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的效果评价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欧阳杰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

目的:讨论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的所得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6月,选入7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每组36例。参照组:常规新生儿护理。试验组:联合鸟巢式护理模式。对各组护理结果进行评定。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各项体格发育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各项神经发育情况评分数值大于参照,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的应用,对于新生儿实现体格与神经方面发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此种护理形式能够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鸟巢式护理;神经发育

正文


新生儿自母体脱离后,其自身免疫功能、抵抗力等均相对不佳,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外界环境。而在此阶段内,其被外界细菌感染的风险较高,若情况严重。则其生命健康还会受到威胁[1]。因此,予以新生儿及时、有效地护理干预非常必要。鸟巢式护理作为新生儿中常见护理干预的一种,可模仿新生儿在母体子宫内的环境,以此提高新生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其安全感[2-3]本次研究对鸟巢式护理新生儿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录入722020.01-2023.06期间院内新生儿,对其开展实验研究。分组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参照组、试验组均有36例。参照组:19例男、17例女组成。日龄:3-21d,平均7.34±2.02)d。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各为15例、21例。试验组:20例男、16例女组成。日龄:4-20d,平均7.29±2.18)d。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各为14例、22例。2组资料无统计意义,P0.05

选入条件:①新生儿母亲为初产妇,且无基础疾病者。②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③新生儿家长同意、知情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新生儿伴有器官异常。②新生儿有畸形者。③新生儿家长存在认知障碍者。

1.2方法

参照组用于新生儿护理的方案为常规指导措施。对新生儿进行保温管理,室内适当通风。注意调整室内的光线,不可让光线直接照射新生儿眼部。同时,与新生儿接触前,操作者需要做好卫生清洁,尤其是消毒手部、肘部等。针对新生儿应用的物品,需要做到专人专用,不可出现混用现象。及时消毒新生儿用过的毛巾、奶瓶等。协助新生儿做好全身清洁工作,一般为每天1至2次。清洁完成后,帮助新生儿进行皮肤管理,例如涂痱子粉等,目的是避免其皮肤溃烂。注意消毒新生儿的脐带、肚脐。观察肚脐部位有无异常,如出血、潮湿等。教会新生儿母亲挤母乳的正确方式。叮嘱其以奶瓶保存母乳,由护理人员统一对新生儿喂养。喂奶后帮助新生儿清洁口腔。观察新生儿有无鼻腔异物。

试验组的护理方式以参照组为前提,结合鸟巢式护理,如下:(1)将小棉巾垫置在新生儿的颈部下方。略微抬高新生儿头部。另选择一大小合适的棉巾。将棉巾卷成长条,让其长度、宽度分别为1.5m、0.25m左右。然后包裹新生儿躯体。确保新生儿臀部、背部与棉巾紧密贴合,形似鸟巢状。再结合新生儿情况,调整棉巾松紧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四肢、脸部、头部需要在“鸟巢”中处于放松状态。做好新生儿体征的监测工作。对室内的温度与湿度等进行调整。调节室内光线,确保新生儿舒适。(2)在将新生儿放进鸟巢之前,预先对暖箱进行加热处理。确保暖箱温度为33℃。然后以轻柔的动作将新生儿放在鸟巢内。适当调整暖箱湿度。将水床垫放在鸟巢底部,让新生儿感到水波振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之皮肤获得摩擦,加快血液循环。(3)定期对鸟巢状棉巾进行清洁、消毒,以免滋生细菌。此外,母乳喂养前,指导产妇做好乳头的清洁、消毒工作,并教会其正确的喂养姿势。新生儿喂养期间,多选择右侧位,以免溢奶、呕吐。

1.3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对新生儿家长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在新生儿出院时,向其家长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分数为80-100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为60-79分。分数值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为总满意度。

2)体格发育情况。统计护理前、护理10d后,新生儿的体重、身高、头围。对新生儿呼吸频率、日睡眠时间、体重增长速度等进行记录。

3)神经发育情况。测定工具选取新生儿行为神经量表。包括20条目,涉及维度5个。按招聘0-2级评分法计分。总分数为0-40分。新生儿神经功能发育情况优异,分数值高。

4)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发生呼吸暂停、皮肤溃损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数据:()表达,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以x2实施检验。P0.05表示有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高P0.05)。详见表1

1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试验组

36

24(66.67%

10(27.78%

2(5.56%

34(94.44%

参照组

36

16(44.44%

11(30.56%

9(25.00%

27(75.00%

X2





5.2578

P





0.0218

2.2体格发育情况

经由护理后,体格发育情况提示,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比参照组高P0.05)。详见表2

2体格发育情况(±S)

组别

例数(n)

