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对气象宣传科普工作的思考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李会忠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气象局 河北 石家庄 050300

摘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气象宣传科普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气象宣传科普活动,以提高公众的气象知识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气象宣传科普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路径和策略。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气象宣传科普的效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新媒体;气象宣传;科普;创新路径;公众互动

正文


引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于气象宣传科普工作而言,新媒体不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气象宣传科普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气象宣传科普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公众防灾减灾能力

气象灾害作为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且广泛的类型,其防范和应对直接关系到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气象宣传科普工作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系统、生动的宣传,可以帮助公众深入了解气象灾害的形成机理、发展过程和潜在危害,从而提升公众的气象风险识别和预警意识。科普教育能够有效传播气象科学知识,使公众掌握基本的气象灾害防范技能和应急措施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传播可以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或误解而产生的社会恐慌和不安情绪。气象部门通过专业、权威的科普渠道,能够帮助公众理性看待自然现象,消除不必要的猜测和担忧。在重大气象灾害来临之际,科学权威的信息传播能够引导公众保持冷静,按照专业建议有序应对这种科学引导不仅可以减少群体性恐慌,还能增强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有利于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团结。

(三)增强国家气象软实力

气象科普工作是国家科技创新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深入的科普宣传,可以展示我国气象科技的发展水平和创新成就,提升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知和尊重。科普宣传不仅能激发公众对气象科学的兴趣,还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气象事业,为国家气象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持[1]。在国际交流舞台上,出色的气象科普工作也是展示国家科技软实力的重要窗口通过生动、专业的科普内容,可以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在气象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增强国家在全球气象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新媒体时代气象宣传科普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宣传渠道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的气象科普宣传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为气象科普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机遇,这一机遇不仅仅是技术革新,更是科学传播范式的根本性转变。气象部门需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媒体传播矩阵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信息传播的核心阵地,微博、微信、抖音等渠道为气象科普提供了广阔的传播空间然而,单纯的平台存在并不能保证传播效果,关键在于内容的精准性和传播策略的创新性。一个专业且富有吸引力的官方账号,需要在内容构建、视觉呈现和互动设计上下足功夫[2]。移动应用开发是拓展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突破口与传统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相比,移动应用具有即时性、个性化和交互性的显著优势[3]

(二)丰富宣传内容,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

气象科学长期以来被视为高深莫测的专业领域,公众对其知识体系存在明显的理解障碍。内容创新是打破这一认知壁垒的关键路径,它不仅仅是传播方式的变革,更是科学知识本身的大众化转译。定制化气象信息服务是内容创新的重要方向不同职业、年龄段和地域的受众,对气象信息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农业生产者需要精准的作物生长气象预测,城市居民关注出行安全指南,青少年则更希望获得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因此,气象科普内容应当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特征。知识传播的生动化是提升内容吸引力的核心策略将抽象的气象科学概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内容,需要科普工作者在表达方式上不断突破讲故事是最有效的科学传播方式之一。例如,可以将云的形成过程拟人化,通过拟人的语言和角色塑造,让抽象的物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大气环流可以通过类似旅行冒险的叙事方式呈现,让公众仿佛跟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探险家,穿越大气的神秘世界。

(三)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在数字化时代,科学传播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开放、互动、共创的复杂过程。气象科普的互动模式创新,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关键路径。在线问答与讨论平台是构建互动科普生态的基础。传统的专家—公众单向传播模式已经难以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设立专业且富有亲和力的在线问答栏目,鼓励公众提出气象相关疑问,并由气象专家进行详细解答,可以有效打破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壁垒。这一平台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渠道,更是科学家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公众参与式活动设计是增强科普互动性的有效途径。科学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应该成为公众可以主动参与、共同探索的开放领域。气象科普知识竞赛、社区气象观测项目、青少年气象科学夏令营等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公众的科学探索热情[3]。通过这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公众可以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真正成为科学传播的共同主体。反馈收集与响应机制是提升科普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

结束语: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气象宣传科普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通过优化内容、拓展形式、加强互动,可以更有效地传播气象知识,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付铭,于静.新媒体时代强化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气象,2021,(03):43-45.

[2] 付铭.融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在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河北农机,2021,(05):151-152.

[3] 韩丹.新媒体时代强化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若干思考[J].农家参谋,2020,(17):145.

  作者简介::李会忠  1972.12.  汉族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  大专 ,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与农业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