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薛云1,王洪永2

山东省滕州市级索中心卫生院

摘要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21年7月-2023年12月,随机选择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手术后急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按入院先后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后对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20天时的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在入院及20天后综合康复效果得分比较,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术后的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切实降低致残率,有效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卒中;术后恢复效果;影响

正文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Impact analysis

Xue Yun1, Wang Hongyong2

(1 Tengzhou Municipal Suo Center Health Center, Shandong Province, 2 Tengzhou Zhangwang Central Health Center, Zaozhuang 277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Methods: From July 2021 to December 2023,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acute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and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respectively.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pectively at admission and 20 days after admission. Result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effect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admission and 20 days after admiss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troke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cute strok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effect; influence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在我国死因顺位中占第2位,其手术后存活者致残率非常高。急性脑卒中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大多数是由于病变直接、间接引起的丘脑下部损害所致,可作为重度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大量的研究表明[1],早期的康复介入能改善这种状况,但我国大多数医院没有配备足够的康复专业人员。一个动态的、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整体康复具有正向的影[2]。为适应主动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护理模式的转变,近年来我依据护理的要求对收住的手术后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介入管理,恢复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20217月-202312月在我医院收治的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脑卒中患者80例。人选病例均为经头颅CT或MBI确诊的脑梗死、脑出血初发者,手术治疗取得成功,意识清楚,无心衰、肾衰。全组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组各40(康复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梗死、出血部位及大小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2.分组护理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和治疗,包括解除脑水肿、营养神经、改善脑血循环等治疗,定时予翻身、拍背、口腔护理及协助生活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行常规护理过程中依据实证加人如下康复护理干预措施:(1)培训患者及康复护理人员,增强康复的依从性。脑卒中发生后的康复过程较长,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有关知识(口头、文字、动作示范),回答患者提出的康复问题,所以,康复护理人员必须经过康复培训并有实践经验。另外,组织患者参与制订康复计划,以提高其依从性。 (2)具体措施制订中还包括标明患者瘫侧肢体,制订健侧卧位、平卧位、患侧卧位摆放姿势,强化健侧肢位摆放,肢体取拮抗位置,建立翻身卡以“健侧”、“患侧”、“平卧”,记录当前所处的体位,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姿势。制订3种体位的不同翻身时间,健侧位可久些,患侧、平卧位相对较短。(3)重视对患者肩关节的保护,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卧位时肩下垫软枕保护肩关节,坐立位时用三角巾托住患侧上肢挂于颈部。(4)维持肩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挛缩,每日关节活动面松动30min.(5)躯体移动训练,床上翻身、转移训练。(6)平衡训练,坐、立。

3.评定及统计方法[3]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0天评价,对不够20d的患者在出院前12h对其进行评价,由1名治疗师进行半盲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al指数,组间率的比较应用XZ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肌张力评定采用Ashwarth评分法,将0-4级评定引用为患者相应的肌张力得分0-4分,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肩关节半脱位评定采用手法评定。

2 结果

组康复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1。常见并发症为压疮、关节挛缩、肩关节半脱位,观察组分别为:0例,3例占8.3%,5例占14.0%;对照组分别为:0例,10例占28.0%,9例占24.0%。两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组康复前后肌张力比较见表2。观察组康复干预前后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前后肌张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康复前肌张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后2组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0

1康复前后2组Barthel指数比较(x士s)

组别

例数

康复前

康复后

康复组

40

28.98+12.13

71.24+34.00

对照组

40

28.40+8.14

60.30+7.92

 

 

2康复前后2组Ashwarth评分比较(x士s)

组别

例数

康复前

康复后

P

康复组

40

2.11+0.75

1.86+0.86

<0.05

对照组

40

2.03+0.74

2.11+0.85

>0.05

P

>0.05

<0.05


 

3讨论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急性脑卒中通常是指脑卒中急性发作,通常会对健康造成较大影响,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急性期定义指发病2周之内,一般发病3-5天超早期。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都属于脑血管病范畴,一旦确诊急性脑卒中,要规范化、个体化治疗,病情平稳后尽早康复治疗,减少致残率。出院后做好二级预防,防止复发,同时中医药治疗在脑中风方面很有优势。脑卒中可能与炎症、动脉狭窄等有关,不良的生活习惯、高血压等因素可能诱发该疾病。脑卒中急性发作通常伴随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如果出现类似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CT检查、磁共振检查等明确病情,然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等药物对病情进行控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对身体保持密切观察,如果患者不能自主进食,通常可以通过鼻饲的方式帮助患者补充营养。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4-5]

脑卒中术后康复护理介人有如下特色:(1)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考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而介人以康复技术为中心的护理;(2)具有关于脑卒中知识及康复护理理念的职业教育计划;3)家属与患者的教育;(4)系统的、循证康复护理工作指南。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范畴不再是局限于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脑卒中的一些继发障碍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足下垂、肩关节半脱位等在尚未发生时,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阻止和降低发生率[6]。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开展有其必然性、重要性、有效性。

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和功能重组,脑损伤后早期进行康复有肯定的疗效。本研究运用循证方法对观察组36例患者入院后即开始进行康复干预,连续20d,结果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康复前显著提高(表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提高,显示早期康复干预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另外,脑卒中后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存在着代偿和功能重组的自然恢复能力,这种自然恢复能力是由于大脑病变区域水肿的消退,血肿的吸收,颅内压的下降和部分坏死区边缘神经细胞“休克期”的过去所致,同时也包括原始的患侧肢体本能的学习健侧肢体的过程,对大脑功能修复所起的促进作用,这一点也可以从表1中对照组的前后变化中看出。原因可能与康复锻炼有关,因为对照组虽未进行康复护理,但仍可在督促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动作和搀扶下进行的床下活动。这些说明,早期的康复有效,但对患者康复教育、运动教育也很重要,如要明显提高患者的综合功能还需要长期的过程和更规范的二、三级康复治疗。

脑卒中发生后在恢复的过程中经历弛缓期、痉挛期等不同的过程,弛缓期如不注意保护肩关节引起半脱位,痉挛期如不注意调节肌力,会发展成为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如对这种模式不加以抑制,不知不觉地就被强化、固定,从而加重肢体障碍程度,还有因卧床关节不活动而引起的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问题。因此,在康复护理中应积极预防这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注重肩关节保护,注意维持关节活动度,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体验正常肌张力的姿势和运动的机会,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恢复[7-8]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中,应加强预防并发症发生,结合适当的康复训练,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康复知识培训与指导,使康复治疗贯穿患者日常生活之中,为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为出院后的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患者连续康复打下基础,使康复治疗贯穿于整个病程,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吴毅.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19(10)25-27

[2] 黄萍.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进展. 上海护理, 2016,11(6): 40-41.

[3] 周道友,刘军,邢诒刚,等.初发脑梗死后急性期抑郁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19,8(34)7628-7629.

[4] 袁玲.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减少内科输液室护理纠纷的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7):193-195.

[5] 温莉莉.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减少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的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3):171-177.

[6] 林春. 一体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J]. 保健文汇,2022,23(12):55-57.

[7] 席红波,黄立新,王振.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18,15(1):79.

[8] Joachim LiepertHeike BauderWolfgang HRMihnertreatment-induced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after stroke in humans [J]Stroke20113112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