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思政工作的实践研究与创新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韵佳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地方高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研究旨在探讨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后勤部门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通过调查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方法,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当前地方高校后勤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后勤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新需求等。随后,文章提出了创新思路和具体策略,如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渠道、构建多方参与的教育网络等。研究结果表明,以上创新举措能有效提高后勤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地方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此外,本文还为其他地方高校后勤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

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地方高校;创新策略;教育功能;现代信息技术

正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高校的后勤部门不仅要保证学校的日常运作,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作用。但目前,这些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教育方式比较老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了改进这种状况,我们需要采取新的方法和策略。这包括将理论教育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利用现代技术来传达教育内容,以及创建一个多方参与的教育网络。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提高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支持地方高校的持续发展。总之,通过创新和改进后勤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地方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新形势下后勤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挑战

1.1 后勤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在地方高校中具有重要性,直接关系到校园环境及整体办学质量[1]。后勤人员是高校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日常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质量。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后勤人员的政治觉悟和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校园正常运转。

后勤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后勤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后勤人员群体庞大且异质性较高,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不同背景的员工凝聚在一起,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后勤工作的整体效率。

除了服务和凝聚力提升外,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后勤部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践行者,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通过加强政治教育,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中的传播和落实,助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风气。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面临的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化,后勤部门的工作范围也不断扩大[2]。从传统的基础设施管理到现代化的综合服务,对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后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从而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和岗位胜任力。

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在地方高校中具有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凝聚力、促进文化建设以及适应新形势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后勤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地方高校的整体发展和持续进步。

1.2 主要挑战与应对需求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后勤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多重挑战。是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尽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过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背景下,这些方法显得过于单一和落后,难以吸引和激发后勤员工的积极参与。后勤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素质逐渐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如何创新教育手段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后勤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一些地方高校对后勤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长期规划,工作时有时无,流于表面。这种缺乏连续性的教育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教育机制,难以在后勤员工中建立起稳定的思想政治认同。

另外,后勤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也是一大挑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后勤部门往往孤立于其他教育部门,导致资源共享不足,教育效果打折扣。

基于这些挑战,应对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采用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育方法;二是要构建系统化的教育体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三是加强后勤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全校一盘棋的教育格局,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1.3 当前后勤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当前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方式单一、内容陈旧、互动性不足等方面。部分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触及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深处[3]。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使得教育质量难以保障[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尚未全面普及,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后勤部门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资源和支持的投入有限,对教育效果产生一定的制约。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与实施

2.1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

在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与实际工作经验的紧密联系,导致后勤员工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在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第一步是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案例相结合。通过引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问题,增强理论教学的现实感和针对性,使后勤员工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在环境保护课程中,可以引入校园垃圾分类管理的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将绿色校园理念付诸实践,从而提升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建立“实践基地”,使后勤员工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工作项目中。通过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项目,如校园后勤管理、物业维修、食堂管理等,员工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验证和深化所学知识,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在实践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家进行指导和监督,及时反馈和纠正员工的不足之处,确保教育效果的持续提升。

为了确保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还应建立系统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定期对后勤员工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估,结合员工的反馈不断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后勤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能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地方高校的后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为后勤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后勤员工全面发展,也为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渠道

在新形势下,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扩展教育资源的广度,还能提升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具体操作包括: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平台,方便后勤人员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丰富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后勤员工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帮助教育者制定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沉浸式体验,增强教学效果。再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在线交流论坛和社区,促进后勤员工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不仅优化了教育渠道,也为地方高校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这些策略,能更好地满足后勤部门员工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推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为高校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3 构建多方参与的教育网络

构建多方参与的教育网络是创新地方高校后勤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策略,旨在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教育效果。加强与校内各部门的协同,建立系统化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使后勤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紧密结合[5]。鼓励校外社会资源参与,例如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多样化活动提升后勤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认同。利用校友资源,通过互动与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3、创新实践的效果与展望

3.1 提升后勤员工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效率的实际成效

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策略,地方高校后勤部门在提升员工政治素质和工作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后勤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稳步提升。理论学习如党课、思想政治专题讲座等,使得员工能够系统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工作等,进一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增强了认知度和执行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渠道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群组,员工能够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仅提高了知识获取的便捷性,还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线平台的反馈系统则提供了即时的教育效果评估,帮助管理层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多方参与的教育网络亦显现出了积极效果。建立由校内外专家、领导、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团队,不仅为后勤员工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互动模式加强了团队内部的沟通合作,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员工在接受不同角度的教育观点后,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处理各类工作问题,提升了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以上措施有效促进了后勤员工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对地方高校的运行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高校后勤的实际操作也验证了这些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其他高校后勤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3.2 增强组织凝聚力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在提升后勤员工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增强组织凝聚力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也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构建多方参与的教育网络,后勤部门实现了从单一管理向全员参与的转变,促进了上下级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这种互动不仅加强了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还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协作与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如教育类APP、在线交流平台等,不仅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也使得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更多后勤员工的主动参与。这些平台的开通还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表达诉求和分享经验的空间,从而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推动了后勤员工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志愿者行动和文化交流等实践项目,使得后勤员工深刻理解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维护。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在校园内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

创新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显著增强了地方高校后勤部门的组织凝聚力,为实现和谐、稳定、具有强大文化感染力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3.3 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加强后勤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将其纳入高校总体发展规划中。建议通过持续培训提升后勤人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多部门协同,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需针对新生代后勤员工的特点,发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强化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积极开拓与地方政府机构、社区组织、企业等的合作渠道,共建共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结束语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创新,成功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和实践方法。研究表明,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优化教育渠道,并构建多方参与的教育网络,可以显著提高后勤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并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些成果不仅为本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同类地方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方法,可能存在样本选择和数据解释上的偏差。此外,新提出的创新策略和教育模式的长期效果与适应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和优化。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更多地方高校中推广和实施本文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同时考虑更多变量如文化差异、资源配置等因素,以全面评估和优化这些创新策略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后勤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龙燕萍.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2):47-49.

[2]黄粤涛.浅议加强高校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高校后勤研究,2023,(05):39-41.

[3]董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策略研究--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策略研究》[J].人民长江,2023,54(05):I0009-I0009.

[4]王岚霍静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20,(17):197-199.

[5]肖孜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8):166-1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