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实践(AI 等)
正文
一、引言
在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探索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有助于推动高中英语教学变革,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学科素养,为培育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内涵剖析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导向
(一)核心素养内涵概述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集中体现,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细化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对于高中英语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聚焦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四个关键维度。
(二)核心素养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引
语言能力作为基石,要求学生能在现实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达成流畅沟通;文化意识督促学生探究英语国家及世界多元文化,在文化碰撞中涵养包容胸怀与文化自信;思维品质着重激发逻辑、批判、创造思维潜能,助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洞察问题本质;学习能力着眼于培育学生自主规划、合作攻坚、探究求知的学习策略。这四大维度相互交织、协同共进,重塑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与路径,指引教师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华丽转身。
三、高中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审视
(一)教学方法僵化
课堂上,“满堂灌” 现象屡见不鲜,教师以词汇语法讲解为轴心,学生接受知识,机械记忆、重复练习充斥学习过程,自主探索、互动交流的空间减少,学生学习热情被消磨殆尽。
(二)知识素养失衡
过度聚焦分数,英语学习异化为知识碎片的累积,语言运用沦为应试技巧的演练。阅读教学忽略文化底蕴挖掘、思维火花点燃;写作教学重模板化,轻真情实感与个性表达,学生素养发展跛足前行。
(三)个体关注缺失
统一教案、齐步走进度无视学生英语基础、学习节奏、兴趣偏好的差异,“一刀切” 模式下,学优生潜能难释放,学困生追赶吃力,课堂参与度两极分化,整体学习效益降低。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情境化教学:沉浸式语言实践场构建
1.情境创设多元路径
教师可依据教材主题语境与教学目标,灵活搭建仿真情境。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异国风情视频后模拟场景对话,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当地人的服饰和头饰以及当地人使用的乐器进行与教材相匹配的表演,营造异国的过节的气氛;还可借助角色扮演软件,线上线下融合(如趣配音等),拓展情境体验边界。
2.情境教学实施要点
以英语戏剧排演情境为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2019版)必修第三册第五单元阅读中的《百万英镑》),教师先引导学生研读剧本、剖析角色,在台词排练中纠正发音、雕琢表达,学生们记忆台词和制作道具,根据原著添加戏码,表演时注重肢体语言、情感传递与即兴应变指导,让学生提升语言综合素养,增强了学生们应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打造高效活力课堂
1.互动式教学设计原则与范例
互动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向传授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依据学生英语水平、兴趣和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探究和表达观点。以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 “Cultural Heritage” 单元为例,教师收集世界各地文化遗产图片、视频资料,制作 PPT 或短视频,如长城、泰姬陵、巴黎圣母院等,引出单元主题。同时,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处文化遗产,并准备简单英文介绍,为课堂互动奠定基础。
(三)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发展孩子团队意识,集思广益
1.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目的和范例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性探究模式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协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多种关键能力。
2.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性探究模式教学,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语言能力方面,学生在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和成果展示,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语言表达更加流畅、自信;在思维能力方面,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得到锻炼;在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学生学会合作、沟通、协调合作,增强了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四)AI个性化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提高效率,激发兴趣
AI 对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
1. 提升教学效率
AI 辅助教学工具和智能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例如,智能检查工具快速作文批改和修改建议;教学资源的智能整合,快速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同时,AI 支持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定制,按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
2.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通过创建沉浸式的虚拟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构建在线学习社区等方式,AI 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促进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兴趣偏好都存在差异,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AI 技术的应用使得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
(五)分层教学模式:精准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1.课堂教学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在讲解英语语法知识时,对于 C 层学生,通过大量实例和直观图表展示语法规则;B 层学生在掌握基本规则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针对性练习;A 层学生则引导他们并鼓励他们自主探究语法规律。
2.作业分层
