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绘本元素的策略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绘本元素;教学策略
正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绘本元素,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化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良好学习热情。通过绘本阅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学生对语文阅读文本形成有效建构,同时还可以彰显出绘本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好绘本的价值呢?
一、精心准备,选择好合适的阅读绘本
教师是否进行了精心备课,这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提前做好功课,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把握好学生的学情,精心安排阅读理解活动,将绘本与阅读有效结合,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对于当前语文阅读文本教学来看,每一个单元皆有其突出的主题,教师要能围绕单元主题预设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架构起多样的阅读理解活动。在融合绘本时,教师要能依据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与能力水平,选择合适学生阅读的绘本,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助推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阅读教学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内容时,教师就要紧扣“热爱自然生活”这一主题设计好多样活动,让学生真正能够走进自然与生活,探索关于植物与动物的相关知识。为此,在教学第七单元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搜寻关于自然世界中动植物的儿童绘本,让学生走进故事阅读,不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如作者所选择的《可爱的地球》《植物王国》《鸟类的家族》皆是与课外内容相匹配的儿童绘本故事。在上课中,教师将其中的精彩故事选段融入这一单元教学,不仅让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能够延伸学习视域,获得丰富的知识。
可见,将儿童故事绘本融入语文课文教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感性化的阅读学习感受,有利于学生在感性故事中获得情感思想提升。在阅读教学与绘本的融合时,教师要能积极考虑学生的多元发展情况,合理选择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绘本。
二、阅读与绘本结合教学,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理解
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得全方位成长的重要阵地,因而教师要能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开展多样
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与能力发展。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产生积极的思想情感共鸣。在阅读时融入绘本,不仅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也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助推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与此同时,也让学生在绘本阅读中获得对课文文本学习的兴趣。
绘本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故事,以图为主,辅以简洁的文字,让生动的故事跃然纸上。小学生正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对于具有鲜明画面的绘本十分感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利用好绘本助推学生对课文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阅读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节课时,教师就要在课前搜寻好与课文相关的绘本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理解阅读。首先,教师用课件为学生呈现出司马光砸缸的绘本,引发学生进行画面观察,将多个画面构筑成一个有序整体,初步形成完整的故事建构。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文字阅读,让抽象的文字与鲜明的画面结合起来,逐渐走向阅读理解深处。继而,教师再带领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本,聚焦具体的语句进行思辨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司马光的聪明勇敢,油然而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正义之感。当然,经历了绘本与课文相结合的阅读学习过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就可以逐渐走向深处,慢慢走进体会与感悟阅读课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与情感思想。
为了彰显绘本故事的价值所在,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主阅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走进绘本进行画面观察,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创造性地理解绘本。以此再走进课文阅读,实现对语文课文文本的创造性理解。
三、加强阅读学习延伸,灵活运用绘本元素
课文阅读学习并非完成了一课内容就画上了句号。其实,还需要对阅读学习进行有效
延伸,加强课文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效链接,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与课外学习充分融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继续增长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于学生的感性学习特征与学习心理需要,教师就要助推学生在课外进行绘本阅读。一方面,借助于绘本阅读提升学生的课外文本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将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课外延伸,强化学生将课文阅读进行延伸拓展,进行同类文本阅读,以此来历练自己新学习的的方法与经验,不断增长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课外与课内学习形成合理链接。
例如,在阅读教学《铁杵成针》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深度阅读学习这一课内容,让学生获得阅读学习的多种方法与经验,以此构筑好课外阅读系列活动,让课文阅读学习得到有效延伸。如笔者在课外带领学生展开“绘声绘色的讲故事”比赛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地比赛参与拉进故事阅读与课文学习的距离,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情感互动。在讲故事与表演故事的比赛过程中,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将获得有效培养。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小学生经历了故事的有条理、有层次的讲述与表演,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的提升。
可见,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进行有效延伸,融入相应的绘本元素,能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学习意识。对于相同阅读主题的多文本阅读学习,教师不仅要能合理选择推荐给学生,也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方法的运用,提升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奠定好坚实基础。
四、相同文体作品阅读,融入故事绘本元素
在阅读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能在课堂阅读后推荐学生阅读同一文体文本,将其与之
相关的课外故事绘本进行合理整合,引发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感受同一体裁阅读文本中的文章结构与语言特点。经过分析发现,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文本体裁较多,有记叙文、写景物、儿童诗等,都是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内容组成,,都能给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带领重要影响。为此,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不能仅限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还应让学生走向课外,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学习视域,丰厚学生的学习经验。
例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时,教师要能紧扣这一单元主题“以家乡的风俗”,设计好单元教学目标,统领《北京的春天》《腊八粥》《寒食》等课文教学,充分把握不同地方各民族春节习俗,让学生走进探寻春节习俗的学习深处。如果只是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习单篇文本,那么他们往往会忽视传统文化知识的习得,只关注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教师要能加强对学生的多文本阅读,将同一文体的作品引入课堂,融入绘本元素,助推学生走进深度阅读学习。如教师向学生推荐了课外绘本《故乡那些年》《非遗大揭秘》等,鼓励学生走进课外实践,探索家乡风俗习惯,理解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学习是学生获得汉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能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与认知发展规律,将绘本阅读融入课文文本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多样阅读学习能力,进而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好知识与能力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