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中农村留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桂中农村;留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正文
基金项目:广西来宾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立项课题《新时代桂中农村留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项目编号:LBJK2024B133 )。
近年来,教育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研究者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广西中部的农村地区,广大的农村留守学生父母长年外出,家庭教育残缺,农村留守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据此,培养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核心素养依然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一、桂中农村留守学生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学生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1]对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核心素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能力不足
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桂中农村留守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学习中没有自律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自我监控能力。他们不仅在课余时间不能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甚至在课堂上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无法按照要求完成。其次,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桂中农村留守学生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往往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习内容、方法不能进行思考与反思,没有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二)文化基础薄弱
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生活在广西中部的广大农村,相比于城市或是其他地区而言,这些地区交通相对闭塞、经济较为落后,教育资源缺乏、教学设施不足,这些情况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父母长年外出,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缺少必要的监管与指导,这也会严重的影响着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致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同学,文化基础也就较为薄弱。
(三)责任担当缺乏
社会责任感,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2]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长期在祖辈的纵容、溺爱中成长,养成了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为人处世过程中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责任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应有的责任担当精神。其次,桂中地区的农村学校,还存在应试教育的现状,学校教育一味的追求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对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与培养则较为轻视。桂中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中缺乏父母的正确的引导、教育,在学校的学习中责任意识培养又不到位的情况,所以很难有担当大任的意识,缺乏责任担当精神。
(四)创新能力欠缺
创新指的是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也是当代学生核心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仅是被动、机械性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质疑与批判的精神,所以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是有所欠缺的。
(五)自我管理能力差
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他们的心理、思想都没有成熟,在家里缺乏父母的约束与教育,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正确的约束自己,养成放纵自己的不良习惯,导致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二、桂中农村留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当前教育界的热点。桂中农村留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须根据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特殊性,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实施各种教育教学手段实现桂中留守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通过对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分析,培养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习内驱力,夯实文化基础
学习内驱力指“可以引起学习行为的内在刺激或动因。”[3]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都较低,为了提高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文化基础,就必须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促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
首先,激发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进行自觉、主动的探索。因此,桂中地区农村教师对学习内驱力不足的留守学生,要善于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使农村留守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产生兴趣,激发起学习的内驱力。
其次,教师要认可农村留守学生。父母、老师及长辈的的认可是学生学习内驱力来源的重要因素。在学习中,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若能得到老师的认可,他们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也会主动积极的努力学习。桂中地区农村教师要有意识的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善于捕捉他们的亮点,并及时的给予他们肯定与赞扬,认可他们的细微闪光点。这样,桂中农村留守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赞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认可,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也就能激发起来。这样,桂中农村留守学生就会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的内驱力也就得到激发。
第三,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桂中地区农村的留守学生,父母长年在外,他们与父母聚少离多,在其他同学面前,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心理阴影,他们总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觉得自己在学习中比别人略差一筹,导致对学习没有动力也缺乏信心。因此,桂中地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提高农村留守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桂中农村留守学生就能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学习。当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能勇敢的去面对、挑战困难,并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这样,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保持持久的动力,提高学习的内驱力,促进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任何人仅凭在学校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已难于满足社会对知识更新及新型人才的需求。据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人都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桂中地区农村的留守学生,学习能力相对不足,既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甚至还厌恶学习。因此,桂中地区农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考虑农村留守学生未来的发展,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善于在课堂之外的领域能自觉、主动的不断学习,不断地接收新知识,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终身学习是指学习者要在人生道路的不同时期均保持学习状态,横跨时间长,教育范围涉及广。[4]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如果具备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他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通过自己不断地自主学习,就能拓宽自己的眼界和视野,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加快自我知识的更新,就会勇于接受新生的事物,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培养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桂中农村地区教师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需做好以下方面的事情。第一,教会农村留守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校教育要树立农村留守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先必须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巧、态度、动机和能力。他们具备了这些技巧与能力,才会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行动。第二,提供农村留守学生课外学习的机会。人的一生中,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些有限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人一生中对知识的需求,所以人生所需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之外所获得。因此,学校教育不能完全的限制于课堂内部,桂中地区农村教师要给农村留守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机会。如组织农村留守学生参加社区的实践活动、参观当地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博物馆、展览馆及各种教育基地等,使他们从这些日常积累的经验中获取课堂中所学不到的知识。这种课外的活动使农村留守学生懂得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终生学习,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也成长为终身学习的能力。
