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用效果
正文
一、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底蕴。然而,由于古诗词与现代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其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搭建起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多媒体展示的画面、角色扮演的活动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会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和故事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山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枫林、寒山等美景,配合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展开想象,增强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内涵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有限,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情境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场景,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例如,通过展示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视频,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情境教学法通过形象化的手段,将古诗词中的文字和意境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李白,在夜晚思念故乡,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中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情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会诗词的美感,提高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赠刘景文》时,教师可以讲述诗人苏轼与好友的赠别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诗中“荷尽菊残”的意境和诗人赠送好友的目的。
4.促进文化传承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境教学法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广泛且有效。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方式: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将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例如,在教学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池》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初夏池塘的视频,视频中展现了清澈的池水、碧绿的荷叶、粉色的荷花以及在荷叶间嬉戏的蜻蜓等画面。同时,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朗读诗词,让学生在欣赏画面和音乐的过程中,更直观地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意境,理解“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含义。
故事背景引入: 结合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或作者经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讲述纳兰性德《长相思》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朗读与情境结合
情境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想象和联想,将学生置身于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例如,朗读《枫桥夜泊》时,描绘静谧的夜晚景象,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与愁绪。反复诵读: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领悟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3.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角色和情节,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感受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以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赠汪伦》为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在课堂上,模拟李白即将乘船离开,汪伦踏着歌声前来送行的场景。扮演汪伦的学生要表现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扮演李白的学生则要展现出感动和不舍。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真挚友情,体会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感内涵。
4.生活实际情境
将古诗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将诗词中的情感与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
比如,在教学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秋天的夜晚有过哪些感受,是否有过思念亲人、朋友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所表达的客居他乡、思念家乡的情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能够更容易地体会到诗人的心境,增强对诗词的理解和共鸣。
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应用情境教学法前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发现,采用情境教学法后,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表示喜欢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古诗词,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生动、有趣,能够让他们更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
2.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古诗词转化为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也更加深刻。通过课堂提问、背诵检查等方式可以发现,学生对采用情境教学法学习的古诗词理解更准确,背诵也更加熟练。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情境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角色扮演时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通过感受古诗词的美感和情感,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结论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显著的教学效果。通过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生活实际情境等多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在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情境创设要贴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避免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 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 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 2 版)[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 [4] 窦桂梅. 古诗词教学应追求“三美”[J]. 人民教育,2019(13 - 14):54 -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