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开展路径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李清怡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心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137

摘要

幼儿园在推动科学教育游戏化的进程中,应当对现有的游戏活动进行优化改进,结合丰富的游戏资源,对游戏活动进行革新调整管控。其中,幼儿教师需兼顾娱乐性和学术性的教学需求,对游戏项目进行改编。同时,也应当引进虚拟数字化游戏,并结合地方优秀资源开展实践性游戏项目,带动幼儿进行高效学习。


关键词

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

正文


引言:幼儿园在开展科学游戏需制定严谨细致的教育计划,结合丰富的游戏资源,引进多个专题研学项目,带动幼儿进行高效学习探究。同时,多方主体也应当进行密切合作,对游戏资源进行灵活开发,带动幼儿参与迁移性、适应性学习,增强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幼儿园科学游戏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在推进科学教育游戏化的进程中,往往只是单纯跟随相关文件格式没有对其中深层次的指标进行理解,未严格遵循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以及幼儿园工作规程来完善科学游戏的选材实施指导和规划,导致部分幼儿园出现了取消集体教学活动只玩游戏的极端,致使科学教育游戏化失去原有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此外,部分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复制其他成功试点园区的游戏化课程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编和创新导致游戏化课程与幼儿园的实际发展脱节。并且部分教师将游戏视为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手段而非科学教育的核心,其游戏设计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除此之外,在游戏玩耍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幼儿的自主发挥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迷失方向无法进行有效学习再加上游戏内容过于死板,规定的角色和内容非常严格限制幼儿自由发挥最为关键的是大部分科学游戏只是注重游戏本身却缺乏引进实践教学以及学术性元素,导致教育意义缺失,再加上家长观念落后以及资源投入受限,以至于科学游戏无法高效开展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开展路径

(一)兼顾娱乐性和学术性教学需求

幼儿园在开展科学教育游戏化活动期间需要兼顾娱乐性和学术性教学的双重需求,要求幼儿园教师结合幼儿实际需求和心理特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其中需要对游戏环境进行合理布局构建和打造,借助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活动并且幼儿教师也应当致力于将知识点与具体游戏结合在一起,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学习到科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不断优化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儿歌教学视频教学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幼儿的教学引导,不断增强学习体验同时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也应当对内容做出不断创新和改变,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个性化特点以及探究能力高低引进科学小游戏小实验等活动,在兼顾娱乐属性的同时引导幼儿进行学术探索学术性实践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发幼儿园科学游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兼顾幼儿的娱乐需求也应当引导其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掌握必要的技能

例如,为了兼顾娱乐性和学术性教学需求,教师设计并开展了名为《小小气象员》的科学游戏。其中,教师将教室一角布置成一个小型气象站,设有模拟的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和风速计等气象观测工具。这些工具被摆放在易于幼儿观察和操作的位置,形成一个既真实又富有童趣的游戏环境。并且,教师用彩色纸板制作了温度计和湿度计的模型,上面标有清晰的刻度和数字,便于幼儿读取。除了气象观测工具外,教师还准备了记录本、彩色笔等记录工具,以及相关的气象知识卡片,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和使用。在游戏开始前,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幼儿介绍了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和风速计等气象观测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这些数据来预测天气。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小小气象员的角色,每天轮流到气象站观察并记录气象数据。他们使用温度计测量室温,用湿度计测量空气湿度,用风向标和风速计判断风向和风速,并将这些数据记录在记录本上。有一天,小明作为小小气象员,他观察到温度计显示室温为25℃,湿度计显示空气湿度为60%,风向标指向北方,风速计显示为微风。他将这些数据记录在记录本上,并告诉其他小朋友:“今天天气很舒适,温度适中,湿度也不高,适合户外活动。”

(二)引进仿真虚拟数字化游戏

幼儿园在科学教育游戏化进程中应当开发仿真虚拟数字化游戏,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科学实验自然生态等场景,为幼儿提供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给予其身临其境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仿真虚拟数字化游戏可覆盖广泛的科学主题,如物理化学生物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内容相关游戏活动通常包含丰富的互动元素和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在相关数字化虚拟化游戏的支持下,幼儿能够尝试和解决各种科学问题,其中通过交互式系统,幼儿可以与虚拟角色人物互动,进行实践探究以及探索性学习幼儿可以将自身的猜想进行验证,在科学游戏中自主调整实验参数变量从而得到实验结果借此使幼儿探索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幼儿园需引进虚拟数字化游戏,一方面为幼儿提供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为其提供探索学习的环境,激发其探索性思维