体重/kg

身高/cm

头围/cm

呼吸频率/次▪min-1

日睡眠时间/h

体重增长速度/(g▪d-1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36

2.79±0.18

3.14±0.15

50.49±1.61

50.97±0.03

32.71±1.16

34.77±0.22

30.02±2.12

41.15±3.17

7.76±1.19

20.24±3.43

12.21±2.04

20.82±2.41

参照组

36

2.80±0.21

2.85±0.10

50.50±1.58

50.65±0.06

32.68±1.14

33.38±0.35

30.03±2.18

35.10±3.28

7.71±1.56

12.73±3.36

12.18±2.20

17.23±2.16

t


0.2169

9.6518

0.0266

28.6217

0.1107

20.1741

0.0197

7.9579

0.1529

9.3845

0.0600

6.6557

P


0.8289

0.0000

0.9789

0.0000

0.9122

0.0000

0.9843

0.0000

0.8789

0.0000

0.9523

0.0000

2.3神经发育情况

神经发育情况显示,经由护理工作的处置,试验组行为能力、原始反射等相关指标分数值均比参照组大P0.05)。详见表3

3神经发育情况(±S)

组别

例数(n)

行为能力

主动肌张力

被动肌张力

原始反射

一般反射

试验组

36

9.18±1.20

.62±1.20

9.51.23

9.07±1.41

9.23±1.16

参照组

36

7.23±1.56

7.41±1.27

6.93±1.52

6.01±1.43

7.18±1.36

t


5.9447

7.5890

7.8862

9.1424

6.881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4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后,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参照组低P0.05)。详见表4

4不良事件发生率[n(%)]

组别

例数(n)

呼吸暂停

皮肤溃损

喂养不耐受

总发生率

试验组

36

0(0.00%

0(0.00%

1(2.78%

1(2.78%

参照组

36

1(2.78%

3(8.33%

3(8.33%

7(19.44%

X2





5.0625

P





0.0244

3讨论

新生儿时期属于护理的重要阶段。对于新生儿来讲,存在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情况。受到此种状态的影响,若有细菌、病毒等侵袭新生儿机体,则其患病、死亡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现阶段,临床护理工作跟随科学技术的步伐,在新生儿护理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使得相关护理手段更为完善、科学。其中鸟巢式护理作为新生儿护理的新型方法之一,经由大量研究证实,不仅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安全感增强,而且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相关疾病的风险,促进其体格与神经功能发育[4-6]

鸟巢式护理在关注新生儿生理、成长需求的同时,重视满足新生儿心理层面的需求此种护理形式为新生儿创造一个与其在母亲子宫内环境最为相似的环境,以鸟巢状将其包裹,并且有一定的相对封闭性。通过建立相对的边界感可最大限度上满足新生儿心理需求进而提高其安全感[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体格发育情况、神经发育情况等比参照组优异P0.05)。由此可见,鸟巢式护理的实施,对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作用突出,并且能够改善其神经发育状况。究其原因,鸟巢式护理应用期间,为新生儿创造模拟宫内环境而在新生儿适应鸟巢环境后,其面对宫外陌生环境时的紧张感、不适感等能够减。而随着新生儿不断适应外界环境其日间睡眠时间也会延长,发生惊颤的可能性降低。与此同时,此种护理形式在放松患儿神经的同时,使得其大脑β-内啡肽分泌量增多[8-9]。基于此,患者精神状态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均获得有效调节,从而减少哭闹情绪。鸟巢式护理还能够让新生儿处于舒适的生理体位,并且其四肢、躯干等能够在其中有效依附。此种环境有助于减少新生儿机体能量的消耗。减少其体温波动,延长其睡眠时间,最终提高其睡眠质量提升,加快其体格发育速度。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参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所得结果高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新生儿护理期间,应用鸟巢式护理模式,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还可促使其家长满意度提高。究其原因,此种护理能够促使低体温新生儿的体温提升。而在体温升高的情况下,机体有氧代谢速度加快,从而缩短无氧代谢产生相关废物的排出时间。在此情况下,患儿机体的内环境可维持稳定。与此同时,体温升高后,患儿机体组织器官的活性增强,这对于其正常开展各项生命活动意义显著,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临床研究发现,鸟巢式护理的应用,能够减少新生儿母亲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程度[10]。考虑因素为此种护理形式重视对新生儿母亲的指导,能够使之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母亲责任感,转变角色。随着新生儿状态的好转,其心理焦虑程度也会减轻,从而提高依从程度。基于此,新生儿接受优质护理照护的同时,且能够积极与护理人员配合,进一步促进新生儿体格、神经发育,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中,运用鸟巢式护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此种护理形式不仅能够加快新生儿生长发育速度,而且还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随着新生儿神经发育状况改善,其家长满意程度也会提高,证明此种护理干预价值确切。

参考文献:

[1]耿洪维,黄梅,王计玲等.基于人文新生儿照护模式的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3,30(03):79-82.

[2]周明英,张楚卿.袋鼠式护理联合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9):40-42.

[3]雷静,张辽.肌肤接触安抚联合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睡眠情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0):170-172.

[4]刘静,贺红艳.鸟巢式护理联合间歇性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黄疸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9):193-195.

[5]陈颖.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标准化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护理效果的观察[J].中国标准化,2022,(18):286-288.

[6]兰剑.鸟巢式护理在蓝光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及对患儿依从性和黄疸指数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7):107-110.

[7]樊亚慧.鸟巢式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肠胃功能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2,36(05):379-382.

[8]吴艳雪.发育支持护理结合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09):120-122+125.

[9]李欢,张博,张亚歌.鸟巢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冷光源蓝光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2021,45(04):52-54.

[10]林彩红,程德金,周新新.抚触联合鸟巢式护理干预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11):84-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