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的互动式教学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英语;互动;学为中心;核心素养
正文
英语是一门学习交流的学科,互动式教学的应运非常普遍。通常,互动可以起到唤醒、提示、启发、诊断等多种作用——但,新课标出台后,课程目标、理念等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互动教学理念和方式等已经不能满足落实新课标的需求,需要进行改进。
下面,就初中互动式教学的优化改进谈几个建议。
一、创设沉浸式语境
之前,英语教学是以应试为目标的。虽然教师非常清楚英语是一门实践工具学科,但实际上,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在运用互动时通常更关注学生对英语的机械性记忆质量。这使英语教学失去了其实践意义,且违背了课标“用创为本”的理念。
所以,新课标下,互动式教学应更重视发展学生英语实践品质。而针对中国学生在生活中缺少英语运用环境的问题,教师可为学生创建贴近实践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沉浸其中。比如“How do you greet people”一课,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大家升入了中学,在新学校遇到了很多新面孔,需要尽快彼此熟悉——而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你会发现,遇到外国人的概率越来越高。有很多外国人到我们家乡来旅行、做生意,而且外国老师来讲课、外国同学来游学,也是常有的。假设,今天来了一位外国游学生成为你的新同学,你能用英语和他打招呼并相互认识吗?”之后,师生在这个语境下分配人物角色,展开学习和训练。这样,学生的语言运用意识、学习动机、运用能力都能得到促进。
二、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明确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任务。而要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需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因为素养与知识、技能不同,它是学生内在的品质和能力,所以必须以自主建构为途径。也就是,新课标下,英语教学应坚持学为中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而这,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态度通常偏于消极。态度消极、思维不活跃,那么,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意识等素养,就无法在自主学习中有效生成和发展。所以,通过互动去激活学生思维,是互动式教学改进的又一重心。
通常,激活初中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思维,除了提升生动性、趣味性,还可以增强探究性、展示性。增强探究性是激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增加展示性是利用学生竞争和展示心理。比如学习“How do you start a conversation”一课,教师与学生互动,“大家知道,人和人之间有着性格、兴趣、经历等方面差异。和不同的人交流,就需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否则,可能会造成交际、交友的不愉快,甚至产生冲突。那,哪位同学知道,在与外国人交际时,有哪些文化、习俗、宗教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注意?哪个主题不能说?是幽默一些还是严肃一些?外国人能听懂你说的笑话吗?”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跨区域文化知识的平台,从而激发其探究、表达、思考的热情。这样,其文化意识素养就能在这种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得到发展。
三、引领方向和方法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任务,在学为中心模式下,初中学生还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即便有学习的自主性、自律性,但他们缺少对学习方向的设计和把握能力,而且其英语学习方法、技巧也积累不足——正因如此,课标才将学习能力列为课程核心素养之一。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偏离学习重心、找不到方向或方法低效等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对学生进行方向引领或方法提示。比如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Teng Fei和Emma相互问候的一段对话时,发现多数学生只专注于翻译,而忽视语义辨析、语法提炼。此时,教师可互动,“在小学时我们学过have这个词,知道其意思是‘有、拥有’。而这段对话中,Teng Fei说‘May I have your name?’显然,译成‘我能拥有你的名字吗?’等于是用别人的名字当自己的名字,不合常理。那么,请大家想想,have在这句话中应翻译成什么?此外,询问名字还有其他句式吗?比如I want to know your nam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在这个语境中是否也能用?”这样,通过互动给学生点出思考、探究的方向,而且提示了比较、拓展、迁移等学习方法。这样,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素养能得到精准地深化发展。
以上,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基于新课标理念、目标,就互动式教学的优化改进谈了几点建议。总的来说,新课标下,教师应对标核心素养目标、坚持学为中心思想、强化英语工具性和英语教学的实践价值,在创设语境、激活思维、引领启发等方面赋予互动式教学更多的功用。
参考文献:
[1] 玉海军.新课标导向下初中英语交互式课堂的构建思路与举措探析[J].求知导刊, 2024(7):53-55.
[2] 王文娟.浅谈交互式阅读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24(30):12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