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写结合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素养的实证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蓝勇俊

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中心学校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以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读写结合对于高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在阐述读写结合内涵及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取人教部编版教材中的具体课文进行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包括词汇运用、语句组织、逻辑思维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同时,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读写结合;小学语文高年级;语言表达素养;实证研究

正文

一、引言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言表达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小学语文高年级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有效提升这一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读写结合作为一种传统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开展以读写结合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素养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读写结合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读写结合的内涵

读写结合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语句和表达方式,了解不同的文体结构和写作手法;而写作则是对阅读所得的运用和实践,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理论基础

1.输入输出理论

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获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和信息;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学生将输入的语言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读写结合能够促进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作用。在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阅读和写作活动,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进行互动,理解文本的意义,并将其与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在写作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读写分离现象严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往往是分开进行的。阅读教学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而写作教学则侧重于传授写作技巧和方法。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阅读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应用到写作中,写作时缺乏素材和灵感,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听和记,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学生语言表达素养的提升。

3.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四、人教部编版课文案例分析

(一)《少年闰土》(六年级上册)

1.阅读分析

在阅读《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鲁迅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刻画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例如,“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通过简洁的外貌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闰土健康、活泼的形象。同时,文中闰土讲述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等故事,充满了生活气息,让学生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2.写作运用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写作手法后,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学生可以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夏天里的成长》(六年级上册)

1.阅读分析

《夏天里的成长》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分别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等方面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夏天万物生长的景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思路,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进行选材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2.写作运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和写法,以“秋天里的变化”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可以先确定一个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如植物的变化、动物的活动、人们的生活等。通过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五、实证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对象

选取某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组,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组,每组学生人数均为 40 人。

2.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法,在实验组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素养测试,包括词汇运用、语句组织、逻辑思维和情感表达等方面,以检验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效果。

3.研究过程

实验周期为一个学期。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如阅读分享会、写作竞赛、仿写练习等。对照组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分离。

六、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后两组学生语言表达素养测试成绩比较

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测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

2.学生的学习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实验组学生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认为,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习了写作技巧,在写作中深化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读写结合能够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掌握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2.优化教学评价

学校应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将读写结合教学纳入教学评价的范畴。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

3.丰富教学资源

学校应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写作机会。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定期开展阅读活动;组织写作竞赛、征文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3]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4] 崔峦. 为了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11): 40 - 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