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结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传统小梁切除术联合虹膜跟切手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正文
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创新激励项目GSFGG-202304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功能,即患者的视力和视野,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损伤为不可逆性的视力损伤,主要特点为眼压升高,视力视野损伤,长期以往导致患者失明,需要及时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为降低眼压[1]。药物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微创内路小梁网切开切除手术均有降低眼压的作用,对以上三种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探讨分析对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纳入患者25例,A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为2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6±5.23)岁,患者入院眼压20.31-33.52mmHg(27.25±2.84mmHg);B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的年龄为23~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6±5.26)岁,患者入院眼压20.42-32.63mmHg(26.23±2.84mmHg);C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为23~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6±5.23)岁,患者入院眼压21.23-32.85mmHg(25.26±2.96mmHg)。患者青光眼病程、病史、类型、眼压无对比意义P>0.05。
1.2方法
①形式:A组给予药物治疗:阿法根滴眼液日2次,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日1次。B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联合虹膜跟切手术,C组行新型的微创内路小梁网切开切除手术。
②技术指标:最佳矫正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眼压-非接触眼压计;视野-视野计;视杯视盘比(C/D)-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oct)。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三组不同时间点的视觉能力
记录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评测三次后取平均值,正常值>1.0),眼压(正常值10~21mmHg),C/D(视神经盘和杯盘比,正常值≤0.3)[2]。比较用药或手术后一天,一周,一个月,六个月4个时间点的数据。
②对比三组视野缺损情况
统计患者盲点(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视野所围绕的视野缺损区域)、视野缩小(向心性或局部性视野周围部分缺失)、偏盲(视野局部性缺损范围占据1/2)、象限盲(视野的局部性缺损范围占据视野的1/4)、全盲(一侧视神经损害产生该侧全盲)的比率[3]。
③评估三组视网膜光敏感度
正常值=1.0为标准参考值,敏感值=1.2-2.0,超出范围为特别敏感,敏感偏低=0.8-0.9,超出范围为特别不敏感[4]。比较用药或手术前后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表示占比、X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用`x±s表示平均数,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最佳矫正视力中C组>B组>A组;眼压对比中A组>B组>C组P<0.05;C/D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后的视力情况对比
组别 | 时间 | 最佳矫正视力 | 眼压(mmHg) | C/D |
A组 | 一天 | 0.42±0.12 | 18.23±0.52 | 0.2 |
一周 | 0.62±0.12 | 18.52±0.42 | 0.2 | |
一个月 | 0.63±0.25 | 16.52±0.42 | 0.1 | |
六个月 | 0.52±0.56 | 15.23±0.84 | 0.3 | |
B组 | 一天 | 0.56±0.42 | 17.23±0.24 | 0.4 |
一周 | 0.72±0.14 | 14.02±0.23 | 0.3 | |
一个月 | 0.76±0.12 | 12.52±0.23 | 0.3 | |
六个月 | 0.60±0.13 | 12.52±0.74 | 0.3 | |
C组 | 一天 | 0.74±0.12 | 15.23±0.41 | 0.3 |
一周 | 0.88±0.23 | 17.52±0.42 | 0.2 | |
一个月 | 0.86±0.42 | 12.23±0.52 | 0.2 | |
六个月 | 0.87±0.41 | 11.52±0.42 | 0.2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三组视野缺损情况对比中,A组总缺损率=盲点+偏盲+视野缩小为10%;B组总缺损率=盲点+偏盲+象限盲为6%;C组总缺损率=盲点+偏盲为6%。C组患者视野缺损情况较少P<0.05。见表2。
表2 三组视野缺损情况对比
组别 | 眼数 | 盲点 | 视野缩小 | 偏盲 | 象限盲 | 全盲 |
A组 | 50 | 2(4.00) | 2(4.00) | 1(2.00) | 0(0.00) | 0(0.00) |
B组 | 50 | 1(2.00) | 0(0.00) | 1(2.00) | 1(2.00) | 0(0.00) |
C组 | 50 | 2(4.00) | 1(2.00) | 0(0.00) | 0(0.00) | 0(0.00)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3治疗前三组视网膜光敏感度无对比意义P>0.05。治疗后光敏感度A组>>B组>C组,其中C组光敏感度趋于正常。P<0.05。见表3。
表3 三组视网膜光敏感度对比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
| X2 | P |
A组 | 2.41±1.02 | 1.32±0.52 | 2.845 | <0.05 |
B组 | 2.36±1.51 | 1.12±0.23 | 2.965 | <0.05 |
C组 | 2.52±1.46 | 1.02±0.21 | 2.745 | <0.05 |
3.讨论