例如,在《虚拟生态探险家》仿真虚拟数字化游戏中,该游戏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自然生态场景,如热带雨林、深海世界、极地冰川等,旨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同时覆盖生物、物理、化学等多领域的科学主题。《虚拟生态探险家》采用3D建模技术,构建了逼真的自然生态场景。幼儿戴上VR(虚拟现实)头盔,就能瞬间置身于茂密的热带雨林、深邃的海洋或寒冷的冰川之中。小明戴上VR头盔后,发现自己身处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中,耳边传来鸟鸣虫唱,眼前是各式各样的植物和动物,仿佛真的进入了一个神秘的自然世界。游戏中的每个场景都包含了丰富的生态元素,如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深海世界中的珊瑚礁和海洋生物、极地冰川中的冰川裂缝和极地动物等。这些元素不仅具有高度的真实感,还融入了科学知识和互动元素。在深海世界场景中,幼儿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和游弋的海洋生物。他们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上的海洋生物,了解其名称、习性以及生存环境等科学信息。游戏中设置了丰富的互动元素,如寻宝任务、动物救援、生态修复等。这些任务不仅有趣,还能引导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在热带雨林场景中,幼儿需要完成一项寻宝任务,找到隐藏在树林深处的神秘宝藏。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观察周围的动植物,利用科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如识别方向、避免迷路等。游戏通过故事情节将各个场景和互动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生态探险家的角色,通过完成各种任务,逐步揭开自然生态的奥秘。小明在游戏中扮演一名生态探险家,他的任务是探索并保护各个自然生态场景。在热带雨林场景中,他遇到了被困的野生动物,需要利用科学知识帮助它们脱困;在深海世界场景中,他需要潜入海底,寻找并修复被污染的海底珊瑚礁。

(三)引进地方优势资源,开展实践性游戏活动

幼儿教师所引进的科学游戏应当与生活紧密挂钩,从而才可以带动幼儿进行迁移性学习为此幼儿园需整合地方优势资源开发实践性的主题游戏活动。地方优势资源包含地方遗产传统工艺自然环境,其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相关元素也是幼儿耳熟能详的实践性游戏活动依托相关教育资源,可带动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并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为此幼儿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地域特色,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化课程其中教师应当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并且根据游戏活动需求提供适宜的材料和工具,以支持幼儿进行探索和实践创新。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也可以结合地方产业发展文化研学存在的问题引导其深入实践现场,尝试用科学知识进行探索并加以解决做中学、学中做,并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其责任意识,从而促进长远发展和能力提升

例如,在《小小陶瓷匠》的实践性游戏活动中,教师通过整合地方优势资源,让幼儿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中积累科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并培养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其中,某幼儿园本地拥有丰富的陶瓷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包括历史悠久的陶瓷制作技艺和独特的陶瓷艺术风格。这些元素成为《小小陶瓷匠》游戏活动的核心资源。教师在游戏开始前,向幼儿展示了本地著名的陶瓷作品图片和视频,包括精美的青花瓷瓶、细腻的陶土雕塑等,让幼儿对陶瓷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兴趣。此外,本地陶瓷产业依赖于丰富的陶土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教师利用这些自然资源,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亲身体验陶土的特性和制作过程。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前往附近的陶土开采地,让幼儿亲手触摸和感受陶土的质地,了解陶土的形成和开采过程。基于此,教师设计了“小小陶瓷匠”的游戏情境,让幼儿扮演陶瓷工匠的角色,体验从陶土准备、成型、装饰到烧制的全过程。在游戏开始时,教师给每位幼儿分发了一套小型的陶瓷制作工具,如陶轮、雕刻刀、颜料等,并播放了一段模拟陶瓷制作过程的动画视频,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为了满足游戏活动的需求,教师提供了充足的陶土、颜料、模具等材料和工具,以支持幼儿进行探索和实践创新。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进程中,幼儿教师需完善当前的游戏教育生态体系,引进丰富的游戏专题游戏活动,带动幼儿参与灵活适应性学习,增强探索能力科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恩暖.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开展路径[J].  2024.

[2]谢晶.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践路径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 2017(1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