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庆昱 李阳

中新天津生态城实验小学 邮编:300456

摘要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跨学科教学势在必行。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人文性,研究推进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正文


各个学科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唯有把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开展多方面的综合性实践,促使各个学科的知识层面相互转化,使各个专业的整体发展得以发展。小学数学学科就是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将小学数学这门学科进行整合,推动了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方法的改革,也是贯彻“以教育为本”的基本使命的一项重大措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这门学科,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

 

一、与语文融合,让数学学习更具文化味

在小学,语文和数学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和较强的理解力,因此,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把自己与文本进行连接,掌握精炼、归纳、精确的表述方式,把这种方式应用到数学的学习中,可以使他们更容易、更深入地了解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概念的现实意义。把小学数学和语文课程相结合,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语文的渗透同步进行。

例如,在小学数学一到三年级,学生们都掌握了与长度、面积、质量、时间、货币等相关的量的含义,到了四年级,就可以进行“量衡的故事”这一主题,让同学们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了解中国古代与量相关的观念的起源,以及量衡的发展历程,从而培育出一种爱国之心,同时也能追溯和分析生活中常见词汇中的计量单位,体会到从多元到统一,从粗糙到精致的转变,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量和计量单位的含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量感。

“量衡的故事”的综合实践中,同学们主动地将数学和语文的知识和方法相结合,把对量和计量单位的认识和认识与“量”相联系,将自己对量和计量单位的认识与领悟,具体的做法是:1.讲一个故事,让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去查询一下与计量衡相关的信息,例如,秦始皇建立的度量衡的故事,古代的计量单位与现在的计量单位的不同之处等,并在教室里互相介绍,以便其他同学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计量衡的发展。2.搜集习语,通过参考参考书(如:成语词典等),寻找具有度量单位的词语,例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胆大如斗、火冒三丈等,并用文字、公式、图表等形式将这些成语和它们当中的度量单位在古时候的特定含义进行展示,然后把古代的计量单位折算为现代计量单位;3.成果展示,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加深对度量标准的实用含义的认识,促进了测量方法的发展。

在上述的“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融为一体”的课题研究中,老师把数学中的计量单位与语文里的成语故事密切结合起来,使他们了解度量的本质,了解计量单位的发展历史,能够对不同的量进行归类,不仅能培养出他们的核心数学素养,还能增强他们的跨学科学习的意识与技能,通过度量衡的故事,让他们体会到在数学的学习中,所蕴含的浓厚的人文气息,同时也蕴含着一种理智与情感并存的浓厚的文化气息。

 

二、结合科学,使学生的数学教学充满探究趣味

数学与科学都是自然学科,其教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在教学中都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观察和理解,分析和推理,探索和实践的能力上,两者可以互相提供知识、方法和能力的支撑。把数学与科学有机地结合,推动科技知识向数学中的转移与运用,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数学的理性美感。

例如,平衡饮食对学生的身体素养有很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午饭所消耗的热量大约有40%。“午饭科学搭配”作为一节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非常关键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该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将自己的数学与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恰当的应用,例如要了解各种营养成分及其作用,需要了解各种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需要对学校食堂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需要利用统计图表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图表的整理。

在《午餐科学配置》课程中,老师以"中国小学生营养日"这一主题为大环境,围绕着"学校午餐菜谱"这一主题,以"课堂内+课外,校内+校外,集中+分散"的形式开展探究,开展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有反思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一进程中,学生可以独立地将自己的数学和理科的知识融入自己的饮食当中,来选择菜色,调整菜色,投票,以及菜谱推荐等。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午饭做出科学安排,从而做出一顿科学的午餐。

 

三、将体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

虽然数学与体育之间的联系并不多,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育中,却可以通过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来进行,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老师要把数学与体育两个领域的密切关系连接起来,使他们更加感受到数学的趣味、理性和力量。

例如,在五年级进行“制订跳绳规范”的综合实践,旨在推动校园体育活动的成功进行,以此来决定五年级的跳绳达标线,从而使同学们形成用数字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建立起对数字的认识。具体的内容是这样的:1。在体育课上,学生们进行了热身运动的资料采集和登记,以两名学生为一组,共同进行一分钟的跳绳计数;2. 通过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表示,尤其是要指导他们使用百分数对数据进行按节点进行归类,最后经过对五年级学生的跳绳规范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最后形成了五年级的跳绳规范,培养了他们的数据意识和运用意识。在上述将数学课程和体育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中,老师们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真正的问题情景,使他们能够体验到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设计跳绳规范的整个过程,突出百分数的统计重要性,并意识到百分数在做决定时所扮演的角色。

老师也能让同学们体会到,在体育中,数学的运用是多么的广阔,比如,开设了一扇“体育信息窗”,让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去查找、整理和筛选有关的体育材料(包括奥林匹克等重要比赛的结果信息、足球比赛中的抽签分组、篮球赛中运动员的技术参数等),从而发掘和解决一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四、借助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

将劳动教育引进数学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树立起劳动观念,使他们感到劳动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动手和创造精神。所以,在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劳动教育与数学课堂结合起来,组织有关的活动,使他们了解到劳动的重要性,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使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作者根据自己在劳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给学生们制定了如下的作业:用一块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再剪一剪,就能得到漂亮的图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动手制作,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裁剪。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结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对劳动实践任务进行设计,使数学教学和劳动教育相结合,使他们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体验到劳动教育的实质,并能掌握最基础的劳动技术。

 

五、设计科学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在开展跨学科教学时,可灵活运用科学实验。实践表明,有效地运用科学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新奇感,而且还能使数学教学内容多样化,使学生具备适应将来社会所需的重要能力。

例如,在上《折线统计图》时,我用陶杯和陶碗分别对同学们说道:“教师把同样数量的热水倒进两个杯子里,水的降温速率是否一样快?如果不一样,哪一种器皿的水会更快?”在教学过程中,作者没有给学生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前,要有相应的容器,温度计,以及适量的热水。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的内容,画出折线图。在画完曲线图之后,他又仔细地观察了一下,看看自己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

 

六、以艺术技法为依托,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

在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把美术学科的知识与数学课堂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想象与创意,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并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充满了美的。

例如,在教学“解题策略”时,为便于学生了解题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美术课中引进了简笔画,首先请同学们用八个圆圈代表动物,假定它们都是鸡,然后在上面画两条腿,看看22只脚少了几条。一只兔子的脚多于一只鸡的两条,那么再加上两条,就保证了22条。最后,通过对简单笔画的观察,得到了最后的结论。

把美术课程融入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把数学的学习作为中心,使学生运用美术的技巧来表达数学知识,把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他们能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数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在当前“五育并举”思想的大环境下,要全面、多专业、多层次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把语文、科学、体育等多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它具有文化性、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运用,提高他们的核心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汶婧.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3,(2):29-31.

[2]徐世凤.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2,(11):53-55.

[3]黄美荫.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2022,(22):123-126.

[4]郑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6):13-15.

[5]严亚雄.跨学科融合,我们这样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3,(11):26-29.

[6] 张廷艳胡娜.中国基础教育跨学科研究二十年:总体态势、热点主题及变革趋势——基于中国知网(20002020年)载文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5):17-2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