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系统性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王少梅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省汕头市515041

摘要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接诊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签法下划分对照组、观察组,组间均有34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取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调查病患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肺功能及护理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系统护理有利于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部功能,提升病患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大幅提升病患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个性化系统护理;肺功能;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支气管哮喘

正文


支气管哮喘作为广泛发生的呼吸病变,该疾病发生率持续增高,多发生在老年群体。若早期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改善患者病态,降低反复发作率[1]。若支气管哮喘病情周期长,病情难治性高,需要长期治疗、反复入院,自生理、心理、给药等多角度实施护理计划,从而缩短患者的病情康复速度。在入院后,患者会出现咳嗽、气促病态,长期用药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差[2]。支气管哮喘发生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按医嘱为患者注射药物,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以免对患者后续康复产生影响。但常规护理模式局限性明显,护理工作灵活度不足。个性化系统护理作为据患者病情实施的护理措施,具有规范化、系统化及灵活性特点,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对改善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效能[3]。本研究针对我院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索个性化系统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接诊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签法下划分对照组、观察组,组间均有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范围46-79(61.65±7.65)岁,病程3-8(5.35±1.65)年。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范围45-79(61.53±7.67)岁,病程3-9(5.54±1.74)年。两组病患基本资料相比无过大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意识清晰;②具有完善的临床资料;③无认知异常及心理疾病;④患者及家属认知及同意研究。

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②妊娠、哺乳期女性;③急性感染病变;④恶性肿瘤病变。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按医嘱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或者为患者注射改善哮喘类药物。在日常检查期间,向患者说明检查室所处位置,让患者提前做好检查准备。护理人员在患者急性期,监测患者体征变化,一旦体征异常,则及时向医生说明,尽快改善患者病态。

观察组:行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①心理疏导:在个性化护理中,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情绪,了解支气管患者实际情况及心理状态,实施一对一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在巡查病房及注射药物期间,以沟通、交流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以免针刺让患者感到刺痛,提升患者静脉注射舒适感。护理人员以通俗语言讲解支气管哮喘特点及治疗方法,以雾化吸入治疗,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使患者认识到现代化疗法的先进性,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②吸痰护理:医护人员自患者两侧、中间等进行扣背,注意扣背力度,以免患者感到不适。以扣背模式促进痰液排出。通过吸痰护理方法对呼吸道进行清理,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状态。③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多学习支气管哮喘科普知识,可通过短视频、公众号学习,护理人员说明文章查询方法,以免患者查询错误资料。支气管哮喘多采取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据支气管严重程度,搭配药物。但护理人员说明不同药物搭配方法的意义,以免患者随意及自行搭配,需按医嘱给药。护理人员将需要传递的知识,以手册的方式交给患者,便于患者日常观看及离院学习,从而明确雾化吸入及药物治疗方法。④家庭护理:出院后,医护人员以随访干预,护理人员对家属宣教后,让家属多监督及管理患者。通过电话或者微信等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是否按医嘱用药,并叮嘱患者饮食及用药期间注意的问题,给予患者未来治疗的建议。⑤康复锻炼:支气管哮喘作为慢性病变,病程长、难治性高,在治疗期间易出现不安、焦虑及恐慌相关情绪,部分患者对病情了解不足,很容易发生负面情绪,无法坚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在院内及随访护理期间,向其传递按医嘱用药的意义,并指导患者康复锻炼方法,包括经鼻吸气、经口呼气方法,以化痰类药物辅助治疗,促进体内痰液排出。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若患者病情突发加重,则及时进入医院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依从性:据患者治疗行为评价,包括完全依从、依从、不依从。

②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状态进行评估,在量表中调查4项,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各个项目为100分,分值高表示生活质量良好。

③肺功能:调查病患肺部功能,以仪器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④护理质量:自拟护理质量调查标准,对护理操作、环境管理、服务态度角度评估,单个项目总计30分,量表共90分,分值高代表护理质量良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标准差以表示,检验值t,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检验值x²,p值比0.05低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护理依从性相比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1组间护理依从性相比(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观察组

34

13(38.23)

19(55.88)

2(5.88)

32(94.12)

对照组

34

10(29.41)

14(41.17)

8(23.52)

24(70.58)





5.135

P





0.024

2.2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

观察组

34

88.65±5.12

89.46±4.18

88.53±5.36

87.41±4.12

对照组

34

82.46±5.36

81.75±4.36

82.68±4.16

81.68±4.36

t


6.126

5.268

5.176

6.318

p


0.001

0.001

0.001

0.001

2.3组间肺部功能对比

护理前,组间肺功能数据差异性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组间肺部功能对比(L

组别

FVC

FEV1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34)

1.85±0.32

2.96±0.41

1.22±0.26

2.16±0.35

对照组(n=34)

