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素养培养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部编版教材;培养方式;全面发展。
正文
引言: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阅读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影响着思维发展、品格塑造和视野拓展。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语言能力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时,阅读还能培养语感,使学生更加敏锐地感知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实例: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课文,如《荷花》、《桂林山水》等。这些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拓展思维空间
阅读是思维的体操。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观点、文化背景和人生经历,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实例: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寓言故事和科普文章,如《狐狸和葡萄》、《太阳》等。这些课文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塑造良好品格
阅读是品格塑造的良药。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人物形象和事迹,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价值观。
实例: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英雄人物和模范事迹的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这些课文不仅感人至深,而且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从而受到激励和鼓舞,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方式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推荐优秀的读物、开展阅读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策略:
推荐优秀读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推荐适合他们的优秀读物。这些读物可以是经典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故事等。通过推荐优秀的读物,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例如,可以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可以开展阅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并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实例:在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推荐了《安徒生童话》作为课外阅读读物,并组织学生开展了“安徒生童话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学生们纷纷讲述了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和角色,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对童话故事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二)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素养的重要保障。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阅读任务、制定阅读计划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策略:
设置阅读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设置适当的阅读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每天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或书籍,也可以是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等。通过设置阅读任务,可以督促学生积极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制定阅读计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包括阅读的目标、时间、内容等。通过制定阅读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制定每周的阅读计划,明确每天要阅读多少内容,并在完成后进行记录和反思。
实例:在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篇课文或一篇课外阅读文章,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进展和收获。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逐渐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并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三)提升阅读技巧
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是提升阅读素养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教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技巧。
策略:
教授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扫读等。通过教授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并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精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细节和深入理解;在略读时,则可以快速浏览文章大意和主要信息。
引导阅读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来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例如,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分析;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和分享会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例:在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选取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进行精读分析。在精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和人物特点,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精读的方法,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教师还组织了一次阅读讨论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三、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培养中的注意事项
(一)尊重个体差异
在阅读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阅读需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和偏好,也有不同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实例:在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发现班上有一位学生对历史类读物特别感兴趣,于是特别推荐了一些历史类的课外读物,并鼓励他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场所之一。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与孩子一起阅读、分享阅读体验,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教师也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阅读进展和成长。
策略: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建立联系机制,及时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和家长的需求和建议。
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如共同阅读一本好书、分享阅读感受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实例:在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了一次亲子阅读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一本课外读物并分享阅读感受。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们不仅了解了孩子的阅读情况和兴趣点,还与孩子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孩子们也在与家长的互动中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技巧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阅读素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塑造品格。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敦.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探析[J].甘肃教育, 2024(5):120-124.
[2]谢爱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2024(3):160-162.
[3]张桥霞.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及实施路径探究[J]. 2024.
[4]翟海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C]//2023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论文集(三).2024.
[5]林俊敏.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师生共读[J].家长, 202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