合红外线的热效应,药物成分得以深入皮肤,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这种疗法能够迅速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和消除寒气,对于改善膝部红肿、疼痛、麻木和肿胀等症状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分析了中药塌渍结合红外线照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2023年5月至12月期间,滨城中医诊所依据既定的纳入与排除准则,挑选了40名患者参与临床研究,构成治疗组;对照组亦根据相同的标准,选取了40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参与研究。分组策略是利用随机数字表对入选的病例进行随机分配,确保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有40人(治疗组40膝,对照组40膝)。
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发布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8年的《骨关节炎诊疗指南》,结合影像学资料,具体如下:(1)膝关节疼痛需为近期一个月内反复发生,且持续时间有所延长;(2)关节活动时可听见摩擦音或骨擦音,且可感受到摩擦;(3)关节活动受限,与以往相比灵活性降低,且早晨可能出现短暂的僵硬,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4)研究对象年龄需在40岁以上,性别不限;(5)影像学检查应显示关节骨质增生、半月板软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边缘骨赘形成或囊壁增厚等病变。需满足第一条标准以及2、3、4、5中任意两条标准,方可进行诊断。
纳入标准:
(1)符合以上诊断标准;(2)符合膝关节炎Ⅱ期(根据K-L分级标准,X线检查会显示“关节间隙轻度变窄,有明显骨赘”),Ⅲ期的患者(K-L分级标准会观察到“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中等量骨赘,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范围小”);(3)自愿接受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不符合前述诊断准则;(2) 存在严重的心脏或血管疾病;(3)显示出明显的膝关节手术需求;(4)有显著的出血倾向;(5)处于妊娠或哺乳期;(6)最近曾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7)患有结核病、肿瘤、传染性疾病、慢性皮肤病或精神类疾病;(8)其他不适宜参与研究的情况,例如感染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患者。
脱落标准:
在本项研究中,若参与者在治疗周期内症状未见改善或改善甚微,或因特殊情况而中断治疗,影响最终评估的,被认定为退出研究。即使疗程未满但症状显著改善甚至完全康复的参与者,不被视为退出。
研究方案经过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并获得批准。参与者的家属已被充分告知研究内容,并对参与本研究表示同意,且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与单纯的中药塌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塌渍结合红外线照射的干预。具体的干预方法如下:
中药塌渍治疗方案:田三七15 g,制乳香、制没药、生地黄、丹参、生川乌、生草乌、元胡、五灵脂、细辛、木瓜、伸筋草、川牛膝各30 g,香附、白芍、威灵仙、徐长卿各60 g。将上述药物研磨为末,用醋调匀,均匀涂抹至无菌纱布上,放置在患者的患膝。1次/日,连续治疗4周。
中药塌渍配合TDP照射方案:田三七15 g,制乳香、制没药、生地黄、丹参、生川乌、生草乌、元胡、五灵脂、细辛、木瓜、伸筋草、川牛膝各30 g,香附、白芍、威灵仙、徐长卿各60 g。将上述药物研磨为末,用醋调匀,均匀涂抹至无菌纱布上,放置在患者的患膝。1次/日,连续治疗4周。,配合红外线理疗灯垂直照射患膝,距离30cm左右,温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宜(40℃~60℃),1天1次,每次半小时。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采用KOO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膝关节功能评分
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 评分)评分系统,源自1976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用于膝关节功能的评估。该评分系统综合考量疼痛、功能、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及关节稳定性六大指标,对患者术后状况进行量化评分。
辛辛那提膝关节评分系统(Cincinnati Knee Rating System, CKRS)是专门设计用以评估膝关节韧带损伤,特别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或重建术后恢复情况的评估工具。该系统覆盖疼痛、肿胀、关节稳定性、股四头肌力量指数、运动范围、步行/跑步能力、上下楼梯能力、下蹲能力以及特殊活动能力等多个评估维度。
WOMAC评分系统则从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三个维度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包含24个具体项目。其中,疼痛5项、僵硬2项、日常活动17项。评分标准为:无困难为0分,轻度困难1分,中等困难2分,严重困难3分,极端困难4分。该评分系统以分数低为优,反映治疗效果的优越性。
(3)疼痛程度评分
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NIH)应用的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测定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分。
(4)步态分析
采用三维步态测试系统对患者的步态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步长 、步幅、步速 、步频、双支撑相指标。
(5)日常生活评分
ADL量表是评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的工具。其评分标准如下:重度依赖状态,得分在40分及以下,表明患者完全需要他人照顾;中度依赖状态,得分在41至60分之间,患者大部分时间需要他人帮助,但有轻微的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状态,得分在61至99分,患者仅在少数情况下需要他人帮助;无需依赖状态,得分为100分,表示患者能够完全自理,不需要他人照顾。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本文用KOOS评分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发现,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KOO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两组的KOOS评分情况,治疗组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的KOOS评分情况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P | |
治疗组 | 40 | 108.25±20.14 | 24.35±8.24 | 0.024 |
