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专注力的实践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杜琳芳

(辽宁省大连市广贤路幼儿园 辽宁大连 116021)

摘要

培养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专注力被视作幼儿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对其认知成长、学习效率乃至长远学术与职业发展均产生深刻影响。鉴于幼儿天生的好奇特质和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创设有利于专注的环境、减少外界无效干扰、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力,以及巧妙运用激励手段等,通过这些策略的逐步实施,期望能引导幼儿形成稳定且高效的专注习惯,为其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专注力;小班幼儿;一日生活

正文


专注力是幼儿学习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深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特别是在幼儿期,这一阶段的专注力培养尤为关键,因为此时形成的专注习惯将对个体整个学习生涯产生持续影响。培养幼儿专注力并非易事,他们天生好奇且活泼好动,使得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为有效攻克这一难题,本文从幼儿一日生活的视角切入,深入探索将专注力培养融入日常活动的可行策略,致力于通过优化教育环境、减少干扰因素、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实施合理的奖励机制,帮助幼儿逐步构建起坚实的专注力基础。这不仅对幼儿当前的认知与学习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其未来的学术成就与发展铺设了宽广的道路。

一、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专注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习效率

专注力作为幼儿学习中的核心能力,对于其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注力强的幼儿能够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任务中,这种全神贯注的状态使他们能够更快地吸收新知识,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高效学习模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这种高效学习状态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幼儿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推动他们的学习进步。

(二)培养良好习惯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专注力的培养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密不可分,通过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专注力的持续培养,可以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完成任务、遵守学习规则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更能培养他们的自律性与责任感。当幼儿习惯了在规定的时间内专注地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的自律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自信心

专注力的提升能让幼儿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帮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幼儿能够专心致志地完成一项任务,并因此获得赞赏或肯定时,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增强,这种自信心的提升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更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一个充满自信的幼儿,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勇往直前,不断追求卓越。

二、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专注力的实践路径

(一)创设适宜环境,培养小班幼儿的专注力

在幼儿教育中,环境的创设对小班幼儿专注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鉴于小班幼儿注意力易分散、思维跳跃的特点,必须精心打造一个有序、明晰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以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干扰。

活动区域的布置应体现条理性和有序性,一个凌乱无序的环境往往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专注习惯,需要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物品分类,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自我管理,更能培养他们的秩序感和专注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教具的选择和使用应恰到好处。新颖有趣的教具固然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若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则可能成为干扰幼儿专注力的因素,教师在选用教具时,应充分考虑其教育价值、适用性以及使用时机,确保教具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最大效用,同时避免对幼儿的专注学习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教师的仪表和着装也不容忽视,作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引导者,教师的形象往往会成为幼儿关注的焦点,教师在面对幼儿时,应选择简洁大方、色彩柔和的服饰,避免佩戴过于夸张或引人注目的配饰,这样不仅能降低幼儿因教师形象而产生的分心可能性,更能确保他们的专注力始终集中在学习活动上。

(二)激发学习内驱力,培养小班幼儿的专注力

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是培养其专注力的核心所在,相较于外在的驱动力,内在驱动力源于幼儿对学习的真正热爱和兴趣,更能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升专注力水平。

应引导幼儿设定明确且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能为幼儿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和动力源泉,促使他们更加专注地追求目标的实现。目标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实际能力,确保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不失可实现性,这样,幼儿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感受到专注学习的乐趣。

尊重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是提升专注力的关键,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培养专注力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进而提升其专注力水平。

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的积极作用,给予幼儿积极正向的反馈和鼓励,罗森塔尔效应揭示了教师期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在幼儿教育中,同样可以运用这一效应,通过给予幼儿积极的期望和鼓励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专注力,当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展现出专注、认真的态度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认可。正向反馈机制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与专注力发展。

(三)关注游戏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的专注力

游戏活动不仅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其专注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应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锤炼他们的专注品质。游戏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一个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游戏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们应依托小班幼儿的好奇心理,通过巧妙布置游戏场景和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例如,可以设置一些隐藏宝藏的游戏,让幼儿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锻炼专注力和观察力。

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也是一门学问,材料的数量要适中,避免过多或过少,以确保幼儿能够充分投入游戏而又不被繁杂的材料所干扰,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的需求。例如,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材料,如拼图、搭建玩具等;对于动手能力稍弱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操作材料,如插塑、串珠等,这样,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提升专注力。

游戏时间安排上,教师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和体验,过短的游戏时间会让幼儿感到意犹未尽,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和幼儿的投入程度,合理安排游戏时间,让幼儿在自主的游戏中逐渐培养起专注的品质。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也不容忽视。教师既是游戏的组织者,负责设计游戏环节和规则,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和引导者,需要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在游戏中“放手”,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导者,这样他们的专注力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的专注力

日常生活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契机,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全面提升小班幼儿的专注力。区域活动中,适宜、有效的游戏材料是提升幼儿专注力的关键,手工区投放步骤图,引导幼儿按照步骤图进行手工制作,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还能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培养耐心和专注力,教师还可鼓励幼儿对旧玩具进行新玩法的探索,通过创新和挑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专注力。

一日生活中的各个过渡环节也是培养幼儿专注力的好时机,例如,在进餐前、区域活动后、做操后等时间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设置一些简短的活动。如折纸、扎小辫、绘本阅读等,这些活动既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专注力。

除上述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为幼儿的专注力培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分享幼儿在园的表现及专注力培养的重要性;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来,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让家长更加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结束语:

专注力是小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其培养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专业引导,为确保有效的培养,教育者需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操技巧,同时,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自主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满足内在成长需求。教育工作者要持续探索与创新,寻找契合小班幼儿特点的教育方法,通过细心观察和适时支持,帮助幼儿稳固专注力这一基础品质,这一过程不仅考验教育者的智慧,更是对其专业素养的挑战。教育者需不断提升自我,以更专业的姿态引导幼儿,助力他们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倩.创意美术活动中幼儿专注力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4,(05):129-131.

[2]李嘉欣.幼儿专注力培养策略[J].第二课堂(D),2023,(05):63.

[3]许霞.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专注力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14):111-113.

[4]王玉红.幼儿专注力的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18):181-1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