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黄霞

(山东省东营市东凯小学 ,山东东营 257000 )

摘要

随着小学英语教育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的革新显得愈发关键,其中,情境教学法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实践效果,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实际运用,以及其所带来的显著教学成效,旨在为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水平贡献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文章展现了情境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英语;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正文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沟通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英语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起点,对于培养其长久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基础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且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正逐渐受到小学英语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该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语言情境,将抽象的语言知识点转化为具象、生动的教学素材,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本文将从情境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入手,详细探讨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并结合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实质性改进与创新。

一、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现阶段,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层面,未能与时俱进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的直接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文化素养的培育。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英语学习对学生而言变得机械而乏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受限,甚至可能引发对英语学科的厌学情绪,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设置的情境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

小学时期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然而,在情境教学的实践中,一些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所创设的情境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或者难度过高,超出了学生的理解和应对范围。教师借助影视作品来营造英语情境,但所选材料可能并不适合小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部分教师设计的情境活动主题复杂难懂,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到迷茫和挫败,影响情境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技术,为学生打造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效果。

Dinners ready”这一教学单元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琳琅满目的食物图片,配以餐厅的实景视频和地道的英语点餐对话。沉浸式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引入到一个真实的餐厅环境中。此外,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还可以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虚拟的菜单上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并用英语进行点餐,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二)创设游戏教学情境

游戏教学法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学习效率。游戏教学情境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游戏环节,确保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同时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例如,在My friend”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别开生面的“描述与猜谜”游戏。游戏中,学生需要用英语描述自己的一个朋友,如“He/She has curly hair and wears glasses.”其他学生则根据描述来猜测这个朋友是谁。这样的游戏设计,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再比如,在学习颜色单词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颜色寻宝”的游戏情境,教师事先将各种颜色的物品藏在教室的不同角落,并给出颜色线索。学生需要根据线索找到对应颜色的物品,并用英语准确描述出物品的颜色,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颜色单词,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与反应能力。

(三)通过角色扮演法,拓展学生视野

在小学英语教育中,构建一个贴近实际、生动有趣的语境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这种语境能使学生更加自然地融入英语学习环境,进而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角色扮演教学法应运而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付诸实践,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拓展国际视野,还能够显著增强他们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应避免陷入传统教学的窠臼,而是要紧密结合英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创造性地设计多样化的情境模式,角色扮演活动的设置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来量身定制,以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My favourite season is spring”这一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别出心裁地引导学生通过舞台剧的形式来生动演绎春天的各种场景。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精心设置对话内容,并在班级中自信地进行表演,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能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四)通过图画创设英语课文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图画作为一种直观且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辅助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借助图画,教师可以清晰、生动地呈现出英语课文的写作背景或核心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牢固记忆英语知识。这种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形象化和具体化,图画教学恰好能够迎合这一认知特点。

举例而言,讲解fruits”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简笔画在黑板上惟妙惟肖地描绘出苹果、香蕉、橙子等各种水果的形象,以此为基础创设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随后,教师可以热情鼓励学生踊跃上台画出自己心仪的水果,并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用英语准确描述自己所画的水果,或者与其他同学进行生动的对话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新单词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切实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图画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例如,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图画来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或者根据图画内容布置英语写作练习,让学生在描绘和阐述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一)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构建真实且引人入胜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的魅力,更加积极地投入英语学习中。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这种方式很难引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情境教学法的引入,使得英语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记忆过程,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探索之旅。情境教学中,学生被鼓励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情境教学法还通过融入游戏、故事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英语知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促进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另一大显著成效是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体系中,学生虽然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丰富的英语知识,但往往缺乏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机会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英语考试中表现优异,但在真实的英语交流环境中却显得力不从心。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语言知识,还需要在模拟的情境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知识,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境教学法还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境对话,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还能在实际交流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英语,这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结束语:

综上,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之举,其实践效果显著。通过融合多媒体、游戏及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教师为学生打造出生动逼真的英语语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方法的运用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与掌握,更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推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杨颖娣.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04):101-102.

[2]马金定.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43):148.

[3]杨颖娣.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 2021,(4):101-102.

[4]黄佳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20, (40):2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