1.86±0.36

2.26±0.31

1.24±0.24

1.61±0.38

t

0.152

4.565

0.213

4.136

p

0.856

0.001

0.768

0.001

2.4组间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4。

4组间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操作

环境管理

服务态度

观察组

34

26.15±3.25

27.16±1.68

28.05±1.05

对照组

34

22.36±2.58

23.41±1.46

22.65±1.85

t


4.265

5.136

5.856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广泛发生的病态,与气道重塑、气道炎性病变相关,一旦发生疾病,患者需坚持抗炎治疗[4]。部分患者对哮喘不了解,往往在加重期给药,但症状缓解后,患者停止给药,致使哮喘病情反复发作。有研究中指出,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对病情的了解,使患者了解哮喘防治知识及诱发疾病的因素,大幅提升患者的给药依从性,降低病患反复入院率。支气管哮喘康复周期长,需长期随访、检查,为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将护理服务延续到院外,规范患者的出院行为,并拉近与患者距离,以免发生护患纠纷,提升每个患者的生活质量[5]

临床常规护理模式的内容单一,以病情管理为主,尤其是护患关系不佳,很容易发生纠纷,引起矛盾。伴随临床护理学发展,医学领域关注护患关系,以优质服务打破常规护理现状,逐渐完善病房护理。有研究中指出[6],支气管哮喘会引起呼吸道功能损伤,若并未及时治疗,致使病情加重,也可能引起肺源性心脏病及心血管病变,严重打击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为此,在本研究中,改变过往护理模式,为患者实施个性化系统护理,观察组护理质量大幅增高。该结果显示,个性化系统护理是新型护理改革的产物,所实施的护理具有个性化特点。个性化系统护理自患者病因角度分析,实施系统护理,据人文因素、社会因素实施全面指导,整体提升护理质量[7]。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说明该护理模式自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除关注病变外,自患者机体健康出发,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在临床护理中细化操作细节,保持温和的服务态度,纠正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促进患者病态恢复[8]。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程度比对照组好、护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个性化系统护理可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并指导患者顺利完成雾化吸入,在药物作用下顺利完成治疗,使患者的病情有效控制。护理人员自网络、手册等工具上宣教知识,让患者学会自我管理。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案,一定程度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在支气管哮喘治疗期间,以药物联合肺康复锻炼的方式,使患者肺部功能改善。肺康复训练并非是在院内实施,而是要延续到院外,患者给药同时,在病情稳定期坚持肺康复锻炼,日常生活保持稳定的呼吸功能。有研究中指出[9],支气管哮喘应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使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临床常规护理方案下,护理人员严格按医嘱干预,对患者心理及生理关注度不高。个性化系统护理是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护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据患者需求及临床经验,自生活指导、呼吸道管理、情绪管理等多角度出发,实施专业化及系统化服务,让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稳定情绪,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研究中指出[10],在支气管哮喘疾病护理中,应关注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医护人员实施整体护理,持续纠正患者生活习惯,正确指导患者肺部功能锻炼方法,提升患者运动耐力。该护理模式也能安抚患者肺部功能,在持续性肺康复护理中,让患者学习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鼓励患者每天开展4次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及散步等,每次干预时间为30min,该护理模式对改善肺部功能有巨大的帮助。本研究结果看,已经达到预期目标,护理内容比较完善,但肺康复护理内容依旧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间,未来研究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扩大肺康复护理的占比,从而打破现阶段护理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护理中行个性化系统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纠正患者肺部功能,并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护理质量,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红锐, 王素玲, 高艳歌, 高艳平. 协作性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临床研究, 2023, 31 (06): 153-156.

[2]苏雅能, 吴宝玲. 系统化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 9 (12): 2363-2365.

[3]周瑶, 陈芬, 罗姣. 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指导的专职化护理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作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 8 (12): 13-16.

[4]于淼, 马金凤, 陈玮. 思维导图引导5E康复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齐鲁护理杂志, 2022, 28 (18): 65-68.

[5]方华, 赵广云, 陶梅.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急诊护理中的干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22, 19 (26): 155-158.

[6]叶丽炜, 何煜峰, 陈丽. 医护一体化综合气道护理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 8 (08): 160-162.

[7]陈秋妹, 蔡五妹, 陈桂敏. 全程干预联合舒适护理在行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 8 (07): 187-189.

[8]屈媛媛, 尚亚娟.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及对SAS与SDS评分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 7 (12): 167-171.

[9]宋跃盼, 蔡楠楠, 孙宝兰, 张雪萍. 优质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肺部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临床研究, 2022, 30 (02): 157-160.

[10]刘桂森, 马悦霞, 贺子娟, 孟爱宏, 葛艳红. 肺康复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0 (26): 2950-29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