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郑剑锋

​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 山东 聊城 252600

摘要

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至关重要。音乐审美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及精神境界。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优选多元化的音乐素材,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去感知音乐之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欣赏方式,培养独特的音乐审美视角。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学;审美能力;教学创新

正文


引言: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也是美的艺术。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审美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具有良好音乐审美能力的学生,不仅能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陶冶情操,而且能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提升精神境界。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也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人格塑造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1.音乐审美能力是学生提升艺术修养的关键所在

高中时期正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艺术修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音乐审美能力是学生领略音乐艺术魅力、感知音乐艺术内涵的必备素质,是提升学生整体艺术修养的核心要素。一个具备良好音乐审美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加敏锐地感受音乐之美,领会音乐家心灵的律动,对音乐作品进行独到而深刻的理解与鉴赏[1]。这种鉴赏力的提升,将促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净化心灵、升华情操,进而提升整个精神生活的质量,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和审美品位的人。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领略音乐之美,感受到艺术家心灵的波澜壮阔,更能在优秀音乐作品的引领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往往对学生人格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具备良好音乐审美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音乐背后所蕴藏的人生哲理,领会作品传达出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进而转化为自身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意志。久而久之,音乐将成为滋养学生心田的沃土,助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意志坚定、刚健有为的健全人格。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高中音乐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音乐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融入音乐元素,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2]。譬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优美的音乐片段,配以生动的视觉画面,营造身临其境的聆听氛围;或者,设计情境式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律动与旋律。

汉唐古典歌舞《踏歌》教学为例,《踏歌》源于汉代民间,盛行于唐代上层社会,蕴含着丰富的乐舞文化内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踏歌》曼妙的舞姿和优美的乐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视听盛宴,体会其中蕴含的达欢意识和古典韵味。教师还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加深对《踏歌》的理解。例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踏歌》的艺术特点,鼓励他们从舞蹈动作、服饰道具、音乐旋律等方面入手,揣摩其内在的情感表达;再如,指导学生模仿《踏歌》的基本舞步,学唱《踏歌》的曲调,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其律动之美。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踏歌》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帮助他们理解《踏歌》久违的美景佳人意象背后所隐含的社会风貌与审美情趣,体会古人游春踏青、亲近自然的生活情调,从而实现情感的共鸣与精神的释放。

2.精选曲目,优化聆听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曲目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和接受能力,精心挑选富有美育价值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应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和不同体裁,既要有经典的传统曲目,也要有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作品,既要有高雅艺术的代表,也要有大众化的流行音乐,力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兼顾,给学生以全方位的音乐审美体验。同时,教师还应重视聆听方式的优化,引导学生采取多样化的聆听策略,如专注聆听、重复聆听、分段聆听等,使学生在反复品味中感受音乐的精妙,在比较鉴别中领悟音乐的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唯有以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为载体,以高效的聆听方式为途径,才能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3.引导感悟,提升鉴赏力

音乐鉴赏是一个主动构建音乐意义的过程,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揣摩音乐背后的情感,挖掘音乐深处的内涵。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发问策略,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音乐感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在音乐旋律中展开丰富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意境中建构生动的艺术画卷。

多声组合这节教学为例,教师可选取典型的多声组合作品,如巴赫的《G大调勃兰登堡协奏曲》、维瓦尔第的《四季》等,引导学生专注聆听不同声部之间的关系,感受其和谐与对比、交织与融合所产生的丰富音响效果。在聆听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听觉感受,引导他们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多声部之间的动态关系,如犹如涓涓细流汇入浩瀚海洋宛若百鸟争鸣、奏响和谐乐章等。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多声组合音乐结构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绘制多声部关系示意图,清晰展现不同声部在音高、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异同,帮助他们理解多声组合的内在逻辑。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它需要音乐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实践创新。唯有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学生为本位,才能持续提升教学实效。教师还应注重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我们相信,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和智慧,必将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之美,让优雅的音乐陪伴学生一生。

参考文献:

[1]唐嘉璐.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J]. 高考, 2024, (31): 174-176.

[2]叶慧敏. 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4, (27): 114-1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