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效果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郑少娥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日期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纳入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72例。分组应用抽签法。两组均为36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执行循证护理干预。对各组护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发育相关评分数据均大于参照组,相关生长发育指标优于参照组,试验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案,可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同时,该种护理对策对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改善其智力与运动功能作用显著。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循证护理

正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新生儿科多见。其中母体、胎盘、胎儿自身因素等,均会导致此病发生。相关统计显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为0.4%左右,而在该部分患儿中,约有15%死亡,且存活患儿中,超过20%存在程度不一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为避免新生儿神经功能发育受到影响,还应积极应用合适的护理对策。循证护理作为循证医学理念与护理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护理干预形式,将科学研究成果作为根据,在明确护理问题后查找实证,对提高护理质量意义显著[2-3]。本次研究对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应用于膝骨关节炎病人中的价值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2020.01-2023.06录入7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儿分组应用抽签法,两组各为36例。参照组:男、女各为20例、16例。胎龄:37-41周,平均为39.02±0.26)周。试验组:男、女各为21例、15例。胎龄:38-42周,平均为39.01±0.42)周。2组资料无统计意义,P0.05

选入条件:①符合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者。②患儿家长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②先天性疾病者。③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

1.2方法

参照组:护理方案选取常规护理干预形式。患儿入院后,遵医嘱帮助其维持脑血流灌注。与此同时,为确保其代谢需求得到满足,注射适量的葡萄糖。重视对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护,并严密观察其病情发展或恢复情况。及时帮助患儿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在医生指示下,应用相应的药物帮助患儿预防感染。在患儿出院前,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指导、院外宣教。除告诉其家长患儿用药知识外,还应说明日常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叮嘱其在患儿到达6月龄时回院复查。

试验组:采取循证护理指导手段,措施如下:(1)选取新生儿科业务能力优异的护理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带领各组员开展工作。集中培训,确保各组员知晓循证护理的实施流程、规范、要求等。正式开展护理操作前,召开小组会议。主要是探讨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因,明确当前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讨论结果,由组长负责对组员进行任务分配。然后查阅有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研究文献与资料。结合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新生儿病情、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等,制定具有针对性、预防性的护理计划。(2)护理内容实施。①为患儿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确保室内温度、湿度合适。记录患儿体征情况。定期测量患儿体温。了解患儿肌张力变化情况,对其抽搐次数进行记录。定期评估新生儿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并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②皮肤抚触。让患儿处于仰卧位,操作者清洁双手,确保手掌温度适宜,然后按照从上向下的顺序,依次抚触患儿的头面、颈胸、腹部、四肢等。再将患儿调整为俯卧位,依据上述顺序,完成抚触操作。每天干预2次,单次操作时间为10至15min。③四肢被动训练。抓握患儿四肢,并开展被动屈伸训练。值得注意的是,患儿一侧肢体的屈伸训练时间为4min左右。每次操作10到15min,每天2次。④刺激视听感官。选择音调温和、悠扬的音乐,注意分贝适宜,并与患儿以语言进行交流,对其肌肤进行抚触,让其由舒适、愉悦之感。借助于色彩鲜艳的玩具刺激患儿视觉。每天干预3次,每次5min。⑤院外指导。患儿出院时,教会其家长皮肤抚触、四肢被动训练、刺激视听感官等正确操作方式,并每天对患儿进行护理。定期随访,明确患儿家长护理中的问题,帮助其积极解决。

1.3观察指标

1)智力发育情况。以中国儿童发展量表对此项指标进行测定。包括两个维度,即MDI、PDI。二者分别表示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各分数值高,表示发育情况良好。

2)运动功能发育情况。利用新生儿神经行为量表进行评定。包括五项内容,如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等。每项分数值高,提示运动功能良好。

3)生长发育指标。统计患儿6月龄的身高、体质量、每日摄入奶量指标。

4)症状改善时间。统计各组肌张力、反射、意识、吮吸恢复用时。对两组惊厥改善时间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数据:()表达,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以x2实施检验。P0.05表示有意义。

2结果

2.1智力发育情况

护理干预后,智力发育情况显示,试验组MDIPDI评分均比参照组高P0.05)。详见表1

1智力发育情况(±S,分)

组别

例数(n)

MDI

PDI

护理前

护理10d

护理20d

护理30d

护理前

护理10d

护理20d

护理30d

试验组

36

73.80±2.18

84.39±3.16

91.73±4.64

95.55±5.17

75.70±2.16

83.77±4.22

88.02±5.12

96.15±3.17

参照组

36

73.79±2.20

78.58±3.12

85.79±4.58

86.12±5.71

75.68±2.14

78.38±4.35

83.83±5.18

86.10±3.28

t


0.0194

7.8501

5.4665

7.3454

0.0395

5.3361

3.4517

13.2193

P


0.9846

0.0000

0.0000

0.0000

0.9686

0.0000

0.0009

0.0000

2.2运动功能发育情况

护理后,试验组运动功能发育情况等分数值均比参照组高P0.05)。详见表2

2运动功能发育情况(±S,分)

