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在老年护理保健中的重要性与实践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张曼曼 刘当

山东省军区蓬莱离职干部休养所 265600

摘要

目的:在将慢性病管理进行落实后,研究其对老年护理的重要性。方法:自2023.09-2024.09期间,选取慢性病相关科室的患者60例,将其一半纳入对照组,剩余一半归入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对另一组实施慢性病管理。既要基于护理满意率的角度进行对比,也要根据SDS、ADL评分的标准实施比较。结果:对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组在护理方面的满意率占比为96.67%,而对照组仅仅占据76.67%,可见,前者显然在护理方面更具优势,P<0.05;就SDS评分而言,对照组护理后仅为59.18+1.58,研究组的SDS评分为47.58+1.28,可见,研究组患者在抑郁方面改善较好,P<0.05;护理之后,对患者进行ADL评分,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为82.52+3.18,而研究组的评分则是93.68+3.21,可见,前者的评分低于后者,P<0.05。结论:在对慢性病管理进行落实之后,患者在护理方面提升了满意度,其不再存在抑郁问题,自理能力也在逐渐加强,充分体现该护理模式的价值。


关键词

慢性病管理;老年护理保健;重要性;实践

正文


    关于老年人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在对其进行治疗时,病程相对较长,需要实施必要的护理,才能确保老年慢性病护理提升质量。相对于常规管理模式而言,实施慢性病管理模式,既可以促使患者得到全面护理,也可以促使患者得到细致护理,体现护理方面全、细的特点,进而促使老年慢性病患者更好治疗疾病。同时,医护人员在护理时,也要具备足够的耐心以及知识,熟悉每个护理流程,与患者保持沟通,拉近护患关系,确保患者愿意配合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体验以及提升护理水平,进而提升护理意识并助力患者更好治疗疾病。因此,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将慢性病管理应用其中,既可以提升慢性病的护理质量,也可以提升疾病治疗的效果,进而体现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09-2024.09期间,选取慢性病所在科室的研究对象60例,将其一半纳入对照组,剩余一半归入研究组。纳入标准:(1患者在老年时期患有慢性疾病;(2)患者在精神上正常;(3)患者不患有对本次研究造成影响的其他疾病;(4)患者或者其家属愿意对本次研究进行支持。排除标准:(1)患者不患有老年人慢性病;(2)患者的精神状态不佳;(3)患者存在干扰本次研究的疾病;(4)患者以及家属一方或者两方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中男性的数量为18例,女性的数量为12例,年龄介于60-76岁之间,平均年龄大概为(65.27±1.25)岁;研究的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为余下的14例,年龄处在61-80岁之间,平均年龄接近于66.16±1.36)岁。两组的资料相差不太,不具可比性,P>0.05. 医学伦理学会对此进行批准,患者或者家属对其进行签字。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日常的护理流程,使得护理方面更加规范。如日常血糖和血压测量、肢体训练、饮食指导等

研究组患者为其给予慢性病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加强老年慢性病预防管理,确保有效控制老年慢性病。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危险因素的预防管理,避免患者患有慢性病;做好慢性病的临床管理,有效缓解病情;实施临终管理,确保患者更好面对死亡。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定期为其疏导不良情绪,避免因为疾病治疗产生抑郁;政府建立慢性病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慢性病管理落到实处。

1.3观察指标

既要对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也要对SDSADL评分实施比较。护理满意度=(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总人数x100%SDS的评分如下:53分以下,患者根本不存在抑郁情况;53-62分,患者在抑郁方面比较轻微;63-72分,患者在抑郁方面属于中度;73分以上,患者在抑郁方面属于重度;ADL的评分100,完全能够对生活进行自理;60,自理方面存在轻度障碍;60~41,中度障碍;40~21重度障碍;<20,完全依靠他人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所需的数据进行采集,以(n/%x±s分别表示计数、计量资料,x2t前后者进行检验,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组在护理方面的满意率占比为96.67%,而对照组仅仅占据76.67%,可见,前者显然在护理方面更具优势,P0.05。如表1所示

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组别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n=30

10

13

7

2376.67%

研究组n=30

18

11

1

2996.67%

 x2




2.268

p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SDS评分

SDS评分而言,对照组护理后仅为59.18+1.58,研究组的SDS评分为47.58+1.28,可见,研究组患者在抑郁方面改善较好,P0.05。如表2所示

2对比两组患者的SDS评分

组别

SDS评分

对照组(n=30

59.18+1.58

研究组(n=30

47.58+1.28

t

4.282

p

0.05

2.3对比两组患者ADL评分

护理之后对患者进行ADL评分,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为82.52+3.18而研究组的评分则是93.68+3.21,可见,前者的评分低于后者P0.05。如表3所示

3对比两组患者的ADL评分

组别

ADL评分

对照组(n=30

82.52+3.18

研究组(n=30

93.68+3.21

t

14.262

p

0.05

3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脏器功能也随着存在运行障碍,如果不注重保健,可能因此引发慢性病,需要对其实施必要的预防措施,有效预防慢性病,进而促使其晚年更好生活。在日常管理中,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以及构建制度,导致日常管理方面存在漏洞,进而影响管理效果。如对糖尿病实施护理,如果没有做好规划,建议患者自行检测血糖水平,可能导致患者治疗疾病容易依赖医护人员,自我管理意识容易缺失,使得疾病护理方面缺乏主动性,显得比较被动,根本不利于治疗疾病,进而影响糖尿病的整体治疗效果。而自从实施慢性病管理之后,由于各方面比较规范,还有各方面给予足够支持,使得慢性病管理发挥了实质性作用,确保患者得到更为全面、细致的管理,提升了管理质量,进而确保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将慢性病管理应用其中,促使患者得到妥善管理,进而更有利于防治慢性病。

在对慢性病实施护理之后,将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其中,使得慢性病护理方面提升护理体验,提升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改善了护患关系,使得护理方面提升了水平。本次研究中,将慢性病管理模式进行临床实践之后,研究组患者不管是护理满意度,还是SDS评分,又或者是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护理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所提升,抑郁方面得到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充分体现了慢性病管理的作用。

总之,为了有效护理慢性病患者,应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将原有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原有护理流程进行规范,构建健全的护理制,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护理。而慢性病护理模式显然能够改善原有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慢性病护理更加全面、细致,不会存在护理方面的漏洞,提升了护理质量以及改善了护理体验,使得慢性病护理取得显著效果。因此,为了改善老年慢性病护理效果,应将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其中,使得护理方面更具有效性,使得慢性病治疗更具保障性,进而体现慢性病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娟,戴秀英. 老年慢性病防治与家庭护理400[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801. 335.

[2]陈春华,陈建华,徐洪刚. 护理干预在保健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 (21): 2820-2821.

[3]刘秀梅.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保健管理满意度的影响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 (27): 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