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唐志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中学 830000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整本书阅读有着重要价值,可以满足“立德树人”背景下对学生教育目标的完成,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高中语文《红楼梦》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应用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我国文学作品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进行完整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经典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便于以后更好地阅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自主阅读《红楼梦》难度大,只能是粗略地读故事,但要想精读,就必须让老师正确地指导。此外,《红楼梦》中的故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有些学生对阅读课文不感兴趣,这也给整个《红楼梦》一书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首先,由于课时安排、教师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训练不够,只有浅层次学习整本书,忽略了深度纵向挖掘。第二,教学内容相当模糊。例如,在教材的《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教师通常只关注本章中出现的人,而不关注任何特定的主题。在课堂上,很少有人提出与整体研究、缺乏共同理解以及对主题的解释有关的问题,只停留在表面。第三,课堂上经常采用教师的解释作为标准解决方案,而忽略了学生的解释。学生独特的解释是基于其独立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和正确地引导,从而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红楼梦》整本阅读教学书在学生阅读能力和教师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制定适当的培训战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首先,阅读《红楼梦》这一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其独特的语言、美感、形象、情感美,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出高审美品质。同时,在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教学生思考,培养阅读思维,为以后的生活、思想、情感打下基础。其次,阅读整本书《红楼梦》对语言课程也有重要意义。不仅打破了语言文本碎片化的局限性,而且加强了不同教学模块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阅读中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在整本书中增加了对书的整体认识,在阅读中拓展自身眼界,提升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注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不同于现代小说,《红楼梦》从文学造诣,艺术鉴赏,反映出的精神内涵上来讲,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然其语言晦涩难懂,人物形象各异,章节繁多,要达到提升各方面核心素养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精读细读、仔细研磨。对于时间紧张,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来讲是一件困难的事,难以提起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多样化教学方式,不断传授正确的阅读技巧,教授多样化阅读方式。可采用由点到面式,主要人物线条式,分段式等阅读多种新颖的阅读方式,配合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营造古典名著阅读氛围。

例如:在课堂活动中,取十二金钗中的王熙凤作为教学案例,一句“我来晚了,不曾迎接远客”凤辣子的形象跃然纸上,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王熙凤这个人物线好似映射着贾府的兴衰,从初见黛玉-毒设相思局-协理宁国-弄权铁槛寺-打小道士-效戏彩斑衣-大闹宁国寺-逼死尤二姐-小产强撑-大势已去病逝贾府,她前半生享受了别人没有的风光,后半生却承受了异于常人的悲凉,正如贾府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通过解说王熙凤人物线,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可让根据自己对书中人物的喜好逐一排出书中其他人物的发展线,由此来进行整本书阅读,更有利于理顺情节关系,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二)难点精讲,清除阅读障碍

《红楼梦》这部作品由于年代久远,因此文章中的语言表述与当下人们的沟通习惯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是学生难以读懂的首要原因之一。其次是作品的底蕴深沉,作者在创作时不仅在文字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同时也借助人物对话传递出了许多隐晦的思想,而对于生活经验浅薄的学生而言,想要读懂这些内容可谓是难上加难。对此本文认为,只要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的前五回,以此来为学生奠定情感基调,并帮助学生将故事情节铺展开来,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顺利展开阅读。

文章第一回导入了三个看似并不相关的神话故事,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因此教师可以从书中两位主角——黛玉和宝玉之间的关系起源来为学生分析内容。第二章则是通过第三者的视角来交代书中的人物以及背景,以此来使文章框架清晰起来。第三章则是黛玉初入贾府,文章中的各个角色依次亮相,从而由此展开故事情节。第四章介绍贾府的社会地位。第五章则引入了许多诗词内容,既为读者暗示了文章人物的悲凉结局,同时确定了故事的发展基调,从而正式将文章内容铺陈开来。

(三)重点研读,窥探红楼精妙

在阅读过程中,为了给予学生更好地阅读体验,教师还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将书中的重点内容摘选出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享,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彼此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收获乐趣。

例如在读到“宝玉挨打”这一段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宝玉为什么挨打?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原因,并借此探讨作者的一些创作手法的使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和审美能力。再比如,林黛玉初入贾府这一段,文章中描写了贾府内富丽堂皇的景象以及复杂的建筑格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尝试根据文章内容来将贾府的路线图还原出来,如此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字的解读能力,还能够为学生增添阅读乐趣。再比如文章在书写“元妃省亲”时,元妃一共哭了六次,这六次哭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不同情感?描写手法上又有怎样的技巧?

(四)后评价,提高阅读技巧

高中语文教师在对《红楼梦》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还要进行阅读效果评价。积极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的评判标准为: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问题探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不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还要从学生主体的角度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若是只由教师一人作出评价,势必会使得评价的结果更加片面,通过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后,再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通过学生互相评价阅读效果,能让学生认清自身阅读的更多不足,从而要求自己杜绝以后犯同样的错误。此外,教师还可采用其他的一些方式达到评价学生阅读效果的目的,如试卷作答和课堂发言等。对试卷题型的设计可采用选择题、判断题和作答题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巩固,深化评价效果。另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进行短篇小说创作,并勇于在班上分享自己的作品,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创作思维,又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感染别的学生积极投入写作创作的过程中。利用学生互评的机制,能够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到阅读教学的评价环节中,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结束语:

结合以上观点来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的关键点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开展工作之前先要读完这一本书,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产生独特的见解。其次,在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除了引导学生看完整本书之外还要观看与其有关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作品,通过多方位的学习使学生对《红楼梦》这部作品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实现这本书对学生们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于鸿雁基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评论,2021,(02):21-29。

[2]邓彤基于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红楼梦》阅读教学为例[J].现代教学,2019,(21):33-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