桂中农村留守学生具备了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把这种意识转化为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探究精神、熟悉学习方法的使用,使其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与技巧,等到他们以后走向社会之后,才能自主、积极的学习并善于学习,才能真正成为终生的学习者。
(三)增强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
当代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任,为了让他们能够承担未来祖国建设的重任,必须得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具备责任担当。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残缺,在学校教育中更要重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精神。桂中农村留守学生只有具备了责任担当精神,长大以后才能自觉的奉献国家、奉献社会,才能主动的承担起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
增强桂中农村留守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班级活动培养责任意识。班级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开展,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周密的策划,明确好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活动中,还须对责任意识情况进行观察,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活动表现、思想动态、精神面貌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全面的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调整活动策略以达到活动的目的。
其次,学科教学渗透责任意识。学科教学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任务,同时也具有教化人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培养的良好方法。桂中农村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结合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活动、案例讲述、榜样示范等多种渠道把责任意识润物无声的融入课堂教学中。此外,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农村留守学生的责任意识,要循序渐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把着眼点放在责任意识培养乃至综合素质发展上面,促进以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再次,教师榜样示范培养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教育者,他们的知识涵养、品德修行、工作的态度都构成教育工作的内涵,都会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到熏陶教育的作用。桂中地区农村教师与农村留守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农村留守学生都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工作中为人师表、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与责任担当都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良好示范,起到教育的作用。所以,桂中地区农村教师,平时应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于律己、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带给农村留守学生积极的正能量,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强化他们的责任担当。
(四)采用多元形式,培养创新能力
国家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有了创新,人类社会才不会固守循规,才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国家要创新、社会要发展,青年一代就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在生活、学习、实践等活动中,展现出创造独特、新颖、有价值产品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或素养。”[5]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一部分,为了促进城乡区域的平衡发展、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培养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势在必行。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有了创新能力,才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更好的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
培养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第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求知欲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必要因素。有了求知欲,就会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渴望获取知识。有了求知欲,学生思维就会变得灵活,甚至会对知识产生质疑,在质疑中就会激发起创新的意识,为发展创新思维作了铺垫。可见,激发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求知欲,既可激发他们创新的意识,也能培养他们自动积极探索未知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第二,学科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发展桂中农村留守学生的创新能力。桂中地区农村教师除了教给农村留守学生学科知识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学科知识之外的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农村留守学生就会自觉的打破平常的常规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进而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第三,校园活动中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桂中农村留守学生平常基本在学校生活,学校的环境与文化生活都会潜移默化的熏陶着他们。因此,桂中地区农村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让农村留守学生在参与创新活动的实践中心智得到启迪,能力获得增长,情操受到陶冶,见识更加丰富,各方面都活动健康的发展,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
(五)强化自律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具有良好自律意识的人必定是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人,他们的自律意识、自律能力也会较差,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都会产生歪曲,甚至会走向犯罪的道路。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提高桂中农村留守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的途径是要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提高自律意识,既能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防止走向犯罪道路。
桂中农村留守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第一,通过班级管理提高自律意识。首先,利用班级规章制度与奖惩制度培养自律意识。班级的规章制度及奖惩制度,对农村留守学生起到约束的作用,能够规范他们的行为,对培养自律意识起到较好的效果。其次,开展班级实践活动培养自律意识。实践活动中,把自律的意识融入到活动的过程中,农村留守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对自律意识有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并通过活动对自律意识达到深刻的理解,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育,提高自律意识。
第二,通过法制教育宣传培养自律意识。法制教育宣传可以采用张贴标语、法制讲座或是法律宣讲大会的形式展开,使农村留守学生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受到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提高自律意识。
第三,通过榜样示范形式培养自律意识。桂中农村留守学生有极强的模仿欲望及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模仿与探索,榜样人物对他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桂中地区农村教师可以在学生群体中把自律性强的学生树立为榜样人物,在农村留守学生中树立教育的榜样,引导留守学生学习榜样人物的自律意识。这样,榜样人物就能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农村留守学生,农村留守学生的自律意识就能够得到提高。
桂中农村留守学生有了自律的意识,就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形成独立的人格,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极为重要作用。
三、结语
桂中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其他的学生相比存在差异性。桂中农村教师在培养农村留守学生核心素养中,必须结合他们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及他们核心素养的差异性,对他们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 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05)
[3] 王丹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提升策略[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6)
[4] 刘福霞,刘国伟.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资源共享共建机制研究[J].河北开放大学学报,2022,(03)
[5] 穆晨曦.基于成人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需求分析[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23(03)
作者简介:
冯素恒,女,汉族,广西贵港人,硕士,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小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宋汪洋,男,汉族,广西贵港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小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