根据学生层次布置分层作业。C 层学生作业以基础知识巩固为主;B 层学生作业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增加一定难度的拓展性任务;A 层学生作业注重能力提升和知识拓展。
3.课外辅导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课外辅导。对于 C 层学生,教师重点进行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B 层学生辅导侧重于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引导他们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A 层学生则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机会,拓宽他们的英语学习视野,提升其综合素养。
五、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以新人教版必修一U5 Language around the world阅读课为例
(一)文本分析
该文本的中心话题是汉字书写系统,是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从属于历史、社会与文化主题群的内容。文章旨在让读者了解汉字书写系统的特征和发展历史,感悟汉字的魅力与重要作用,探寻汉字发展的未来。作者采用了说明性文体介绍汉字书写系统从古至今的演变、特点和作用等,结构清晰,话题语言丰富,文化内涵深刻。
(二)本单元遵循内容依据
1. 关注主题意义引领,创设相关语境(比如播放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视频),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整体阅读明大意,细节精读析内涵
3. 创设情境引共鸣,搭建支架促生成
(三)本课设计亮点
1.采用情境式教学来辨识甲骨文和欣赏学生们自己的书法作品为导入,将学生自然引导到本文的主题语境中。
2.采用互动式和小组合作式教学以汉字书写系统的发展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线理清内容。
3.在细节阅读时搭建支架,激发学生运用paraphrase复述文本重要信息,通过内容解读与思维辩证夯实语言学习
4. 输出任务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对课堂所学所思进行迁移创新,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素养体系。
5. 采用分层式教学和布置作业,并通过AI智能软件来检查修改和润色自己的演讲稿。
(四)教学目标、难点和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
1. 通过skimming快速抓住文章大意和关键信息。
2. 通过梳理汉字系统的发展进程找出其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
3. 通过探究汉字书写体系功能和重要性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明白作者写作意图,提升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以及学会多种表达重要性的语言知识。
4. 通过对该文本语言知识的运用写一篇演讲稿。
教学重难点:
1. 如何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复述中国书写体系的发展历史。
2. 如何引导学生从理解中国书写体系的重要意义到自由表达自己对中国书写体系的自豪感。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步骤
1. Lead-in导入部分先采用情境式教学引入一段中国汉字发展的历程的视频, 然后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辨识甲骨文图片来猜字游戏激活学生已知,并且给有特长的学生布置书法作业,让学生们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甲骨文的兴趣。
2. Pre-reading读前部分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展示课文标题和配图,引导学生关注标题对解读文本的巨大作用,产生阅读期待。学生通过看文本标题和图片,预测文章主旨,培养了学生的推测能力。
3. While-reading整个阅读过程采用互动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式探究的方式,先通过skimming任务指导学生整体阅读感知文本完成第一部分的速读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归纳文章大意,知道文章的体裁和结构,学生再根据段意进行归纳,为细读铺垫。再通过scanning循着时间线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以汉字书写系统的发展为线索由古及今,帮助学生梳理出不同时期汉字书写系统的发展情况。通过时间轴来梳理中国汉字的发展的不同时期,理清细节后再提出辩证性问题Among the different periods,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Why? 让学生进行探讨,归纳出该系统对于中华文明传承的巨大作用。最后,通过寻找关键句阐述“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相关语言知识,教师指引学生找出作者写到汉字书写系统重要性,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汉字书写系统的 4 个重要连接作用:连接人民文化、过去与现在、汉字与艺术、中国与世界。调动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扫读、寻找关键词与思考总结,培养了学生思维品质,也是对学生本国语言自信、文化自信的情感熏陶。
4. Post-reading读后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文章三部分what,how, why,学生完成短文填空,回顾已掌握信息,复习所学知识。最后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任务。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从阅读到写作和演讲,让学生把知识内化,进一步用英语讲好中华文化。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意义重大。它能以新颖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如借多媒体打造生动课堂。同时,全方位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通过多种创新型教学模式等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培养自主学习与跨文化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学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林崇德.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俞婷,黄彩霞.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
[4] 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材教法的继承与创新[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6(5):18-25.
[5] 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6-7.
[6] 葛炳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 (2):94-98.
[7] 周妍. 跨文化思维与高中英语书面表达[J].中学生英语,2024(32):97-98.
[8] 崔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5(3): 18-21.
[9] 陈戈栋,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赢未来,2020(23): 25-26.
[10] 苑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4(1):9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