组别

例数(n)

行为能力

主动肌张力

被动肌张力

原始反射

一般反应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试验组

36

7.59±1.18

15.58±2.27

4.20±1.23

9.82±1.41

4.71±1.56

11.24±1.43

3.21±0.24

7.23±1.16

3.55±0.26

9.80±2.18

参照

36

7.62±1.20

10.34±2.52

4.19±1.19

6.76±1.19

4.73±1.39

6.18±1.20

3.19±0.21

4.30±1.10

3.61±0.31

5.79±1.20

t


0.1070

9.2698

0.0351

9.9510

0.0574

16.2632

0.3763

10.9970

0.8898

9.6687

P


0.9151

0.0000

0.9721

0.0000

0.9544

0.0000

0.7078

0.0000

0.3766

0.0000

2.3生长发育指标

生长发育指标显示,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生长发育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详见表3

3生长发育指标(±S)

组别

例数(n)

身高/cm

体质量/kg

每日摄入奶量/mL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试验组

36

52.18±2.20

64.23±2.16

3.58±1.27

8.82±1.41

310.24±13.43

615.21±28.04

参照

36

52.71±2.56

62.73±2.39

3.60±1.19

7.62±1.20

310.20±13.23

583.19±26.37

t


0.9421

2.7938

0.0689

3.8887

0.0127

4.9912

P


0.3494

0.0067

0.9452

0.0002

0.9899

0.0000

2.4症状改善时间

症状改善时间方面,试验组各项数值均比参照组小P0.05)。详见表4

4症状改善时间(±S,d)

组别

例数(n)

肌张力恢复

反射恢复

惊厥改善

意识恢复

吮吸恢复

试验组

36

7.21±0.20

6.01±0.21

2.21±0.23

5.12±0.43

4.35±0.11

参照组

36

7.93±0.15

6.59±0.27

3.04±0.12

5.72±0.16

4.89±0.12

t


17.2800

10.1739

19.1965

7.8465

19.9032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在新生儿围生期较为多见。此病发生与窒息所致的脑部供氧供血缺乏相关。在疾病影响下,脑组织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此病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不可逆神经功能损害,从而导致患儿智力、运动功能发育异常。以往临床应用的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帮助患儿减轻体征波动,但是未能充分、全面考虑其个体差异[4-6]。与此同时,常规护理的部分内容与患儿个体状况不适宜,缺乏针对性。

循证护理作为当前应用广泛的护理手段,基于循证医学理念,能够将严谨的科研成果、临床经验相结合,可最大程度上满足患儿的康复需求。此种护理形式可根据获取的证据而制定护理计划,更具针对性[7-8]。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试验组智力发育情况运动功能发育情况等改善均比参照组明显,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数值大于参照组,症状改善时间比参照组短P0.05)。由此可见,循证护理的应用,能够缩短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症状改善时间,并且还可使之生长发育情况改善。究其原因,此种护理形式应用过程中,可对患儿进行抚触,根据患儿具备的皮肤浅感觉特征,其脑部、中枢神经系统能够获得温和刺激。在此情况下,患儿低级神经中枢获得有效调节,兴奋程度提升。基于此,患儿发育速度加快,神经发育更为理想。在整个过程中,对患儿进行视听刺激,还可帮助其调节内分泌功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受此影响,患儿身高、体质量等增加,生长发育情况改善。临床研究发现,循证护理的运用,有助于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功能发育,改善其运动能力,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9-10]。究其原因,借助于四肢被动训练等,还能够促进患儿智力、运动的发育。与此同时,循证护理应用过程中,查阅有关文献,积极判断护理期间的风险因素,合理总结相关问题,可确保实施的内容更为科学、有效。

综上所述,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方案的选择,以循证护理为主,不仅能够加快其体格发育速度,而且还可缩短相关症状的缓解时间。此种护理形式对促进患儿智力发育作用突出,能够使之运动功能发育情况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巧.抚触联合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2):82-84.

[2]林靖靖,尤珊珊,谢思思.早期多元化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及神经智能发育的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23,45(02):127-129.

[3]祝晶莹,唐香,李乔英.早期感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3,30(04):109-112.

[4]张娜.循证证据下预警、抚触护理联合亚低温干预对HIE患儿智力发育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3,31(03):171-174.

[5]孙雪彬,王红利,高峰.袋鼠式护理+抚触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体格神经发育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05):161-163+172.

[6]孟俊英,林琳,张晓莉.袋鼠式护理结合音乐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及发育指数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2):209-210+212.

[7]董闪闪,杨秀秀.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0):178-179+182.

[8]李小娟.袋鼠式护理联合循经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与运动功能的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14):1273-1276.

[9]朱丽兰.袋鼠式护理联合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体格发育及NBNA评分的影响[J].云南医药,2021,42(03):291-293.

[10]周筱倩.精细化护理干预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2):171-1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