对照组 | 40 | 107.53±21.48 | 28.14±8.04 | 0.031 |
P | 0.841 | 0.031 |
2.2 膝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发现,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情况
例数 | HSS评分 | CKRS评分 | WOMAC评分 | ||
治疗组 | 40 | 治疗前 | 47.57±7.69 | 45.21±5.27 | 67.14±9.35 |
治疗后 | 86.34±6.24*△ | 71.35±6.35*△ | 33.21±5.68*△ | ||
对照组 | 40 | 治疗前 | 47.84±8.24 | 46.32±4.35 | 66.27±9.24 |
治疗后 | 66.25±4.51* | 61.31±5.25* | 45.36±6.61* |
注:*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2.3 膝关节疼痛评分
结果发现,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P | |
治疗组 | 40 | 6.51±1.32 | 3.54±1.24 | 0.034 |
对照组 | 40 | 6.24±1.41 | 4.36±1.34 | 0.038 |
P | 0.694 | 0.024 |
2.4 步态分析
结果发现,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步态参数步长、步幅、步速、步频、双支撑相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步态参数步长、步幅、步速、步频、双支撑相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的步态参数
例数 | 步长 | 步幅 | 步速 | 步频 | 双支撑相 | ||
治疗组 | 40 | 治疗前 | 54.28±1.32 | 110.21±12.28 | 117.14±9.35 | 109.14±10.31 | 8.19±0.85 |
治疗后 | 57.34±1.21*△ | 117.31±8.37*△ | 33.21±5.68*△ | 118.41±8.61*△ | 9.91±0.69*△ | ||
对照组 | 40 | 治疗前 | 54.31±1.27 | 110.31±11.39 | 66.27±9.24 | 109.52±9.78 | 8.21±0.84 |
治疗后 | 56.05±1.01* | 114.31±7.29* | 45.36±6.61* | 115.37±8.90* | 9.16±0.68* |
注:*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2.5 日常生活评分
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评分情况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P | |
治疗组 | 40 | 56.35±5.24 | 87.34±7.69 | 0.021 |
对照组 | 40 | 56.14±5.68 | 71.34±7.54 | 0.014 |
P | 0.182 | 0.022 |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众多医学研究指出,导致KOA的关键因素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化[]。临床表现通常以骨质增生为特征,病理上则显示膝关节及其软骨、软骨下骨、局部韧带、滑囊和肌肉等结构出现紊乱,可能涉及单一或多个部位。此外,年龄、性别、体重、遗传倾向、生活习性和营养代谢等因素均为可能的诱因,它们可能进一步加剧髌骨的退行性变化。
红外线照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促进了康复过程,还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底迎亚,曹小勇[]认为,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照射(TDP)在飞行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相较于使用消痛贴膏的对照组,显示出更高的总有效率。陈成[]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塌渍配合红外线照射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单独使用红外线照射的对照组。李晔[]的研究认为中药塌渍联合TDP照射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能显著优于常规口服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物的治疗,提高了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和总有效率。
中药塌渍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其“塌”与“渍”的双重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能够使中药成分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挥局部治疗的作用。在本项研究中,中药塌渍与红外线照射的结合应用,旨在实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等多重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结合中药塌渍和红外线照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的KOOS评分、HSS 评分、CKRS评分、WOMAC评分、步态参数和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WOMAC评分、日常生活评分则较对照组的低(P<0.05)。这些结果支持了中药塌渍结合红外线照射在提高膝关节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减轻疼痛方面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冯亮.健翔理筋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智慧健 康,2022,8(08):115-117.
[2]李坤,于其华,曾招升,等. 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J]. 山西中医, 2024, 40 (06): 49-50.
[3]廖志刚,许辛實,陈松.等,毫火针经筋刺法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9):137-141.
[4]底迎亚,曹小勇.中药塌渍联合TDP治疗飞行人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西南军医,2021,23(Z1):352-354.
[5]陈成.中药塌渍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03):296
[6]李晔.中药塌渍联合TDP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8):16-17.
[7]白建,吕世伟. 针刺疗法联合特定电磁波谱照射中药塌渍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J]. 社区医学杂志, 2021, 19 (14): 868-872.
[8]王荻,云洁,李兴燕,等. 中药塌渍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性的Meta 分析[J]. 全科护理,2019,17( 7) : 780-7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