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地理问题教学情境创设优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地理;深度学习;问题教学
正文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持续不断地推进,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区别以往的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同时也要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以此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1]。就深度学习而言,是针对传统教学实践当中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浅层学习现象所提出的,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立足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在全心参与、积极解决当中获取问题答案的过程。而高中地理当中所提倡的问题式教学和深度学习理念不谋而合,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式,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2]。因此,为了更好促进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教师可以以问题式教学作为切入点,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在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当中理解知识、消化知识,在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进阶发展的同时,为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化发展助力更多。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地理问题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能
深度学习区别于浅层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的主动性,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更多发挥指导和辅助的作用[3]。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相互探讨解决项目完成当中遇到的问题,不仅能够实现学生自身角色的转变,同样也能够改变课堂学习的氛围。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者,在彰显学生课堂学习主人翁地位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比如,在复习地貌单元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为准确描述“地貌地形特征”,教师可以呈现嶂石岩地貌的材料及典型图片,并提出问题“上述地貌地形有哪些特点?”在驱动性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本次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质疑,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描述方法的理解,做到自我建构;通过学生合作与展示的方式,树立学生成就感的同时,发现真实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上述教学活动的开展,依托嶂石岩地貌的材料及典型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展开思考,将知识学习承载于活动中,并由学生互相研讨、思想碰撞,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体现深度学习的理念的同时,让课堂教学效能得到显著提升[4]。
(一)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化发展
基于问题情境引领下的高中地理深度学习活动,教师要着眼真实问题的解决,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围绕着地理主干内容,设计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借助任务型驱动、主题式探究等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解决,在实现深度学习的同时,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化发展助力更多[5]。比如,在《植被》复习课当中,教师利用学生的课前知识结构梳理来诊断学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即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焦地理实践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校园植被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并在对真实问题实践情境的感受和体验中进一步提升理性认识,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教学中由微观到宏观,由此时到彼时,注重尺度思想,通过时空尺度的转换分析植被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时给予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同时渗透人地协调观,帮助学生提升素养。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地理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着眼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
地理课程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像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家乡建设等等,都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既是地理问题的来源,也能够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依据[6]。因此,为了更好促进地理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当中,要关注其真实性,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立足真实世界当中提出相关,让学生在生动的场景变化当中,更为深入思考如何灵活运用知识,以此实现核心素养育人要求,让深度学习目标在无形当中达成。比如,在教学和“洋流”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视角,以生活和洋流的关系进行导入,比如洋流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洋流会影响到航海工作等等,以生活当中的常见的知识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洋流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同时,播放《海洋环流模型》的视频引导学生总结全球洋流运动的特点。接着,以“明晰洋流的分布规律”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将“以探究洋流对某区域沿岸气候的影响为例,如果你想证实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重要影响,你会选取哪些区域做对比研究并说明理由”的学习任务设置为课后作业。上述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课堂、课后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于洋流更为深入的思考,体现了“问题式教学”中每个问题的设计都应有意识地设计,并且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先讨论现象,从现象中抽象出规律,再抽象出洋流的模式,进而分析洋流分布的原理,这样才能够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二)注重情境创设,引领深度思考
《高中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在激发学生参与地理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地理问题。
1.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教学“农业和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当中的事例,以生活化问题驱动学生展开思考“橙子是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水果,价格低廉,味道也非常好。但是在去年,农夫山泉推出了一款17.5°橙,不仅价格略高于普通的橙子,并且整体品质、口感也更好。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影响橙子品质、口感、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呢?”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激发和调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橙子生长的气候特征、土壤条件分析影响橙子口感的原因,从而深刻认识到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上述教学活动的开展以生活化情境为引领,通过富有地理特色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展开分析,在自主探究当中深化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为核心素养的深化发展助力更多。
2.创设多媒体情境
在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重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基于此,在跨学科学习实践当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更为生动的教学情境,在予以学生更为直观体验当中,提升跨学科学习效能。在教学“地表形态塑造”当中“构造地貌的形成”,该课通过“自学窗”,将古论今作为导入。为了更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龙门山飞来峰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龙门山脉飞来峰孙子背爷爷"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在小组讨论后,学生代表分享各自小组的排序结果和思考过程。教师通过及时的引导与总结,将“背斜向斜”、“断层崩塌”等关键知识点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掌握地质构造的基本原理。在总结基础知识后,引导学生迁移思考全球著名飞来峰的分布规律以及南半球飞来峰较少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看待地质现象。上述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多媒体情境创设作为导入,能够在集中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在融合地理知识和政治知识的过程当中,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让深度学习目标达成在无形当中。
结论
问题式学习聚焦学科核心概念,倡导探究学习,注重学生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与深度学习提倡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要重视问题式学习活动的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丰富化、多元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激励学生对学科知识展开深层理解,在落实地理核心素养育人要求的同时,重塑课堂育人生态,夯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1] 黄楚媚,廖伟业,许达兴.在解决劣构问题中促进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2(24):12-14.
[2] 周国红.使用畅言智慧课堂增进高中地理深度学习——以选择性必修2《流域内协调发展》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8):92-95.
[3] 林玮思,陈家胜.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以"河流地貌"概念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8):39-41.
[4] 钟志伟,李皎,徐丽萍.基于深度学习的教材活动模块分析——以人教版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2(8):49-52.
[5] 王盼,郜彗,赵娱冰,等.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表现性评价探究——以"构造地貌的形成"为例[J].地理教育, 2024(1):17-20.
[6] 韩子璇,饶继河,林雄斌.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全情境教学策略探究——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J].地理教育, 2024(6):5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