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健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主动健康;社区高血压;血压水平;依从性;自我效能
正文
高血压作为终身、慢性疾病,该疾病对我国中老年群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引起疾病的因素多,与不健康饮食、血脂异常、遗传因素相关。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长期高血压状态下,引起脑梗、冠心病的概率高[1]。自我国高血压群体分析,医院实施健康管理的难度较大,随着分级诊疗模式在临床上应用,社区接纳大量的高血压患者,为其提供治疗及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为患者随访,询问其用药情况,让患者经常参与到社区血压检验中,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继续指导患者用药。但部分患者日常工作繁忙或者记忆力差,并未按医嘱用药,致使血压水平反复波动[2]。社区常规高血压管理中,以随访或者体检、患者入院指导为主,健康管理的主动性不足。为此,实施主动健康干预模式具有必要性,医护人员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指导患者规律用药意义及健康生活知识,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并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本研究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探索主动健康干预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1-76岁,平均(61.12±7.12)岁,高血压病程2-11年,平均(6.12±2.02)年。观察组(n=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1-77岁,平均(61.43±7.23)岁,高血压病程2-12年,平均(6.23±2.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①确诊原发性高血压[3];②服用1种及以上降压药物;③所有患者同意研究。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肝肾器官功能损害;③精神、沟通异常病变。
1.2方法
对照组:在社区体检、患者入院、电话随访期间采取常规社区服务。医护人员向患者口述高血压目前程度及危险因素,并说明引起高血压的因素及用药方法,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让患者定期复查,分析药物效果,若血压控制不佳,则更换药物或者搭配联合给药,每个月随访2-3次。
观察组:采取主动健康干预模式。①提升患者健康感知:每个患者进入社区检查血压期间,医护人员为患者发放《原发性高血压健康手册》,其中含有文字、图片,涵盖高血压诱发因素、血压自我检测方法及临床常用药物、饮食及运动管理知识,指导患者定期记录服药情况。②健康讲座:每个季度在社区组织1次高血压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参与讲座,其中讲解高血压用药知识及不按医嘱用药可能会引起的风险事件,通过讲座的方式,增强每个患者的危机意识,使患者遵医嘱服药。患者可在现场询问医生,血压控制方式是否合理、给药规律是否合理,医生为患者针对性解决问题。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医生让患者入院检查,分析过敏的原因,若单纯为药物过敏,可更换其他降压药物。③改变观念:以血压控制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典型,以同伴教育方式,为其他高血压患者传递健康知识,改变患者不合理给药的观念。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以自身的用药及生活方式为基础,为其他患者普及高血压疾病知识,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的深刻认识。在沟通中,向患者说明高血压常见的病症及危害性,说明不同类型症状的血压控制要求及治疗要求,社区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主诉进行补充。④积极行动:在主动健康干预中,社区医护人员通过互联网技术、线下宣传等方式传递健康知识,鼓励患者参与到社区服务项目,比如,关注社区公众号,其中有高血压管理模块,也可为患者提供线上咨询服务,比如,患者希望调整饮食结构,医护人员在网络上为患者发放饮食知识,使患者学会合理搭配饮食,最终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用药与饮食的关系,比如,餐前及餐后给药时间及用量,有条件的家庭可购买血压仪器,定期测量血压水平,若血压控制不当,则及时寻求社区援助。针对社区范围内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医护人员主动为患者服务,说明用药不当情况或者饮食因素等,并为家属普及高血压健康知识,使家属监督患者饮食及用药。
两组患者干预周期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用药依从性:据患者的用药行为进行评价,全面依从,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并未发生错误服药及忘记服药情况。基本依从:每个月可能会出现1-3次错误及忘记服药的情况。不依从,错误及忘记服药超过4次。
②血压控制情况:在患者干预前后,调查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4]。
③干预满意度:在3个月后,为患者发放满意度评价量表,其中是关于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特别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④自我效能:干预前后,以GSES量表调查自我能效,量表共10个项目,单个项目1-4分,分值高表示自我能效高。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GSES、血压指标以计量资料处理及t检验,满意度、依从性以计数资料处理,x²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观察组社区高血压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n,%)
组别 | 例数 | 全面依从 | 基本依从 | 不依从 | 依从性 |
观察组 | 50 | 24(48.00) | 25(50.00) | 1(2.00) | 49(98.00) |
对照组 | 50 | 19(38.00) | 21(42.00) | 10(20.00) | 40(80.00) |
x² | 4.658 | ||||
P | 0.031 |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
干预前,血压水平分组对比无过大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mmol/L)
组别 | 例数 | 收缩压 | 舒张压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50 | 151.26±10.25 | 133.12±5.85 | 95.65±3.15 | 83.12±3.55 |
对照组 | 50 | 150.65±10.35 | 141.35±4.68 | 95.48±3.26 | 89.65±6.18 |
t | 0.413 | 5.268 | 0.458 | 6.125 | |
P | 0.685 | 0.001 | 0.685 | 0.001 |
2.3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例数 | 特别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 | 50 | 20(40.00) | 28(56.00) | 2(4.00) | 48(96.00) |
