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辅助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梁运莲 彭琳 钟婷婷 杨冬婵

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 广东省湛江市 524000

摘要

目的 分析针刺辅助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术后患者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2月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组(30例)实施针刺辅助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2 、4 、6 、12 、24 h静态VAS评分均更低(p<0.05);BCS舒适度评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均更短(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针刺辅助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更佳,胃肠功能恢复更快。


关键词

针刺;腹横肌平面阻滞;腹腔镜;镇痛;胃肠功能

正文


0 前言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开展比较广泛[1]。常规的麻醉方案下,无法完全解决术中气腹带来的肌紧张刺激痛、穿刺部位术后疼痛、内脏痛等不良反应,患者术后不适感问题突出[2]。若术后镇痛处理不当,易可转变成慢性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如何采取有效镇痛策略,以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4]。我国传统中医认为,针刺可发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治疗作用[5]。因此,本文分析针刺辅助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术后患者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28月—202312月收治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两组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见表1

纳入标准:(1)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2)符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适应症;(3)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有慢性疼痛病史者;(2)长期服用镇痛药;(4)穿刺部位有感染。(5)无法正常沟通。

1 两组资料对比

组别

患者

(例数)

年龄

(岁)

性别

体质量指数

kg/m2

住院天数(天)

麻醉分级

腹腔镜手术既往史情况

男性

(例/%

女性

(例/%

(例/%

(例/%

(例/%

(例/%

对照组

30

30.12±2.18

0/0.00

30/100.00

26.39±2.09

5.17±1.44

15/50.00

15/50.00

2/6.67

28/93.33

观察组

30

30.19±2.23

0/0.00

30/100.00

26.64±2.23

5.12±1.39

14/46.67

16/53.33

3/10.00

27/90.00

χ2/t

-

0.1229

-

0.4480

0.1368

0.0667

0.2182

p

-

0.9026

-

0.9558

0.8916

0.7961

0.6404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拔管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100μg+多拉司琼25mg+纳布啡4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

1.2.2 观察组

   气管插管全麻后采用外侧入路TAP,患者取仰卧位,选择Mturbo便携式超声仪及配套HFL高频线阵探头进行预扫查(6-13MHz),探头放置在脐水平腋中线处,此时超声图像可见典型三层腹肌结构,由浅至深分别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内斜肌与腹横肌构成的筋膜间隙及为注药位置,并用记号笔标记探头放置位置。常规消毒皮肤,采用平面内技术,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针尖从内侧穿向外侧,当针尖到达注药位置,回抽无血无气体,先注入生理盐水2ml,可见筋膜被撑开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分离,确定针尖到达理想位置后回抽无血无气体,注入0.2%罗哌卡因25ml,一侧阻滞完成后按同样方法进行对侧阻滞。术后针刺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合谷等。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定位后用75%乙醇棉球局部消毒,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每穴持续运针1分钟,留针30分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时刻静态VAS评分、BCS舒适度评分、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术后24 612 24 h静态VAS评分

观察组的术后24 612 24 h静态VAS评分均更低p0.05见表2

2比较术后24 612 24 h静态VAS评分

组别

患者

(例)

静态VAS评分

(分)

术后2 h

术后4h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对照组

30

4.87±0.68

3.88±0.54

2.79±0.34

2.28±0.29

1.39±0.17

观察组

30

3.09±0.19

2.09±0.17

1.34±0.16

1.07±0.11

0.21±0.08

t

--

13.8085

17.3181

21.1354

21.3677

34.3997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较术后24 612 24 hBCS舒适度评分

观察组的术后24 612 24 hBCS舒适度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3

3 比较术后24 612 24 hBCS舒适度评分

组别

患者

(例)

BCS舒适度评分

(分)

术后2 h

术后4h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对照组

30

1.15±0.12

2.18±0.12

2.27±0.15

2.54±0.14

2.97±0.11

观察组

30

2.77±0.11

3.26±0.25

3.42±0.51

3.73±0.18

3.86±0.12

t

--

54.5071

21.3315

11.8487

28.5829

29.9452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比较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

