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策略;教学模式
正文
一、引言
直觉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逻辑思维的重要补充,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感觉敏锐、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这为直觉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初中数学教材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与统计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且循序渐进,为直觉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
二、直觉思维的特点与重要性
(一)直觉思维的特点
直觉思维具有跳跃性、或然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它能够通过快速的信息整合和模式识别,直接指向问题的核心,从而简化解题过程。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能够突破常规逻辑的束缚,产生新颖的见解和解决方案。例如,在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中,学生往往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几何特性,而无需复杂的逻辑推理。
(二)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直觉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其次,直觉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形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最后,直觉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的思维方法。
三、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初中数学教材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与统计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且循序渐进。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从自然数、整数、有理数逐步过渡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复杂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觉思维训练素材。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教材通过点、线、面、几何图形、相似与全等、圆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直观感知能力。在数据与统计方面,教材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表示与分析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
四、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策略
在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策略时,我们需从多维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与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方案。以下将从树立自信、建构数形联系、重视解题教学、改变教学模式以及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这些策略的实施方法。
(一)树立自信,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直觉思维的培养,首要的是学生需树立自信心,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自信和兴趣的培养,往往源自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实际感知和成功体验。部编版初中数学教材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计读数、海拔高度、家庭收支等,让学生感受到有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通过设置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或提出一个有见地的观点时,教师应不吝啬赞美之词,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积极的反馈机制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使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更加勇敢和坚定。
(二)建构数形联系的模式
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部编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注重数与形的有机结合,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形来直观展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思路。例如,在解决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或数轴图等方式,将抽象的方程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图形问题。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方程的解法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
再如,在教授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式来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和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直觉思维。
(三)重视解题教学
解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直觉思维进行解题尝试,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和假设,不拘泥于传统的解题步骤和方法。通过解题教学,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培养直觉思维的敏锐性。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适合进行解题教学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简单的方程题目,让学生尝试通过观察和直觉来猜测方程的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推理,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直觉思维,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当学生提出一个猜想或假设时,教师应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帮助他们分析猜想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及时指出他们可能存在的误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通过不断的指导和反馈,学生可以逐渐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和直觉思维的准确性。
(四)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直觉思维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来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直觉思维过程,从而激发彼此的直觉思维潜能。
(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潜能。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开展数学游戏、组织数学竞赛等方式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各种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调查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变换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变换的规律和性质。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直觉思维水平。
五、案例分析
以部编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一章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一)引入环节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计读数、海拔高度等)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读取温度,并引导他们理解温度可以是零上或零下,这就是有理数中的正数和负数。接着,教师可以介绍海拔高度的概念,通过山峰和海洋的深度,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可以表示实际生活中的量,从而激发他们对有理数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探究环节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式探究有理数的性质(如相反数、绝对值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有理数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如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发现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归纳出相反数的概念。接着,教师可以介绍绝对值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绝对值表示一个数到0的距离,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
(三)应用环节
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计算两地之间的温差、判断物体是上升还是下降等),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给出两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计算温差,并判断哪个城市更冷或更热。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有理数的知识进行解答,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温度持续下降,你会怎么表示这种变化?”让学生尝试用有理数来描述物体的上升或下降。
(四)总结环节
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的性质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解题策略。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有理数的哪些性质和解题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总结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等性质,并分享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直觉思维和策略。通过这样的总结环节,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解题策略。
六、结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树立自信、建构数形联系、重视解题教学、改变教学模式及多样化教学方式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伟.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2.秦小华. 部编版初中数学教材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 北京师范大学, 2022.
3.郝童丽.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策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