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物理情境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路径分析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李浩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 252000

摘要

教育改革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物理情境教学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综合素养、增强情感体验与道德认知、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本文从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道德共鸣、实施探究式情境培养科学素养与道德品格、融入科技前沿情境拓宽视野进行道德引领、开展社会实践情境强化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四个方面,分析了构建高中物理情境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路径,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立德树人;路径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物理作为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物理教学亟需进行模式创新。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构建高中物理情境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意义

构建高中物理情境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通过模拟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物理知识,不仅增强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促进了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情境教学创设的丰富多样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有助于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其中蕴含的深刻道德寓意也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增强情感体验与道德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情境教学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模拟实验、项目式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合作与创新。

二、构建高中物理情境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路径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道德共鸣

创设生活化情境是构建高中物理情境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路径之一。生活化情境教学即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设计教学情境,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知识与个人行为、社会责任之间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感悟道德力量、升华道德境界,进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现物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行车车轮、摩天轮、钟表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现象,感受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力等物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自行车转弯时倾斜角度与车速、转弯半径的关系,引导学生在骑车、开车时注意安全,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结合游乐场所中的摩天轮、秋千等游乐设施,讨论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利用钟表的时针、分针运动引出角速度的概念,渗透时间就是生命的道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规划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实施探究式情境,培养科学素养与道德品格

实施探究式情境是构建高中物理情境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另一重要路径。探究式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论的过程,主动探索物理规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用实验数据说话,用科学证据论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缜密的科学精神;同时,探究式学习往往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学会倾听、表达、尊重与包容,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懂得与他人合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2]。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速度与时间是否成正比""速度随时间怎样变化"等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利用打点计时器、空气轨道等设备测量小车在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绘制速度-时间图像,在实验数据的支持下得出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实验进程,在交流碰撞中启发创新思维,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中的失败或错误,视其为科学探究的常态和动力,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融入科技前沿情境,拓宽视野与道德引领

融入科技前沿情境是构建高中物理情境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创新路径。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如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创设科技前沿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对科技新知的好奇心,拓宽科技视野,提升科学素养,还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关注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意识[3]。在教授“电磁振荡与电磁波”时,教师可以结合 5G 通信技术的发展,创设"5G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与应用,了解5G技术的优势及发展前景,感受科技创新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变革;同时引导学生思考5G基站建设中的辐射污染问题,讨论如何权衡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公众健康的关系,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理性看待、审慎决策的科学态度;通过扩展介绍5G技术在远程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让学生感悟科技向善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创新、造福人类的远大志向,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开展社会实践情境,强化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开展社会实践情境是构建高中物理情境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抓手。社会实践情境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科普宣传、环保行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快乐,感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贡献中提升自我价值,在奉献中实现人生意义,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在学习“超重和失重”课程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参与过山车、蹦极、太空游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超重失重产生的原因,讨论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科学健身"主题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超重失重知识,讲解过山车、蹦极、航天飞行等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居民增强健康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促进全面发展。

结束语

构建高中物理情境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路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体验中提升科学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教学评价,为情境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展望未来,高中物理情境教学将继续深化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由业甜.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D].扬州大学,2023.

[2]朱寻瑞.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3.

[3]刘康.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情境创设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9.

课题号 LJ23001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