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于洁

河北省沧州市第四医院(南皮县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方法:2023年1月-2024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中选取出54例,将其当作本次实验的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视频脑电图诊断,其中在脑卒中14d天内癫痫发作的患者设为早发组(n=27);在脑卒中14d天后癫痫发作的患者设为迟发组(n=27)。将所有患者的视频脑电图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情况。结果:早发性癫痫患者群体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更为常见;相对地,在迟发性癫痫患者群体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则显得更为普遍(P<0.05)。两组癫痫样放电、局限性慢波活动和其他异常比例比较,差异不大(P>0.05),但两组出现癫痫样放电的患者数量最多。结论:根据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医师和医疗团队需要更针对性地关注患者,便于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少癫痫发作的风险和影响


关键词

脑卒中;癫痫发作;临床特点;视频脑电图

正文


在临床医学领域,癫痫被广泛认为是脑卒中后最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具体来说,脑卒中后癫痫是指在患者之前没有癫痫病史的情况下,在经历脑卒中之后,继发性地出现癫痫发作,并且已经排除了其他可能引起癫痫发作的脑部疾病或代谢性病变[1]。对于那些在脑卒中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来说,及时并且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控制病情发展、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在临床上,视频脑电图检查已经成为评估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病情状况的一个重要方法。尽管如此,关于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视频脑电图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临床预后,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明确的结论。鉴于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视频脑电图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与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2]。通过本文,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制定出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提高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1-20249月,我院收治了54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将其当作本次实验的对象。其中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69.14±2.45)岁。按照脑卒中病灶分布情况分类,其中12例脑干、9例皮质、16例皮质下、17例丘脑。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已报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经通过审批。

纳入标准:(1)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2)患者既往无癫痫病史,且脑卒中后癫痫发作超过2次;(3)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1)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等;(2)患者重度高热;(3)患者存在颅内肿瘤且无法良好控制;(4)患者血管畸形。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接受视频脑电图检查。检查过程如下:在检查过程中,我们以双侧耳电极为参考电极,在患者头皮的相应位置准确放置头皮电极。通过这些电极,我们采集脑电图信号,并利用单/双极导联技术记录了大脑不同部位的脑电数据。同时,需要同步记录心电导联,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监测时间需要持续315小时,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对患者进行包括睁眼、闭眼、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等多种诱发实验,以激发可能的异常脑电活动。通过参考视频脑电图的记录,我们可以对脑电图的表现进行细致的分析。如果视频脑电图中出现了棘波、尖波、棘慢波或尖慢波,并且这些波形呈局灶性散在或成串分布,那么患者属于局限性癫痫样放电。但如果脑电图显示全导联爆发性出现慢波活动,波幅极高且分布不规则,并伴有尖波、棘波、棘慢波或尖慢波,那么患者属于暴发性癫痫样放电。此外,如果仅在大脑的一侧半球观察到尖波、棘波、棘慢波或尖慢波,并且这些波形呈周期性出现,那么患者属于周期性一侧癫痫样放电。无论是局限性慢波活动、脑电波的不对称性还是背景节律的改变,都被视为异常视频脑电图的表现。治疗过程如下:所有患者都接受标准化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根据每位患者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决定是采用单一药物治疗还是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方式。

1.3观察指标

1.3.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卒中类型,包括出血性、缺血性等类型。

1.3.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视频脑电图表现,包括癫痫样放电、局限性慢波活动、其他异常等类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t的作用:检验计量资料,即(±s),χ2的作用: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脑卒中类型分析

早发性癫痫患者群体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更为常见;相对地,在迟发性癫痫患者群体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则显得更为普遍,(P0.05)。如表1

1:统计脑卒中类型结果表 [n,(%]

组别

出血性

缺血性

早发组(n=27

1970.37

829.63

迟发组(n=27

933.33

1866.67

X2

4.995

5.092

p

0.05

0.05

2.3视频脑电图表现分析

两组癫痫样放电、局限性慢波活动和其他异常比例比较,差异不大(P0.05),见表2

2:统计视频脑电图表现结果表 [n,(%]

