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教学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顾亚

​(昆山市千灯镇淞南幼儿园奥园分园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和推进,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逐渐重视起来,绘本教学作为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绘本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中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提升自我认知,促进情绪稳定以及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如何将绘本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仍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挑战。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创新心理教育思路,制定出易于学生接受的心理教学方法,使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绘本教学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幼儿健康全面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绘本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正文


引言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幼儿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部分,对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心理问题预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读物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是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缺乏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或者只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应对性干预,而非持续的、常态化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缺少专门的教学资源和支持,相关课程或活动的开展频率较低,内容单一,未能形成有效的机制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是幼儿缺乏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教育与指导,幼儿往往无法准确识别和表达自身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甚至将心理健康问题视为一种羞耻的表现,不敢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这种认知上的不足不仅让幼儿难以有效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还可能加剧问题的严重性,最终影响他们人际关系发展。

最后是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的支持,大多数幼儿园缺乏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师在心理学领域缺乏专业背景,难以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即便部分幼儿园设有心理健康教师,这些教师的数量也远远无法满足全校学生的需求。此外,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与发展体系不完善,很多教师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难以准确识别幼儿的心理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干预手段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深入推进。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

首先是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幼儿进行情绪稳定性的调节,适应力和自我控制的完善等,不仅教会幼儿如何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引导他们建立起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教育对于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自信心的培养、同理心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促进了幼儿与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石[1]

其次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可以学习到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公平、诚实、尊重等,这些观念和价值观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基础。

最后是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幼儿的情绪表达和管理,还直接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在幼儿园的绘本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幼儿能够学会如何正面地认识自我,发展出积极的自我概念。这种教育还能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面对生活挑战和压力的适应能力。综合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在早期教育阶段形成健全的心理状态提供了支持。

三、幼儿园绘本教学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1、根据幼儿的实际个人现状,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绘本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幼儿教师要深入探究幼儿的实际学习现状,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讲述友谊、勇气、坚持等主题的绘本,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强与自信。在心理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可以绘本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情感,学习表达情感,处理情绪。通过书中主角的故事,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情绪是正常的,并了解了自己的情感状况,学习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情绪控制能力。比如:教师在选择绘本内容时,可将《我的情绪小怪兽》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此绘本抓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形状和色彩把抽象的情绪概念,变换成可爱的情绪小怪兽,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情绪带来的心理感受。学会有效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班主任可结合绘本,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探讨,使学生对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上课时,班主任可以先向学生解释小怪兽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比如生气、担忧、高兴等,再让学生去想一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绪,并且对小怪兽们的情绪处理方式和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和讨论,使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更健康的方式来处理和表达情绪。

2、引入角色扮演的模式,创建主题情景

无论是绘本阅读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要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角色扮演的模式以幼儿为中心,并结合绘本内容创建相关主题情景,为幼儿创建一个相似的真实环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感受故事中的角色情感,比如让孩子在阅读《小猪快跑》这本绘本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境,让孩子们扮演小猪、农场主等角色,亲自去体验故事中的冒险和成长。角色扮演是一个能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绘本中角色的内心世界的方式,这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通过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说的话、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孩子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那些角色的情绪和为什么会这么做,例如读完《狼和七只小羊》后,孩子们可以扮演狼和七只小羊,通过实际表演来体验故事中的正义与邪恶、智慧与勇气。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绘本教育变成了一种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教育活动。这种方式能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绘本内容,培养他们的情感理解能力、同理心和创造力,同时还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

3、引导幼儿进行社交技能的培养

良好的社交技能对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积极影响,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择恰当的绘本故事,幼儿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有效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妥善处理冲突等社交技能。以绘本《小熊维尼》为例,书中描绘了小熊维尼与朋友们在森林中相互分享、帮助的情景,生动展现了友谊和合作的重要性。这样的故事不仅激发了幼儿对社交行为的兴趣,更为他们提供了可供模仿和学习的范例。在一项针对幼儿园孩子的实验中,研究者将孩子们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的社交技能教育和通过绘本故事学习社交技能。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绘本学习的孩子们在合作游戏、情感表达以及冲突解决等方面均表现出更优秀的能力。这充分证明了绘本在幼儿社交技能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绘本还有助于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交价值观。众多绘本故事中蕴含着友谊、分享、尊重他人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通过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幼儿,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4、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从幼儿时期抓起,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过多样化的故事情节,孩子们能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情感,从而培养出深厚的同理心。同时,许多绘本倡导正面价值观,如友谊、勇气、分享等,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关爱他人的行为,承担起社会小公民的责任,这对塑造健康人格和良好的社会关系极为有益。例如,在《当世界上只剩下我们俩》这本绘本中,孩子可以初步建立起对于责任感的认知,让孩子们懂得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事物。一天我在幼儿园里学会了看表,爸爸没有在三点接我,于是我一个人回了家。回到家没人在,我开始胡思乱想地哭了起来,觉得他们一定是出事了,这个世界上只剩我一个人了。想着想着想起来弟弟还在幼儿园,于是跑去找弟弟,我抱着弟弟马上停止了哭泣,我不能让弟弟知道现在有多可怕,世界上只剩下你和我了。孩子们在阅读这个故事时,可以体会到主人公对弟弟的责任感,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增强同理心。例如,《再见,松饼先生》讲述了小姑娘陪伴自己的宠物豚鼠——松饼先生度过最后一段时光的故事,让孩子面对死亡这个重要的话题,知道了什么是死亡,也就知道了什么是生存。孩子们可以从中学到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道理,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阅读这些涉及不同主题的绘本,小学生们能够在情感上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增强同理心。同时,他们也会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园绘本教学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丰富了绘本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明确绘本教学的目标,还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明芳.绘本阅读助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J].世界儿童, 2024(4):0156-0158.

[2]尹怡然.幼儿园绘本教学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探究[J].  20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