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阅读的教学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数学绘本 绘本阅读 核心素养
正文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被誉为当代基础教育的基石。它们既是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核心,又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主线。数学绘本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用有趣的童话故事、直观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阅读中观察、在观察中揣摩、在探究中感悟,从而推动学生提升核心数学素养。那么这些核心素养是如何在数学绘本中体现出来的呢?
一、化繁为简,感知符号意识。
形式化、符号化是数学最显著的特征,用确定的符号可以表示出每一个概念或关系,这也恰恰反映出数学的简洁性。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思维主要是具象的思考,抽象的符号对他们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对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对新知识的接受都是不容易的。教师面对这一现象,应创设情景,进行图文并茂,使缺口得到有效弥补。
案例一: 《保罗大叔分比萨》这本绘本主要讲的是分数方面的内容, 包括分数产生的意义、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加减法等。这些内容本应是三年级才开始一一领会渗透的,但二年级的学生通过绘本阅读教学,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也比较到位。授课时,通过一道题:“比萨的名字能不能变简单?”引发思考,怎样化繁为简,让表达形式变得简洁明了,所以分数的产生也就变得水到渠成。 男孩遇到请给我四分之一,再给我四分之一的困难时,同分母分数加法也就产生了。 由此可见绘本故事,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从而强化了学生的符号意识,直击学生的核心素养,图文并茂,寓教于乐。
二、联系生活,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意图,是主体以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主动地对各种问题进行描述、认识、解决的一种心理倾向。简单地说,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去。
案例二: 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中是用我们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通过操作,让学生生动的认识所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去感受数学的美与实用,通过积累步量、丈量、分类等活动经验。 授课时,老师提问:母亲在织毛衣的时候找不到尺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生活中的回忆一下子被唤醒。有的同学说,妈妈会用手掌一次,二次,这样学生就能感知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用周围的事物代替。最有意思的就是手,因为同一个人手的大小不变,学生们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数学知识。看来人生真的是和数学形影不离啊!让学生通过这些绘本故事与生活联系起来,数学的应用意识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三、趣味故事,引领几何直观。
几何是直观的,是依靠图形、利用图形对数学的思考与想象。复杂的数学题能够变得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可以借助几何的直观方式,对探究解题思路、预测结果都有一定的帮助。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几何直观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进行直观的了解。
案例三: 多种几何直观渗透在故事《魔法三兄弟的探险之旅》中。故事围绕魔法三兄弟中青紫与大红发生危险,却意外收获角,并与直角、钝角相遇的故事展开。三兄弟手挽着手,变成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又认识等腰三角形,也认识了等边三角形,这时他们的边发生了变化。当他们满载而归地来到王国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不过是王国成员中的小个子。最后通过神奇的蜕变,两人再度双双成为三角形。有趣的小故事情节,让同学们禁不住感慨:图形真好玩,我还想多认识几个图形呢!
既然绘本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意义重大,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循序渐进采取以下四种教学策略。
一、指导式阅读:创设情境,激趣创思
优秀的绘本不仅有精美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趣的数学题,更有高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好的绘本能有效地使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地掌握知识、达到建构数学语言、灵活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应先以朗读和讲述的方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绘本中的图画内容,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即在绘本的阅读问题发生后,引导学生运用图画进行数学联想和数学思考,使绘本设计的情境更加丰富,使学生对书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方法产生共鸣,并在细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比如《避开恶猫的办法》。教师创设情境动员学生参与后,以问题驱动孩子阅读:小老鼠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呢?这些问题需要学生理性思维的参与,也可以培养孩子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在孩子们自主阅读、交流之后,老师们用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老鼠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些地方?相信同学们比小白鼠更有智慧,你们的解题方法能比小白鼠更聪明吗?这样的问题,注重的是质疑、批判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高效地运用绘本,让学生在数学核心素养这一要素的萌发和自我创造力的发展中,依靠绘本来实现。
二、体验式阅读:发散思维,活化课堂
有的时候,数学阅读需要精读。这种精读不仅仅是对语言、符号的理解,更需要在很多时候积极参与,过程再创造,进行动手操作,进行思维活动。我们把这种读书叫做体验式的读书。数学阅读特有的属性更多体现在体验式阅读上。我们可以根据图画书的内容让学生成为图画书中的主角,来体验图画书的内容,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 并可以去和同桌讨论、辨析,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同学们一起解决数学问题,去追求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同学们在体验中循序渐进地达到解题的目的。这样的阅读,有效地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把课堂活化了。无论是对数学思想的理解,还是对数学文化的认识,都具有形成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和对数学探究的重要价值。
如:在教学“测量”时,学生用一张桌子和同桌一起量桌子的长度,这时你会发现,同样的桌子两个人量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但是用自己量自己桌子的长度和宽度却可以比较长短。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不同的方法。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今天上完课用脚步丈量教室长度一共15 步。下午回到家脚步丈量房子长度一共28步,由此发现房子比教室还长。原来仅仅发现自己住的地方也有很多数学的秘密啊!学生阅读绘本内容,探讨绘本情境,再运用图文并茂的线索进行解题,在寻找绘本中蕴含的数学信息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长短单位和计量的理解。
三、分享式阅读:得法课内,得益课外
数学阅读的难度和长度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加,分享式的阅读策略可以在后续的数学阅读中采用。要做到“课内有法,课外有利”,对于孩子整个人生成长而言,数学阅读远不是课程过关就可以落实的。要说数学阅读的提升是成功的,只有让孩子把数学阅读看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才是成功的。在运用数学绘本进行辅助教学后,学生能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学会并热爱阅读数学绘本。而老师们可以利用绘本这种新奇的东西,设计出具有思维含量的数学作业,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尽情地与数学亲近,展示数学,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上认数以后,让孩子课后自己阅读和认数相关的绘本,然后互相分享自己阅读的绘本故事。一位小朋友分享绘本《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时,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融入人类记数的历史,体会文化智慧和符号背后的创造。当同学们发现记数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再到生活中去找数,那种丰富多样的表现让同学们激动不已!
四、评价式阅读:描绘数学、拓展思维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进行创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另一大重点,而绘本日记的创作,恰恰能取得这样的“效果”。
绘本日记是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以图片为辅助,以日记为主体进行描绘和记录。教师可以在一周内布置一本绘本日记,用生动有趣的图画书形式,一点一滴地记下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或者学习中“悟”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发现,其实数学就在身边。教师在第一次布置作业时,可以先演示一篇数学日记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然后把这个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日记方式描述出来。在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绘本日记的创作让学生在获得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创新中的发展。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尽情地与数学亲近,尽情地展示数学,尽情地玩数学,尽情地刻画数学。
总之,数学绘本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画面、精练的文字,将原本浅薄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数学知识,蕴含在数学和物理的抽象知识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轻松中获取知识。把绘本运用到数学活动中,不仅可以让我们深刻感受绘本的魅力,为老师们搭建一个展示数学教学实效的舞台,还可以为孩子们在“汤”里溶解数学的“盐”,提供一条认识数学、感悟数学、认识数学、应用数学的跑道,让数学课程超越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江秀林.数学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08).
[2]蔡云.让绘本走进数学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