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式教学
正文
前言:在新课标指导下,初中地理教师要强化融合意识,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加强地理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构建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模式,这对推动课程发展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仍然桎梏于课程本身,很少甚至从不引入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或者引入其他学科知识技能但没有掌握科学的整合技巧,导致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不强,没有发挥出“1+1>2”的效果。故本文结合初中地理教学规律,就如何构建主题式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一、地理跨学科主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地理是一门有着较强综合性的学科,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强调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契合新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注重知识整体性的教育理念,会让地理课堂更加完整、丰富。此外,教育领域一直在强调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而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将多门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除了知识的整合还有各学科学习方法、思维的整合等。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均得到培养[1]。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跨学科主题式教学,这对提升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可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实践原则
地理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从而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且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鉴于跨学科主题式教学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地理主导性原则。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综合性活动,引导学生整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旨在打破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地理主导性原则,不论是选择教学内容、使用学习用具还是展示学习成果,要以地理学科知识、方法、技能为主导,以地理学科为主阵地,然后根据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其他学科去“跨”,服务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2.综合性原则。要想完成跨学科主题式教学这项系统工程,地理教师必须遵循综合性原则:一是学习内容综合性。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只靠单一的知识点很难解决,而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联合。跨学科主题式教学理念下,教师通常立足现实生活选取案例、素材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所以需要打破学科之间壁垒选择学习内容,助力学生形成综合思维能力;二是学习方法综合性。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教师要遵循综合性原则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2]。
三、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一)精选主题,创设情境
主题扮演“灵魂”角色,是成功汇聚各学科零散知识点的重要“桥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或选择主题,以新课标为基准,以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已有的跨学科知识储备为依据,确保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在选择主题时,教师既要研读地理新课程标准,也要兼顾所融合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融合点,如地理与政治学科经济发展关系、与数学学科人口密度知识、与生物学科种植业的联系等,然后精选主题[3]。在确定主题后,教师需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在地理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以及学生生活现象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地球的运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地理与语文、科学等学科相融合的角度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如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时差探究等。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从宏观上展示地球运动的视频动画,给予学生良好的视觉体验。在此基础上,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夏天的时候天亮得特别早,六点多已经太阳高照,但冬天的时候天亮得特别晚,七点多还见不到阳光,你知道什么原因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探究这一主题的兴趣与动机。
(二)任务引领,合作探究
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探究活动,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以此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具备学科融合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应围绕教学主题以及核心素养内涵设计一个或多个学习任务,利用任务引领学生合作探究,迁移应用多学科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降低其学习难度,教师可以遵循由易到难原则设计任务链,再层层细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并获得成就感[4]。以《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为例,课程内容中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内容,这是地理课程中常见的研究对象,也是很多文学作品中作者思考人与自然关系、表达情感、描绘自然景观的素材。因此,教师可以从语文视角选择一些与中国自然环境有关的文学作品,围绕“我国的自然环境”这一主题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如气候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地形对当地农业的影响等,以此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其跨学科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此外,教师也可以从历史角度设置任务,例如将主题设置为“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的联系”“自然环境与文明发展的联系”等,组织学生围绕主题探究中国地形地势与历史上一些战争成败的关系,如中国特定地形地势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关系,使学生深入理解地形地势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多元评价,强化效能
在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并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展开。首先,对于评价主体,教师可以采取小组互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此丰富评价主体,通过多主体交流拓宽评价内容的深度,让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更加真实、全面的反馈。其次,对于评价内容,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式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地理实践技能的应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等,确保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都被记录和展现,以此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也是推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有深刻的教育价值和不可预测的应用前景。一系列的教学结果表明,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等。因此,教师要依托新课标深入研究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并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使地理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孙玮玮.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我在家乡过大年”为例[J].地理教学,2024,(04): 47-50.
[2]陈远志.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难点突破策略——以“美化我们的校园”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4, (08): 92-94.
[3]张铭灿,李楚琪,陈实.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启示——基于《地理教学》期刊发表案例的内容分析[J].地理教学, 2024, (16): 9-14.
[4]陈浩然,杨静.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特征与教学设计——基于乡土地理、研学旅行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比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23): 7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