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陈红强 陈军

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711

摘要

目的:浅析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优势,为患者控制血糖,提升生活质量给予科学建议。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一方面对血糖波动进行了有效管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约束力,提升了对疾病的认识,干预效果确切。


关键词

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护理能力

正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持续高血糖,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据悉,有效控制血糖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2]。近年来,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逐渐成为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策略。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以社区为依托,整合医疗、保健、康复等多种资源,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持续、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测和定期随访等[3]。鉴于此,选取20233月至2024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进一步优化社区糖尿病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最终目标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3月至2024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依照数字随机分组法,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8.34±5.56)岁;病程3-15年,平均(7.23±1.56)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9.89±4.77)岁;病程2-14年,平均(7.78±1.32)年。两组病患基线数据均衡匹配,具有高度可比较性

入标准:经临床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对调研知情

排除标准:近期发生严重感染或创伤;存在影响血糖控制的药物滥用或酒精依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包括医生门诊随访,基础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遵照国家糖尿病诊疗指南推荐的药物方案),并给予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例如糖尿病饮食建议、运动指导等印刷材料,随访频率为每3个月一次门诊随访,期间医生主要根据患者血糖指标调整药物剂量。

观察组为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1)健康教育与促进: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小组讲座、个体化咨询、健康教育手册、多媒体教学等,内容涵盖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预防、血糖监测方法、饮食控制原则、运动指导、药物知识、心理健康等方面。定期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提高参与度。(2)生活方式干预:由注册营养师和运动康复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并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包括饮食结构调整、烹调方法指导、运动种类选择、运动强度和时间的确定等。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或上门访视,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执行情况并给予指导和鼓励。(3)自我管理支持: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学习记录和分析血糖数据,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开展自我管理技能培训,例如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技术、饮食管理技巧等。(4)多学科团队协作:组建由医生、护士、营养师、运动康复师、健康管理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并定期进行团队会诊,讨论患者的病情进展和管理方案。(5)规范化管理及随访:建立规范化的患者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随访,包括电话随访、短信提醒、微信公众号推送、定期门诊随访和必要时的家庭探访,随访频率至少每月一次,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随访频率。(6)社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例如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健身场所等,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1.3评价标准

1.3.1对比血糖水平。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测,按照相关操作流程,将血液标本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以分离出血浆或血清,留下上清液,取得实验室结果。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2对比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从饮食习惯、运动习惯、血糖监测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满分为77分,分数高则说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 23.0软件,对计量资料施以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即评估数据均值差异,就是(±s);计数资料则运用χ2检验,表示为[n(%)]形式以对比各类别频数分布。当P0.05则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对比患者的血糖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结果mmol/L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0

10.23±3.42

8.24±2.04

13.12±5.14

9.53±2.96

7.98±0.34

7.11±0.23

观察组n=30

10.35±3.62

6.32±2.55

13.36±5.36

7.83±1.57

7.94±0.20

6.01±0.33

t

0.437

7.038

0.583

9.381

0.498

5.43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对比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上,SDSCA反馈结果以观察组得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比分析(±s分)

组别

血糖监测

日常饮食

运动锻炼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0

62.17±20.12

68.52±24.63

84.15±20.38

89.67±16.84

62.54±21.78

74.95±18.78

观察组(n=30

62.76±22.22

76.36±21.20

85.63±21.16

93.65±27.30

61.66±22.52

80.16±28.46

t

0.635

12.635

0.645

10.346

0.968

11.514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组别

合理用药

低血糖防治

足部护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0

82.56±15.63

91.52±4.63

70.54±20.15

84.16±5.79

69.55±20.14

75.44±15.98

观察组(n=30

82.58±14.96

95.57±4.15

70.59±20.14

90.55±4.67

70.46±18.75

81.64±14.77

t

0.675

4.135

0.769

10.778

0.698

8.49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体内血糖水平持续升高[4]。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身体多个器官系统,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5]。传统的糖尿病治疗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但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且患者依从性常常较差[6]。此外,糖尿病的治疗并非仅仅是控制血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心理疏导等,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糖尿病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模式强调个体化管理、多学科协作和持续的健康管理,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持续性的支持和服务[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接受基础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观察组在血糖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改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明显下降,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这表明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性化管理,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强调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而非千篇一律,更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提高治疗依从性[8]。第二,多学科协作,据悉,多学科团队的协作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有效解决患者在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问题[9]。第三,持续的健康教育和支持,持续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而持续的健康支持能够帮助患者克服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坚持长期治疗[10]。第四,便捷的社区服务,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将服务延伸到社区,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减少患者的奔波之苦,提高了服务的可及性。第五,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改善血糖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便捷、经济的管理模式,值得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推广和应用,为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璐,朱亚红,段春辉.基于互联网+”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4,48(21):2673-2676.

[2]李然,胡爱平,王平,.“三位一体慢性病管理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诊疗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江苏卫生保健,2024,26(03):193-194.

[3]纪艳,蒋骏,张子强.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4,43(02):180-183.

[4]黄豪,陈黎,朱慧蓉,.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医院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3,37(09):36-38+41.

[5]马华.慢性病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J].临床研究,2023,31(07):150-153.

[6]温娟,邵华,李艳杰.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09):158-160.

[7]廖朗声,黄宏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患者血压或血糖水平控制的作用[J].智慧健康,2022,8(25):173-176.

[8]麻丹丹.慢性病管理模式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探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9):70-72.

[9]赵霞.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管理中运用的研究[J].智慧健康,2021,7(04):191-193.

[10]张周炎.对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开展慢性病管理模式疗效的Meta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20):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