原发性青光眼是眼科的常见疾病,可以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功能,并且该损伤为不可逆行,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丧失,视野缺损,202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8000万人,青光眼引起的盲人数达到1120万[5]。预计2040年全球将有1亿多青光眼患者,对青光眼患者的治疗对于防盲治盲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研究通过三种方式对开角型青光眼治疗的可行性、有效行、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数据统计:三组最佳矫正视力中C组>B组>A组;眼压对比中A组>B组>C组P<0.05;C/D对比无明显差异;三组视野缺损情况对比中,A组总缺损率=盲点+偏盲+视野缩小为10%;B组总缺损率=盲点+偏盲+象限盲为6%;C组总缺损率=盲点+偏盲为6%。C组患者视野缺损情况较少;治疗前三组视网膜光敏感度无对比意义P>0.05。治疗后光敏感度A组>>B组>C组,其中C组光敏感度趋于正常。表明施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联合虹膜跟切手术、新型的微创内路小梁网切开切除手术对患者眼部功能的不良影响偏低,与药物作用刺激物明显差异,而对于眼部功能的改善具有价值,尤其是微创术,患者术后眼部恢复状态较好,无明显视野缺损、视网膜敏感表现。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如药物治疗,需要每日用药,并且根据眼压的情况需要每日同时应用2-3种降眼压药物,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长期用药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且用药时效性不强,短期预后效果不明显,需在长期疗程用药后逐渐缓解病症。而手术治疗可较快的改善患者眼部指征。手术有一定创伤,患者普遍担忧手术后遗症,本研究对药物治疗及两种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证实手术治疗后续患者眼部功能恢复快,且并无与药物的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治疗无需反复进行,可减少患者长期用药的经济负担[6-8]。微创内路小梁网切开切除手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在我院开展,提高了我院眼科手术水平。
微创内路小梁网切开切除手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较新的手术方式,手术中利用Kahook双刃刀(Kahook dual blake ,KDB)小梁网切开器,小梁切开器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Kahook MY教授研发的专用于切除掉小梁网的一次性手术刀[9-11]。在国外,已使用且公开发表过文章,该项手术方式同仁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12-15],中山大学眼科大学三家医院申请同期开展该项技术的临床使用。KDB双刃小梁网切开术,是非常安全,高效的MIGS手术,是唯一一项完整的切除并取出条状小梁网,以暴露多个集液管的一次性器械。该术式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16]。术中对前房扰动小,术后炎症反应小,并发症少。避免房水流出通道的再闭合,无瘢痕化风险,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结合患者意愿以及患者的病情评估,以药物或手术的形式治疗,临床可推广新型的微创内路小梁网切开切除手术为治疗首选形式。
参考文献:
[1]于潇,孙河.针药联合治疗肝郁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 2023, 40(1):52-56.
[2]许莞菁,倪淑华,赵军,等.曲伏前列素与噻吗洛尔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的Meta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22, 22(4):616-622.
[3]蔡锦慧,王燕,包海蓉.疏肝理气汤联合针刺对肝郁气滞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四川中医, 2023, 41(5):174-177.
[4]吴真真,吴蔚林,吴国玮.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血流密度的分析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 2022, 22(1):4.
[5]贾飞,刘舒静,任家平,等.应用OCTA分析不同分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的血流密度变化[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4, 46(01):27-32.
[6]石冰洁,李宛,许康康,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刊, 2022, 57(5):4.
[7]钟珊,杨卉,何诗,等.缝线引导GATT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 2023, 23(5):804-807.
[8]陈志祺,程炳,姚可,等.传统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2, 5(4):165-168.
[9]刘雅聪,周文宗,梁四妥,等.无黏弹剂扩张的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1年疗效观察[J].眼科, 2024(1):33.
[10]刘志敏,彭清华,陈向东,等.逍遥散加减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2(8):1365-1370.
[11]钟莹莹,于海群.针灸疗法配合明目汤剂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近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3, 45(5):327-329.
[12]董友蓉,高玮.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内科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药业, 2022, 31(S02):115-117.
[13]丁文君,陈霄雅,卢亚楠,等.眼内窥镜辅助下的睫状体光凝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 46(5):390-394.
[14]刘欣,杨琳,谭凤玲.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及微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 2022, 42(4):304-309.
[15]林青霞,张柳,李燕红.曲伏前列素滴眼液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 16(30):149-152.
[16]蔺静静,陈勇,陈立新.熊胆开明片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 39(3):488-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