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育融合”为导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课程开发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五育融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正文
引言:小学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五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跨学科整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个性化的分层教学,教师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更重视其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成长铺就宽广的道路。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融入五育的意义
小学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五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革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还促使教师重新审视并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融合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求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学习。教师采用多元化、灵活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学习、主题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此外,五育的融入丰富了活动内容和形式,整合了多元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学习空间,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五育的融合还促进了学生在综合实践环节中提升创造力和迁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五育融合为导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课程开发策略
(一)基于多元学科内容丰富活动项目
综合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基于迁移学习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巧妙整合多元学科课程。在整合过程中,教师需从五育融合的角度出发,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形成创新观念。同时,教师需要梳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项指标,尝试从多元学科核心素养中融入五育元素,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这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促进其道德品质、身心健康、思维情绪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基于项目研学,迁移延伸多个学科知识概念,指向五育核心价值观。通过引进留白空间、隐藏信息等策略,引领学生从多元学科角度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教师还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准,引进多门学科概念,延伸相关知识信息,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例如,“绿色家园”综合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学习的一次生动实践。教师依据迁移学习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精心整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设计与劳动实践等多门学科课程。在整合过程中,教师着眼于五育融合,将德育的责任感、智育的科学素养、体育的实践能力、美育的审美观念以及劳动教育的勤劳品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形成对环境保护的创新观念。在此次活动中,教师首先梳理了“绿色家园”相关的各项指标,如环保知识掌握程度、垃圾分类能力、绿色植物养护技巧等,并尝试从多元学科核心素养中融入五育元素。例如,在自然科学学科中,教师引入了生态平衡的德育观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在社会科学学科中,通过调研社区环保现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体现了智育与德育的融合。为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教师设计了多个项目研学环节,如“绿色植物小课题研究”、“环保主题海报设计”等,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还促进了其道德品质、身心健康、思维情绪的全面发展。在“绿色植物小课题研究”中,学生们通过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不仅学到了植物学知识,还培养了耐心、细致的品质,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在此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留白空间和隐藏信息策略。
(二)创新课程形式,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小学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应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引领学生达成知行合一的学习状态。教师需以五育为导向,创新课程形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其兴趣特征的主题,这些主题既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又便于实践操作。结合讲座、实际考察、实验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利用情景模拟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学习场景。组织实际体验活动,如参观工厂、农场、博物馆等,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相关实践项目延伸五育概念,如劳动、审美、智育等,引领学生通过理实互动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每项活动结束后,教师需引领学生反思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探讨相关知识技能在实践应用中的困境,提出改进思路,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
以“小小科学家——探索物理世界”为例,活动中,教师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引人入胜的实际考察、动手操作的物理实验以及精彩纷呈的作品展示。在科普讲座中,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等基础理论,为实践操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后,学生们在专业实验室里,亲自操作弹簧秤、斜面小车等实验器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体验了力与运动的奥秘。为了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沉浸感,教师们还引入了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中,直观感受天体间的引力作用,这种情景模拟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学习体验,使学生们对物理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师们还组织了一次参观科技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真实环境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从声光电的奇妙变化到能量转换的神奇过程,都让学生们大开眼界。每项活动结束后,教师们都会组织反思总结环节,引导学生们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探讨相关知识技能在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在“力与运动”主题的总结会上,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改进思路,如优化滑翔机的机翼形状以提高飞行稳定性等,这种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五育融合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三)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个体差异
在五育融合导向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德智体美劳多方面能力的提升。通过入学测试、课堂观察、学生自评和家长反馈等方式,评估学生在智力、能力、性格、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这些信息是分层教学的基础。教师需根据学生差异制定明确的分层标准,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并基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不同表现进行合理分组。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应包含不同能力素质的学生,以便从不同角度带领小组成员参与综合实践探索。同时,从学科能力差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层,鼓励学生在各自擅长的学科领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教师应确保每位学生具备平等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在活动考察环节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评测,避免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能力提升。
例如,教师精心策划了“多彩文化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能力。活动前,教师们通过入学时的文化测试、日常的课堂观察记录、学生自我反思报告以及家长的细致反馈,全面评估了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学习习惯以及兴趣爱好上的多样性。例如,通过文化测试,教师们发现小明在历史知识上表现出色,而小华则在艺术创作上颇具天赋。基于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师们制定了详细的分层标准,不仅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还着重观察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表现。在分组时,教师们确保了每个小组内都包含了不同能力素质的学生,比如将擅长文学的小红、精通数学的小杰以及热爱音乐的小丽组合在一起,以便他们在“多彩文化周”中能从不同角度引领小组探索和实践。从学科能力差异的角度出发,教师们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了合理分层。在“世界美食制作”项目中,擅长烹饪的小王被分配为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动手制作各国美食,既发挥了他的特长,又让其他成员在合作中学到了烹饪技巧;而在“传统手工艺展示”环节,心灵手巧的小云则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她不仅展示了精美的剪纸艺术,还耐心指导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作品,激发了大家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始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和参与权。无论是小组讨论、作品创作还是展示环节,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例如,在“文化交流论坛”上,平时较为内向的小刚也勇敢地分享了自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和尊重。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项目、创新的教学方式及细致的分层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后续,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迪."五育融合"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问题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22(7):4.
[2]康海棠.以五育融合为指导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J].炫动漫, 2022(14):0214-0216.
[3]丁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攀岩课程开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