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更短(p0.05见表4

4 比较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

组别

患者

(例)

术后下床时间

d

排气时间

h

对照组

30

2.34±0.28

24.56±3.45

观察组

30

1.05±0.16

18.39±2.03

t

--

21.9096

8.4424

p

--

0.0000

0.0000

注:*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

2.5比较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5

5 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组别

患者

(例)

恶心呕吐

例(%

尿潴留

例(%

肠麻痹

例(%

呼吸抑制

例(%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例(%

对照组

30

4/13.33

1/3.33

1/3.33

1/3.33

7/23.33

观察组

30

1/3.33

0/0.00

0/0.00

0/0.00

1/3.33

χ2

-

-

-

-

-

5.1923

p

-

-

-

-

-

0.0227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方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6]。实施全身麻醉,可保障良好的镇痛和完善的肌松,确保手术有效完成[7]。但因术中气腹、麻醉药物、手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易发生术后疼痛[8]。目前围手术期常用阿片类药物、腹横肌平面阻滞等,易达到镇痛目的。但围术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易引起PONV、呼吸抑制、尿储留、便秘等不良反应[9]。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妇科术后镇痛效果不稳定[10-12]。如何进一步优化腹腔镜术后镇痛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医针刺可显著改善腔镜手术引起的生理功能变化,减少术中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疼痛[13]。部分学者认为,对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建议围术期实施多模式镇痛治疗方案[14]。因此,本文分析针刺辅助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术后患者效果。

结果显示,实施针刺辅助腹横肌平面阻滞后,患者VAS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BCS舒适度评分均更高(p<0.05);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均更短(p<0.05)。证明,针刺辅助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更佳,更利于胃肠功能恢复。这主要因为,妇科腹腔镜手术范围在下腹部,为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走行区,可在上述经络远端取穴,通过针刺穴位刺激达到术后镇痛目的,比如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此外,手术损伤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降低,使清阳不得升、浊阴不得降,实施针刺后溪、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治疗,可能强化督脉阳气、温中运脾、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辅助机体复旧[15]。针刺辅助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充分发挥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从而提高镇痛、镇静效果,提高舒适度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更快恢复,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 针刺辅助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更佳,胃肠功能恢复更快。

【参考文献】:

[1]项巧鸯,胡壮文,陈剑.术前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苏醒质量  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4,39(01):176-179.

[2]徐永庆,陈水传,黎彩云.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24):118-120.

[3]聂娜,吕雪晨.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患者镇痛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22):33-35.

[4]林福星,陈清贵,马保新等.全麻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分析[J].中国药师,2023,26(11):249-256.

[5]涂丽芳,陈畅乾.针音法和单独针刺法对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及白细胞介素-10、前列腺素E2、内啡肽水平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06):167-169.

[6]杨茜茜,陈楠,武勇.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镇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20):2234-2238.

[7]寇阳,周文娟,黄国平.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9):73-76.

[8]刘燃,刘海旺,李玲等.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与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加速康复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19):2110-2114.

[9]余莲雅,张静,郑蓓等.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恢复质量的比较[J].医学研究杂志,2023,52(08):140-143+139.

[10]哈米拉·沙依木别克,张新疆,高敬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3,10(14):68-71.

[11]韦凯斌,王汉欢,马家慧.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TAPB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09):1231-1234+1239.

[12]王君灵,蔡弥松,张作锋.腹横筋膜平面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12):2983-2989.

[13]曲立哲,赵宏程,沈韩雄等.单穴针刺与多穴针刺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0,45(02):136-140.

[14]尤国良,唐立飞,贾暄东等.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无阿片药全麻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3,44(02):165-169.

[15]徐培,阚厚铭,程志祥等.针刺疗法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7(05):372-3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