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正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还能够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引领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分析
首先是缺乏明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力缺乏,从而无法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导致无法很好的完成学习过程的要求。同时,这也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方向和指导,使得他们的学习变得被动和低效。
其次是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支持,教学的具体实施缺乏有效性。跨学科教学需要不同学科之间大量教学资源的支持,才能够确保正常教学跨学科的开展,但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导致教师在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时不够深入,学生也无法得到足够的学习支持和帮助。另外,缺乏有效的实施途径。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有效地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也无法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是日常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小学数学教师可能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或者缺乏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导,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缺乏趣味性,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抽象和枯燥。久而久之,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感,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意蕴分析
首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帮促进是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不断积累丰富的学习素材。跨学科学习,通过利用数学知识与其它相关学科建立联系,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对各个学科和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能够体现数学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数学的重视。同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应用所学数学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方便学生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标。
其次是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跨学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立体丰富的知识体系,通过探究数学问题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领略各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和相互联系,促进综合性知识的构建。其次,跨学科学习还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现实世界与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关联,帮助他们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跨学科学习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和跨学科理解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数学领域的学习,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其他学科内容,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活动,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学科局限,帮助学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并整合自身所学知识,促进其思维能力发展。让他们学会将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结合和应用,形成全面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学习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将会更容易拓展思维,寻找新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潜能。因此,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不仅仅掌握数学知识,还将培养出更加全面综合的学习能力,包括跨学科思维、创新能力等[1]。
三、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路径探究
1、引入跨学科主题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的现状,小学数学在跨学科教学中可以积极引入跨学科主题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多学科知识经验,以此形成整体化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为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跨学科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另外,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当注重对教学工作的创新,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角度对教学工作进行优化调整,了解学生学习发展所需,以此提高小学数学跨学科教育工作的深入性。例如,在分数乘法的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道德与法治中的“商品购买与消费”知识点主题创设跨学科教学活动,并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结合合理消费等知识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分数乘法知识,感知商品买卖的学问。以此为基础,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理解。
2、将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探索相融合
在学科设定过程中,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存在着机密联系,在跨学科教学中与小学科学探索互相融合,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小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数学与科学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索桥梁稳定性”的跨学科主题活动。从科学角度介绍桥梁的基本结构和承重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的桥梁能承受不同的重量。随后,将这一科学概念与数学中的平行四边形性质相结合,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何影响桥梁的稳固性。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每组学生需要利用纸板、木棍、绳子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桥梁模型。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改变桥梁的某些部分(如使用三角形加固平行四边形结构),以观察并记录这些改变对桥梁承重能力的影响。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科学的相互依存关系。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需要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实验过程以及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对比不同小组的桥梁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形状和结构对承重能力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科学探索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丰富跨学科学习中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基于跨学科学习的主题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给予学习主题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进行“测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科学学科知识,引入生活案例,设计“植物生长测量”活动,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植物的高度、周长等参数,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科学的紧密联系,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小学数学还可以与语文学科相整合。比如,在进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文章“爱什么颜色”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同学们对颜色的喜好及原因,并运用柱状统计图、扇形图、表格等方式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应注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4、完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机制
为了有效提高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除了对跨学的路径进行探究外,还需要积极完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机制,以帮助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建立与学习目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发展。在评价主体方面,要打破教师独占评价的局面,引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生生互评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家长评价能够建立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多元评价主体的引入,能够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改进学习。在评价内容方面要突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评价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的表现。以"环保与生活"主题为例,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收集、分析数据的能力,学生参与环保实践的态度和行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表现等。评价内容要与学习目标相对应,涵盖知识、能力、情感等多个维度,体现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评价方式方面,要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进步等方面,可以采取学习档案、学习日志、作品展示等形式。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策略,终结性评价能够系统评估学习效果、总结学习经验。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的探究,不仅丰富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能够促进学生对其它学科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张晓.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