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法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法
正文
引言:自2001年教育部正式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以来,校本课程的研发逐步成为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等多个领域的关注焦点。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国内不少学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实践。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历史,文化和经济都有明显的不同。小学校本课程发展为融合当地文化和教育内容提供了契机。学校通过地方特色资源的发掘与整合,既可以强化学生本土文化认同,又可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所以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教育特色发展。基于此背景,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小学校本教育创新提供理论指导以及实践支持,促进教育不断发展进步。
1. 小学校本课程概述
1.1小学校本课程的概念分析
小学校本课程就是在特定学校及其教育环境下,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学生实际需要以及学校教育目标而独立设计并实施。这一理念强调课程开发的自主性与适应性,目的是给学生带来更个性化、更多样的学习体验。小学校本课程既包含学科课程又涉及综合实践活动、社会服务和兴趣小组等各种形式,全面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1.2小学校本课程的核心要素
小学校本课程一般依据如下核心要素进行开发与实施:第一,地方特色,课程内容要与地方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实际紧密相连,从而提升学生归属感及认同感。二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能力及学习风格等因素,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三是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经验对课程开发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参与可以保证课程有效与持续。
1.3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3.1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
近些年来,教育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提倡以生为本。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学生参与与选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方法有利于建构更灵活、适应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更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1.3.2教育公平和资源配置
教育公平对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校本课程开发能在一定程度缓解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小学校本课程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地调整,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下得到良好的教育体验。所以,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法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间教育差距。
1.3.3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平台。教师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既可以促进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从而形成与自身及学生相适应的教学风格。校本课程开发方法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团队合作、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2.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法
2.1深入调研与需求分析,明确课程目标
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要深入调查和需求分析。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及访谈,征集教师,学生及家长之意见及建议,以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之期待及需求。调研结果应为课程开发提供重要依据,并对后续课程内容与形式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学校要根据当地教育特点,学生实际需求以及家长期望等因素,确立既适合学校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可评估的,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创新能力,加强社会责任感。基于清晰的目标,学校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设计与执行。
2.2以“三本”理论思考为基础,整合资源与课程设计
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好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整体联系。“生本”是“校本”与“师本”的前提和根本目标,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以保证课程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课程设计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重视学生能力发展与素养提高。在此过程中,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需要发挥自身专业性与创造力,精心设计符合本学科特色的跨学科项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需整合本校及周边的教育资源进行课程设计,包括教师的专业特长、地方文化资源、社区资源等,通过跨学科整合和项目式学习,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
例如,利用地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开发一个与地方特色相关的综合实践课程——“我们的地方,历史与文化的探索”。第一阶段,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准备(1周),邀请地方历史文化专家或民俗学者,为学生讲解本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及重大历史事件方面,同学们分组阅读了当地历史文化方面的图书,文献及网上资源等,并对当地文化方面的信息进行了整理。第二阶段,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2周),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遗址、博物馆、文化中心等,了解地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各组选取特定考察点并深入调查,同学们可与当地老居民,民俗艺人,手工艺人接触,通过采访了解其从事传统工艺及文化传承。第三阶段,项目设计与实践(2周)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与地方特色相关的实践项目,开发一个地方文化展览、制作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准备地方美食烹饪等。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自己的课题并动手操作。
2.3尊重校本课程的实质,超越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禁锢
校本课程并不只是单纯的活动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它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目的,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教育过程。所以超越传统活动课程与选修课程局限,深刻认识校本课程核心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校本课程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融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上。校本课程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成长需要。选修课程在提供选择自由的同时也常常制约着学生全面发展。开发校本课程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发展方向,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让每个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下得到最佳发展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了指导者和支持者的双重角色,协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4执行后进行及时反馈,持续优化与调整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的执行被视为关键步骤。课程评价应包括对课程目标实现程度、课程内容安排以及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情进行分析评价。在课程的执行阶段,教师应当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和评价过程中,及时地收集学生们的反馈,并密切关注课程执行的成效。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程的执行成果,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观察、与学生的深度访谈以及成果的展示等多种方法。基于给出的反馈,教育工作者应当持续地优化和调整他们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策略,确保课程内容既高效又具有适应性。
2.5制定完善评价体系,保证课程质量
一个高效的评价体系对于学校课程的开发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在分析了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过程性”和“发展性”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机构应当构建一个科学且合适的评价机制,以便对课程执行的成效进行周期性的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目标层、要素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并以课程管理为基础构建了相应的量化标准。评价的内容可能涵盖了学生的学术表现、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以及家长的反馈意见等方面。评价指标可从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内容选择效度、教学方法有效性、教育过程监控性以及社会环境适应性五个方面来考虑。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教师对课程的执行效果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以确保课程能持续地得到优化和提高。
2.6组织培训课程,提倡教师的职业成长
教师构成了课程设计和执行的中心,而激励教师在专业领域内的成长则是提高学校课程品质的关键手段。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着对新课程缺乏理解、不重视课程开发的问题,导致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存在许多误区。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开发技巧,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组织培训课程、组织学习和交流活动,以及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程内容的设计者、课程实施过程的指导者和课程评价的参与者,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的职业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推进学校课程的执行,还可以为学生的整体成长提供更为坚实的后盾。
3.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的这门课程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它包括了目标的确定、需求的分析、资源的整合、课程的执行、评价机制以及教师的成长等多个环节。其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开展对提高小学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资源整合、实施有效的反馈机制以及建立评价体系,学校有能力开发出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小学开展了大量的以“儿童本位”理念为指导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将来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校本课程的创新和开发将更加突显其核心价值,为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崔秀丽. 小学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4.DOI:10.27267/d.cnki.gqfsu.2024.001425.
[2]赖道森,张 婷,吴冠明,等.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体能课程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J]. 现代教育与实践,2024,6(5).
[3]柳海荣,柳洁.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及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4(05):10-13+17.
[4]阮琳燕,曹婧筠,赵宇轩,等.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权力演化的个案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4(03):3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