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马弘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铁丰小学

摘要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承载着传承文化、滋养心灵的重任。当下,虽教师重视程度渐升,但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方面仍存问题。部分教师情境创设生硬,无法助学生入境;讲解重字词,忽略情感深度挖掘;且多媒体运用不当,分散学生注意力。本文就此探讨意义,剖析问题,结合教材提出引导想象、联系生活、巧用多媒体等对策,力求提升教学质量,让古诗词之美沁润童心。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意境营造;情感体验

正文


1.引言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里地位斐然。它短小精悍,却蕴含无尽意境与深沉情感。小学阶段是启蒙关键期,抓好古诗词教学,通过营造意境、引导情感体验,能让学生感受古韵之美,提升语文素养,为传承文化奠基。这要求教师巧用方法,开启学生与古人心灵对话之门,畅游诗词海洋。

2.基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的意义

其一,助力文化传承。以教材《静夜思》为例,简单诗句勾勒游子思乡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意境、体会李白思乡情,学生从小接触经典,传统文化基因悄然扎根。反复浸润下,对诗词格律、意象等熟悉度提升,传承文化火种,未来让诗词文化绵延。

其二,促进情感发展与审美提升。学习《村居》,教师描绘春日草长莺飞、儿童放风筝场景,学生融入意境,感受乡村生活惬意,心情愉悦放松。长期积累,审美眼光渐犀利,能品诗词画面、韵律美;情感触角更敏锐,体悟亲情、友情等多元情感,心灵得到滋养,综合素质进阶。

3.基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的问题

3.1情境创设与诗词意境契合不佳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本应是帮助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有效桥梁,然而部分教师却未能精准把握这一关键环节。以教材中的《渔歌子》为例,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营造相应情境,只是简单地播放一段普通的钓鱼视频。视频中画面繁杂且嘈杂,船只穿梭、人声鼎沸,各种无关元素充斥其中,完全没有凸显出西塞山前那宁静优美的独特韵味,以及渔夫悠然自得的闲适意境。学生们在观看这样的视频时,注意力被分散,那些与诗词意境不符的信息如同噪音一般干扰着他们,很难真正代入到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如此一来,学生们也就没办法借助创设的情境去深切感受张志和笔下那寄情山水的快乐,以及作为隐者超脱尘世的逸趣。诗词原本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就这样大打折扣,学生们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对于作者当时创作的心境更是难以深入理解,这无疑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2对诗词情感挖掘流于表面

在古诗词的讲解环节,不少教师常常陷入一种误区,过于侧重字词释义,却将诗词情感剖析这一重要部分忽略了。就拿学习《示儿》这首诗来说,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陆游临终之际的那种 “悲” 的情绪,却没有深挖其背后蕴含的爱国情根源。要知道,当时南宋局势动荡不安,外敌入侵,国土沦陷,陆游一生都怀揣着收复失地的壮志,却屡屡受挫、壮志难酬。而学生们由于缺乏对这些背景知识的了解,只是记住了诗人临终时悲伤这一情绪符号,根本体会不到诗人对山河破碎的痛心疾首,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殷切期盼。如此一来,学生难以与古人产生深层次的共情,诗词教育仿佛变成了 “快餐式” 的知识灌输,其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功能也被大大弱化,无法真正发挥古诗词对学生情感熏陶的作用。

4.基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的对策

4.1精准创设情境,引导深度入境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这片充满诗意的领域中,情境创设无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巧妙地开启学生理解诗词深邃意境的大门。就拿教材里的《忆江南》来说,一位深谙教学之道的教师为了给学生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诗词体验,在课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筹备。他如同一位执着的寻宝人,四处寻觅,精心筛选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江南春景图。这些图片犹如一扇扇时空之门,将江南春日的旖旎风光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眼前。瞧,那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水之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柳绿桃红相互映衬,娇艳的花朵与嫩绿的柳枝交织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把江南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他还独具匠心地准备了经典的古筝曲《渔舟唱晚》,那舒缓悠扬的旋律,恰似江南潺潺流淌的溪流,每一个音符都流淌着温婉的韵味,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课堂之上,精彩正式拉开帷幕。教学伊始,教师宛如一位优雅的魔术师,缓缓地将春景图徐徐展开,刹那间,那独具江南韵味的景致如同一股春风扑面而来,学生们的眼中瞬间被点亮,满是新奇与向往,仿佛已经置身于江南的美景之中。紧接着,古筝曲悠悠响起,轻柔的音乐如丝般萦绕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为整个课堂编织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江南温婉氛围。在这般如诗如画的情境烘托下,教师更是声情并茂地朗读起诗词,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带着魔力,引领着学生们走进诗词的世界。随后,教师轻轻引导学生:“此刻,你们就是大诗人白居易,正漫步在这春日的江南,抬眼望去,便能赏到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绝美画面,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们纷纷沉浸其中,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身着古装,漫步江畔的画面。他们仿佛亲眼看到江花如火般热烈绽放,感受到微风拂面的轻柔,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声。真切地领略到了江南的无限之美,以及诗人白居易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通过如此精准创设的情境,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心灵相通,完美入境,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也随之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4.2紧扣诗词背景,深挖情感内涵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诗人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写照,背后潜藏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波澜壮阔的情感世界。当学生们学习教材中的《泊船瓜洲》时,教师深刻地明白,若要让学生真正领悟诗词的精髓,触摸到诗人的灵魂,就必须深挖其背后隐藏的故事。于是,在课堂上,教师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出色的历史讲述者,绘声绘色地向学生介绍起王安石所处的时代背景。北宋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犹如一艘在惊涛骇浪中前行的破旧船只。王安石,这位心怀壮志的政治家,挺身而出,试图通过变法革新来挽救时局,为国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然而,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遭到了重重阻力,保守势力的反对如汹涌的暗流,一次次将他的努力吞噬。仕途坎坷的他,多次被贬,历经人生的起起落落。

在讲解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一千古名句时,教师巧妙地将诗句与诗人的经历紧密联系起来。此时的王安石,远离家乡,漂泊异乡,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春景,心中可谓百感交集。一方面,他对故土有着深切的思念,渴望早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享受那份久违的温暖与安宁;另一方面,他怀揣着未竟的变法大业,期盼着有朝一日能重回朝廷,施展自己的抱负,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学生们静静地听着老师的讲述,再细细品味诗句,仿佛看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身影,渐渐明白了诗句背后那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教师还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王安石最初写下的版本,体会他为了一个 “绿” 字反复推敲的精妙之处。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诗人在孤灯下,捻须沉思,一次次斟酌,一字字考量,只为找到最能表达心境的那个字。如此一来,学生们得以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古人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诗词的理解不再肤浅,真切地领悟到了诗词那震撼人心的感染力,仿佛与诗人一同经历了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5.结束语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之路,虽有荆棘,但意义非凡。教师作为引路人,应依循上述对策,不断探索实践。让古诗词课堂充满诗意,学生沉浸意境,体悟情感,提升素养。如此,诗词文化瑰宝将在幼小心田发光,为成长注入文化力量,未来绽放绚烂之花。

参考文献:

[1] 李宝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0.

[2] 张贺新.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教学意境营造方法探析[J].休闲, 2021, 000(016):P.1-1.

[3] 于静.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J].  2021.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