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主动参与性;策略研究
正文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低。这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研究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性的因素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因素
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单一、陈旧,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学方法也较为传统,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被动模仿练习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差异,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例如,在某小学的体育课上,教师连续几周都安排了跑步和广播体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先示范动作,然后学生跟着练习。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消极怠工的现象。
(二)教学氛围因素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而,一些体育课堂缺乏活跃、和谐的氛围,教师过于注重纪律和规范,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压抑和紧张,不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比如,某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板着脸,对学生的轻微失误也会严厉批评。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们都小心翼翼,生怕犯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明显降低。
(三)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多样性和不稳定性,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体育项目不感兴趣,或者由于自身身体素质较差、缺乏自信等原因,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例如,在跳绳教学中,一些协调性较差的学生总是跳不好,经常被绳子绊倒,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自卑心理,不愿意再主动参与跳绳活动。
(四)评价体系因素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的体育成绩和技能水平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尤其是一些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因为难以取得好成绩而对体育学习失去信心。
比如,在学期末的体育考核中,只看学生的跑步成绩和立定跳远的距离,而不考虑学生在本学期体育学习中的进步情况。一些原本身体素质较差但通过努力有了很大进步的学生,可能因为最终成绩不理想而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从而降低了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升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1.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新兴的、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如轮滑、街舞、定向越野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小学体育教师在学期中安排了轮滑课程,学生们对这种新鲜的运动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在轮滑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引入轮滑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了体育的乐趣,增强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
2.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以游戏教学法为例,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篮球接力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运球绕过障碍物,然后将球传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在竞争中提高了篮球运球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例如,在一次跳远教学中,有一位学生总是跳不远,显得很沮丧。教师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地指导他调整起跳姿势和用力方法,并不断鼓励他:“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再试一次,一定能跳得更远。”在教师的鼓励下,这位学生逐渐找回了信心,最终跳出了不错的成绩。从此以后,他对跳远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体育课上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2.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富有创意的教学场地、播放欢快的音乐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放松身心,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比如,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时,教师在操场上设置了色彩鲜艳的标志和道具,同时播放了动感的音乐。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健美操练习,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的舞台,学习热情高涨,参与度明显提高。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状况,如问卷调查、与学生交流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有所收获。
例如,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对足球感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喜欢羽毛球。于是,教师在体育课上安排了足球和羽毛球两个项目的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这样一来,学生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和精力,主动参与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2.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锻炼和提高。
比如,在进行跑步教学时,教师将学生按照身体素质和跑步速度分成了快、中、慢三个层次。对于快的层次,教师要求他们进行短跑冲刺训练和提高速度的专项练习;对于中的层次,教师着重培养他们的跑步耐力和节奏感;对于慢的层次,教师则先从基础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方法开始教学,逐步提高他们的跑步能力。通过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水平上进行学习,避免了因难度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1.多元化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和技能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认可。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篮球学习时,除了考核学生的投篮命中率、运球技术等技能指标外,还可以评价学生在篮球比赛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防守、是否能够与队友配合等。对于那些虽然篮球技能不是很突出,但在比赛中表现出积极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2.多样化评价方式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同时,评价方式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比如,在每一次体育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表现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四、结论
提升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氛围、学生个体差异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合理评价体系等,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 毛振明. 体育教学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 王健. 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3). [4] 孙庆祝. 学校体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