组别

癫痫样放电

局限性慢波活动

其他异常

早发组(n=27

1451.85

725.93

622.22

迟发组(n=27

1555.56

829.63

414.81

X2

4.946

5.001

4.793

p

0.05

0.05

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脑血管疾病。它会对脑组织造成损害,这种损害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癫痫发作就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后果[3]。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具有其独特性,首先,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时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4]。癫痫发作可能发生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即脑卒中发生后的最初几天或几周内,也可能在脑卒中的恢复期或慢性期出现,即脑卒中发生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后。急性期的癫痫发作通常与脑组织的直接损伤有关,而恢复期或慢性期的癫痫发作则可能与脑组织的修复过程、瘢痕形成或神经元重组有关[5]。其次,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类型多样。它可以表现为全面性发作,即癫痫发作时患者的整个大脑都受到影响,也可以是部分性发作,即癫痫发作仅影响大脑的某一部分[6]。在某些情况下,部分性发作可能发展为癫痫持续状态,这是一种严重的癫痫发作形式,需要立即医疗干预。部分性发作通常与脑卒中损伤的部位相关,而全面性发作则可能与脑卒中引起的广泛脑功能障碍有关。最后,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也具有多样性。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与脑卒中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密切相关。在其他情况下,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简单的局部肌肉抽动或感觉异常,这些症状可能不那么明显,但同样需要关注[7]。从临床表现来看,这间接表明了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病情可能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我们对这种病情的预测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在医学临床上,视频脑电图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手段,用于筛查和诊断癫痫[8]。这种检查方法因其经济实惠、操作简便、无创性等显著优点而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然而,对于那些在脑卒中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其视频脑电图的特征表现究竟如何,目前在医学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近年来,一些医学研究开始关注定量视频脑电图在评估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的巨大潜力[9]。这些研究指出,定量视频脑电图不仅能够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的循环灌注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还能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定量视频脑电图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但其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脑电图数据,而脑卒中患者的脑电活动往往复杂多变,这给数据的解读带来了难度[10]。此外,定量视频脑电图技术的普及和标准化流程的建立也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更为先进的算法和软件工具,以提高定量视频脑电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跨学科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神经科医师、影像学专家和技术工程师共同协作,致力于将定量视频脑电图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11]。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定量视频脑电图有望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管理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从而为医师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依据,制定出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终,这些进步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综上,出血性脑卒中相较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言,有更高的可能性引发癫痫发作。且在癫痫发作期间,通过视频脑电图的监测,我们可以观察到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癫痫样放电特征。因此,医师和医疗团队需要关注患者,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少癫痫发作的风险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寇新慧, 石金香, 闫立华.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心理月刊, 2020, 15(12):182.

[2]张静,赵建华,刘娜,等.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预测因素及预后[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2315):414-419

[3]张爽.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分析. 中国医刊, 2020, 55(2):203-206.

[4]赵蒙,王为,殷宏宇,等.血清神经肽Y水平联合SeLECT评分对缺血性中风后癫痫发作的预测价值[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22352):

89-94

[5]张利山.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 医学信息, 2019, 32(18):38-40.

[6]贾丽娟,陈鹏,鱼丽萍,等.脑卒中后癫痫应用丙戊酸钠与乙拉西坦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6):8-11.

[7]肖远流, 曹柱, 黄宗齐, 林娴, 吴锡芬. 缺血性脑卒中后迟发型癫痫发作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21):174-177.

[8]张爽.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分析[J].中国医刊,202055(2):203-206.

[9]王芳,王喜玲,陈文丽,等.神经功能损伤与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1):2084-2087

[10]许冬美.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脑电图表现[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2):247-249253.

[10]王为,赵蒙,李昀,等.血小板反应蛋白1与老年脑卒中继发癫痫的炎症反应及认知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5):453-458

[10]朱好春,葛晗明,赵航,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拉莫三嗪对脑卒中后癫痫共病抑郁患者心理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6):1175-11771180

[11]陈思,陈汉波,廖秋霞,等.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10):1302-13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