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与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英语;兴趣激发;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在初中教育体系中,英语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成效备受关注。当前,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效率低下。因此,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对其未来语言能力发展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此背景,深入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与策略。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
在初中英语教学进程里,英语教师若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更加自主且高效地投身于英语学习之中。首先,教师可以精心创设趣味盎然的情境,比如模拟购物点餐、模拟旅行场景,让学生在这些逼真的实践活动里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如此一来,不仅能提升学习的实用性,还能大大增强趣味性。并且,为了让情境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教师不妨巧妙借助多媒体资源,像是播放生动的视频、悦耳的音频,助力学生获取优质的学习体验,进而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英语教学格外注重语言知识概念的实际运用,所以教师还可以引入互动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展开激烈辩论、深入探讨交流以及进行互动沟通,踊跃投身各类课堂活动,以此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口语交流练习,适时融入一些别出心裁的英语小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在课堂上推行游戏化教学模式,穿插英语单词竞赛、英语歌曲填词等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语法知识和词汇。总而言之,英语教师应当秉持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开展互动教学以及组织游戏化学习等多样方式,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英语探究。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引入正面激励,树立自信心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能够借助引入正面激励措施,助力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充分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产生负面情绪以及成绩持续下滑的根本缘由,比如焦虑、挫败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极有可能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自信心的建立。所以,教师需要营造一个亲切和谐的课堂环境,凭借微笑、宽容、理解与尊重,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亲近之感,进而积极参与学习。在此期间,教师要切实实施正面激励,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可以采用表扬、赞美等充满激励性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与成就获得了认可。随后,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告知学生,若完成相关目标就能获得奖励。这些奖励既可以是物质层面的小礼品、学习用具,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表扬、荣誉证书。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更加明晰自己的学习方向,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应当基于教育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运用正面激励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里,词汇学习是基础,却也常让学生感到困难。老师可以通过引入正面激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词汇的自信心。起初,老师要了解学生在词汇学习中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比如,有些学生觉得单词拼写复杂,记忆困难,还有些学生因记不住单词意思,在测验中成绩不佳,由此产生焦虑和挫败感,这些负面情绪严重阻碍了他们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于是,老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上课时,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对学生的错误保持宽容和理解,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放松,从而愿意主动参与词汇学习活动。例如,在单词拼写练习中,即使学生拼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而是耐心地给予纠正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接着,老师实施正面激励措施,当学生积极回答单词相关问题时,老师会用充满鼓励的话语,如“你的回答太准确了,发音也很标准,继续保持!”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这样的表扬,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提升,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得到了认可。之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定合理的词汇学习目标。比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目标可以是每周记住10个新单词;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目标可以是每周记住15个新单词,并且能用这些单词造句。老师明确告诉学生,只要完成目标,就能获得奖励。奖励既有物质的,像漂亮的笔记本、彩色的中性笔等学习用具,也有精神层面的,如在班级里公开表扬、颁发“词汇小能手”荣誉证书。这样,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词汇学习中。
(二)引入认知冲突,激发探索欲望
一旦学生具备探索欲望,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要想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引入认知冲突,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巧妙制造矛盾或者不一致的情况,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探寻解决冲突的方法。为此,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准挖掘其中可能引发认知冲突的矛盾点或疑问点,比如语法规则的不同应用、词汇含义的多种解释等。紧接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与学生已有认知相悖的疑问或者悖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热烈探讨。例如,提出一个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存在逻辑错误的英语句子,让学生仔细分析并找出错误之处。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他们围绕认知冲突展开深入探讨与合作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通过交流和辩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供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通过提问、举例、类比等方式进行深入剖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和学生一同总结认知冲突及其解决方案,着重强调在解决冲突过程中所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思考认知冲突对自身学习的影响和意义。当学生认识到冲突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且能促进知识构建和思维发展时,教师便成功借助认知冲突的创造和引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教学中,老师知道学生已经对形容词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a beautiful flower”(一朵美丽的花),这里“beautiful”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flower”。于是,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个句子:“He runs quick.”乍一看,很多学生觉得这个句子没问题,因为“quick 是他们熟悉的“快”的意思,而且好像能用来描述 “跑” 这个动作。但实际上,这个句子存在错误,这就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接着,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这个句子到底哪里不对。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感觉读起来不太顺口,有的学生则开始翻阅课本寻找线索。此时,老师在教室里走动,适时地进行引导,比如提问:“我们之前学过描述动作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词呢?”并举例:“She sings beautifully.”(她唱歌很好听),这里“beautifully”是副词,用来修饰动词“sings”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学生们逐渐明白了,描述动词时应该用副词,“quick”的副词形式是“quickly”,正确的句子应该是“He runs quickly”。讨论结束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次的认知冲突以及解决方法。老师强调,通过这次讨论,大家学到了描述动词要用副词这一新知识,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知道如何判断和修改了。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这次认知冲突对他们学习英语的帮助,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这种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它能让我们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促进我们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三)引入语言实践,增强获得感
教师若想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便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项目,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去亲身体验、深刻感悟,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最终增强获得感,提升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虚拟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尽情进行语言实践锻炼,同时搭配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语言实践情境的内容。在此期间,教师还可以同步设计多元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如热烈探讨、激烈辩论等,让学生围绕某个话题或问题展开积极交流互动,借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入写作与演讲项目,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创作和演讲比赛,通过撰写英语日记、小故事、演讲稿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获得感。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言实践机会,为他们搭建起语言互动的优质平台,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语言应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英语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初中英语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面激励让学生树立自信,认知冲突激发探索欲,语言实践增强获得感。教师应持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更优质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兴趣驱动下,不断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卓晓兰.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 (06): 24-26.
[2]黄婕.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路径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 (04): 53-55.
[3]蔡荔萍. “双减”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多元化评价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 (06): 6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