对照组 | 50 | 18(36.00) | 22(44.00) | 10(20.00) | 40(80.00) |
x² | 5.668 | ||||
P | 0.024 |
2.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评分对比
干预前,患者的自我效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对比(,分)
组别 | 例数 | 干预前 | 干预后 |
观察组 | 50 | 16.85±5.45 | 47.56±8.54 |
对照组 | 50 | 16.65±5.38 | 33.64±13.85 |
t | 0.265 | 12.563 | |
P | 0.768 | 0.001 |
3.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该疾病的周期长,日常健康情况堪忧。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多,临床关注高血压的治疗及管理工作。自高血压患者看,患者的用药行为及生活习惯对患者病情康复产生影响[5]。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药,部分患者依从性差,会出现随意调整药物剂量及漏服情况,对用药效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患者对高血压健康知识了解不足,需结合患者病情实施健康指导[6]。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医护人员主动为患者服务,对提升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有一定帮助,促使患者按医嘱服药[7]。
自本研究结果看,观察组接受主动健康干预后,其服药依从性大幅增长。其原因是护理人员健康指导基于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服务,采取知行合一服务模式,消除患者的认知错误,纠正患者不合理的用药行为,使患者按要求给药,加速患者早期康复[8]。但思考患者病程周期长,社区医护人员通过健康讲座、线上干预等模式,自多角度为患者提供健康干预,持续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使患者有效控制血压[9]。自结果看,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水平比对照组好,经3个月干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较稳定。在主动健康服务中,基于患者的生活方式、血压水平全面评估,实施知信行合一的综合干预模式,在健康教育中帮助患者了解知识,让患者认知病情进展,在获取知识基础上调整患者的健康意识及观念,使患者认识到健康信念对疾病恢复的影响[10]。自结果看,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在长期健康服务期间,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主动管理及控制血压水平。观察组患者对主动服务模式感到满意,并认为该服务模式贴合患者需求,患者对医疗服务感到温馨[11]。社区主动服务与医院服务不同,社区服务更为细腻,所实施的手段也更为丰富,其原因是社区接诊的高血压患者数量少,医护人员主动服务的效率高,在服务期间,患者不会发生负面情绪[12]。通过主动服务改善患者抵触情绪,使患者依从药物治疗[13]。在主动服务上,医护人员持续纠正患者的健康信念,并发放健康手册,提升患者对高血压疾病认知,减轻患者的给药顾虑,提升患者遵医嘱服药意识,强化患者对疾病的理解,深化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及管理的必要性[14]。为此,主动服务改变过往模块式服务的现状,在服务期间,帮助患者树立危机意识,以免患者随意停药,使其积极按医嘱给药[15]。
综上所述,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为患者采取主动健康干预模式可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帮助患者稳定调整血压水平,该干预模式大幅提升服务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廖林梅, 黄丹. 短视频推送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 20 (19): 2944-2949.
[2]李贵荣. 家庭医生签约的健康教育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SICAM-1及NO指标的改善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 (27): 27-29.
[3]叶征, 史玲, 祝墡珠, 刘瑶, 王小冬, 宋建玲.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家庭医生双签约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影响[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3, 29 (04): 742-746.
[4]陈静. 家庭医生签约结合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 婚育与健康, 2023, 29 (08): 181-183.
[5]刘颖. 饮食及运动量化行为干预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 44 (07): 697-701.
[6]蔡艺, 熊振芳, 程爽, 惠靖瑞, 陈涵彬, 姜昊, 李芷涵. “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J]. 时珍国医国药, 2021, 32 (04): 1022-1024.
[7]吕媛, 陈鸿芳, 魏鹏燕, 李换则, 余阿群, 杨瑾维. 中医社区管理组织模式下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 山西医药杂志, 2021, 50 (05): 848-850.
[8]麦允珍, 梁翠贤. 家庭医生签约结合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 19 (05): 172-173+175.
[9]林华樑.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 (06): 78-80.
[10]李静然, 陈晨, 张健.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估[J]. 心理月刊, 2022, 17 (12): 50-52+109.
[11]于冰. 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22, 38 (13): 138-140.
[12]王丽, 郑亮, 罗明. 家庭医生主动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失眠症的干预效果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43 (02): 235-242.
[13]杨智峰.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 2021, 16 (19): 186-187.
[14]余珊红. 分级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 (17): 184-185.
[15]许怀亮, 赖宏彬, 朱越萍. 社区服务中心与医院互动式健康管理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运用效果[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 (11): 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