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人教统编版;教学策略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已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更多地关注学生尤其是思辨能力的培养,而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信息时,能够独立思考、分析、评价并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但是,现在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限制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传统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二、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基础
(一)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与特征
思辨性作为高级认知过程,其核心是个人在面临复杂多变的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技能,如逻辑思维、分析推理以及评价判断等,继而形成独立的、客观的、理性的观点,这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一过程不仅要求个人逻辑思维功底扎实,而且要求他们能够从常规的思维框架中跳出来,勇于质疑既有观念,审视问题态度更加开放、更加宽容。独立思考、逻辑推理、证据支持、问题意识、反思能力等批判性思维的特点,在它的认知结构上共同构成了它的独到之处。这些特点不仅对个人在面对问题时做出比较明智的决策是有帮助的,而且对个人的思维工具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学术研究方面,在社会实践方面,甚至在日常生活中。
(二)批判性思维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语文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联系丰富的资料,联系多样的观点,又能使自己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评价、判断得到锻炼。同时阅读教学中的讨论、交流、反思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使自己的思维成果得到展示,被他人接受,并不断加以完善。这些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依据
思辨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很多学科理论上的支撑,包括认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哲学等。认知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思维过程与心理机理的奥秘,为我们认识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教育学则侧重于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并给我们提供丰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而哲学则从更深的层次上对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和价值进行了探讨,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认识思维方式和思维素质。这些学科的理论成果相互交织、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理论体系,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深度与广度
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显著问题。很多老师过分依赖教材,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传授知识和训练应试技巧上,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有所忽视。以教材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造成了授课内容常常局限于文章、知识点的固定范围,深度不够,广度不够。学生接触的只是有限的文种、观点,对自己的分析、评价、判断能力还不能得到充分锻炼。单一的教学内容显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需要面对的文字类型和阅读情境也越来越多样化。
(二)教学方法传统,缺乏创新与互动性
语文阅读的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是以讲授为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互动性、创新性不强的单向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辨发展是不利的。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使学生成为加深理解文本的学习主体。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受到限制。翻课堂、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新的教学方式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逐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但仍有个别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未能使这些新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
(三)评价体系单一,缺乏全面性与多样性
还有一些问题也出现在现行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制度上。现有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主要侧重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应考能力的考核,而忽视了考核。单一的测评方式,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水平不能有一个全面的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习惯,情感态度等等,都应该成为实际教学中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体系也要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而有所调整,有所改进。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构建全面、多样、科学的评价体系。
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思维广度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拓展学生思维广度的同时,首先需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力求丰富多样。教师要积极引入多元化的阅读材料,既要包括时评类、科普类文章类、历史文献类、哲学论述类等多种类型,又要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经典文学作品。时事评论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评价,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科普文则可以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理性精神的培养上,拓宽知识面;历史文献和哲学论述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类文明的演变和思想的碰撞进行深入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历史觉悟和哲学修养的提高。学生通过接触这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进而在比较、分析、综合中锻炼思辨能力,可以接触到更丰富的信息、更多元的观点。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也要注意材料的时代性,要注意材料的针对性。时代性要求阅读材料能从中感受时代脉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既能反映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又能反映时代特征。有的放矢,要求阅读材料能够选取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材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也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思维活力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关键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采用讲授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既不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问题引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求教师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试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既有文本内容的阐释与剖析,又有论述作者的创作立意及所学背景知识的论述,都是有关文字内容的论述。通过设问引导,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充分地讨论、交流某一方面的问题或观点,并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他们发展自己的思辨能力。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锻炼思维能力,既能使学生对课文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有较深的了解,又能在不同角度中学会怎样分析、怎样评价问题。
(三)完善评价体系,注重思维评价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重要的保证是评价体系的完善。评价体系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往往把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考能力看得太重,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则有所忽视。这样的考核制度,既不能全面体现学生思辨能力的高低,也不利于思维活力的激发,一定要完善考核制度,在考核指标中纳入思维能力。考查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需要设计开放性、探究性较强的题目。这些题目可以是对文字内容的解读分析,也可以是对作者的创作意图、背景知识等方面的论述,既可以是对文字内容的解读分析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观点、见解,也可以是分析某一现象产生的缘由、产生的影响。通过这些题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层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还要注意评估学生的思考过程。在常规估分时,往往只注意学生答得对不对,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严谨。估分时需要注意学生是否善于出题、善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式和习惯;能不能换个角度想问题;能不能把学过的东西拿来独立思考,批判性的分析等等。
五、结论
本文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论述:高中语文统编版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本文通过对当下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和理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相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将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促进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促进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浦思远.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不求甚解”[J].甘肃教育研究,2024(9): 88-90.
[2] 陈为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J].教育观察,2024, 13(14):1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