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数字赋能;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生成式AI
正文
本文系江门市2025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课题“《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化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研究》”,(编号:JME24033)的研究成果。
引言
教育的使命在于知识的传递与能力的培养,更在于应对时代变革、助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数字化技术,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广泛应用,为基础教育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传统小学英语教学多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但在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局限性。而通过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将英语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机融合,能够帮助学生超越单一学科的限制,实现语言学习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步提升。
在广东省“双融双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平台的支持下,团队结合集中研修与线上讨论,探索了数字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通过“学用创传”四大模块的实践,不仅在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上取得了阶段成果,还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为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学:多样化学习模式构建理论基石
1. 生成式AI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生成式AI技术为教育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在团队专题研讨中,江门市小学英语教研员详细解析了如Kimi、豆包及文心一言等AI工具的功能,并通过案例展示了这些工具在动态课件制作、互动课堂设计及任务型语言学习活动中的应用。例如,通过文心一言,团队设计了语音交互式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实时参与发音纠正练习。
2. 跨领域理论的学习与引入
团队不仅关注语言教学本身,还引入STEAM教育、教育信息化及跨学科教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例如,团队明确了跨学科项目的核心要素,结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将语言学习与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学科内容有机结合,探索多维度教学设计。
3. 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
团队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学习国内外优秀案例。例如,北京团队的基于AI分析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启发了团队的差异化任务设计;深圳团队展示的AR技术应用为跨学科项目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这些经验为团队的实践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支持。
二、用:实践中优化教学策略
1. 项目式教学中的AI应用
在案例《Our Friends》中,团队设计了“Meet Friends”和“Know Friends”两大模块,通过生成式AI动态展示多样化朋友形象,使学生在观察和互动中理解交友的重要性。学生分组完成信息筛选、视频制作等任务,最终以英语视频形式展示“心目中的好朋友”。这一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满意度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表示更愿意参与这种互动性强的任务。
2. 数据驱动的课堂互动优化
团队利用AI助手实时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数据,包括发言频率、注意力分布等,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例如,通过学生参与数据的热力图分析,教师发现某组学生参与较低,于是增加了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显著提升了全班的课堂参与率。
3. 个性化任务设计与分层指导
为适应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团队设计了分层任务。例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设置简单的信息提取任务;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增加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表达的挑战。在一项为期一个月的项目中,80%的学生在期末测试中语言输出得分较项目前提高了15%以上。
三、创:技术赋能,激发课堂活力
1. 虚拟角色的引入
在案例《Our Friends》中, GAI 技术突破传统,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与评价体系,为教学注入灵动活力;技术赋能创新是本节课亮点。AI 技术引入使 “Bobo” 成为课堂明星,AI Bobo是运用智能体豆包来进行形象设计,再通过海螺AI进行动作设计,让Bobo成为英语课堂上动起来的智能小伙伴,串联起整堂课。我们借助 AI“Bobo” 以新颖形式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其更积极投入英语学习。动态交互方式展示比静态文字更吸引学生,助其保持学习专注度与积极性。以智能交互激活旧知,引导学生一步步围绕“What is a good friend?”的主题,通过项目的推进,构建How to make more good friends?知识框架,激发学生学习热忱,提升课堂参与度与专注度。
2. 跨学科项目的实施
在“Shopping on the Internet”项目中,这是一次数字赋能的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实践探索。为了充分彰显 GAI 赋能的生成式学习优势,我们以数字赋能、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数字评价实时反馈、生成式学习以及“教 - 学 - 评”一体化这五大理念为指导,扎实推进课堂教学实践。
一是借助 AI 和多媒体资源,如购物方式回忆杀、双 11 宣传视频、ShopBot AI 智慧导购员以及麻吉星系统等数字化互动工具,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成效,营造出一个充满互动性、个性化且高效的学习空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二是有机融合数学(预算制定)、信息技术(网上购物操作)、社会(消费者行为分析)等多学科知识,设计主题微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在 AI 的助力下完成旅行攻略预算,不仅能够提升英语交流能力,还能锻炼运用数学和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是运用麻吉星系统实时捕捉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回答情况,据此及时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并开展同伴互评与自评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四、传:共享成果,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1. 多样化的培训与推广
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公开课、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向更多教师推广实践成果。例如,通过现场演示生成式AI在任务设计中的应用流程,帮助其他教师快速掌握技术。
2. 理论研究的深化
团队的研究通过研修讲座、论文发表等形式推广。如,团队种子教师以题为《跨区域协同下教学创新分享》讲述了自己在GAI赋能的“学—用—创—传”的成长故事,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观看人数突破20万,为教学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
团队将优秀教学设计数字化,上传至智慧教育平台,供全国教师下载使用。其中,种子老师的课例《Unit 3 Our friends Lesson 1 Meeting new friends》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质提示优秀教学案例。
五、展望未来:数字技术引领教育新时代
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GAI)技术赋能小英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将继续深化跨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型,并确保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走向健康发展。
我们坚信,数字技术的持续赋能将为教育变革注入更多可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教育的未来,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王贤灿. 全程赋能: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6):44-48.
2. 赵飞燕, 施周龙.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项目式设计研究[J]. 豆丁网, 2024.
3. 王嫄, 金晶. 数智赋能背景下英语教学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 学报, 2023(6):43-47.
4. 于媛媛. 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基于项目式学习[J].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12):5668.
5. 杨现民, 丁杰.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与教学深度融合[J]. 郑州轻工业大学, 2024-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