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黄河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案例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黄河文化;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正文
文末备注:“本文系2023年度济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年度课题《新课标视域下黄河文化融入初中教学的案例研究》2023NG002 研究成果
引言
黄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传统。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开始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黄河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和融合黄河文化,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意识。因此,将黄河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新课标导向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是其他四个方面的基础;思维品质是核心,是其他四个方面的支撑;文化意识是关键,是其他四个方面的体现;学习能力是关键,是其他四个方面的体现;情感态度则是重要的方向。黄河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蕴含着丰富而又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和融合黄河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对黄河文化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时应注重将黄河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一、黄河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相融合的意义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能够促进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将黄河文化渗透与融合于初中英语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此外,将黄河文化渗透与融合于初中英语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和融合黄河文化,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新课标导向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和融合黄河文化,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将黄河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还能够有效地弥补英语教材中缺乏与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不足,丰富学生的国际视野。此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和融合黄河文化,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与融合黄河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这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将黄河文化渗透与融合于初中英语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教师知识储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有效整合教材内容与黄河文化相关内容,让黄河文化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黄河文化。
二、目前黄河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和融合的现状
(一)教师对黄河文化渗透和融合的意识淡薄。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黄河文化渗透和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意识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和融合黄河文化的必要性,更未将黄河文化渗透和融合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大部分教师只是将黄河文化简单地作为英语课文的背景知识进行介绍,只在课文讲解时对其进行简单讲解,忽视了对学生的文化渗透和文化整合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黄河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渗透和融合。
(二)教学模式陈旧,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只注重教授学生单词、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核心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研究黄河文化,在课堂中渗透和融合黄河文化时也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黄河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在新课标导向下,教师要充分挖掘黄河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发挥英语学科优势和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黄河文化时要注重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在渗透黄河文化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黄河文化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关于黄河文化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载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河文化。例如,在教学“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时,教师可以通过了解黄河的历史发展和现在的情况,让学生对黄河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黄河流经我国的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哺育了我国北方人民,孕育了中国文明,被誉为“母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河文化。
教师还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黄河文化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例如,在学习“ We're going to save the earth!”时,教师可以将话题设置为“What’s your problem?”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如何治理污染、如何保护母亲河等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黄河文化的发展历程。
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对黄河文化进行渗透与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与融合黄河文化,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黄河文化。
(二)以教材单元主题为纽带,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主题,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单元主题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学习“We're Family!”中,教师可以将“Family”这个单元主题作为黄河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与融合的纽带,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河文化,并将其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关于黄河文化的视频或者图片资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收集与黄河文化相关的一些纪录片、纪录片等。在课上,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料播放给学生听,并且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对黄河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关于黄河文化的纪录片《河西走廊》。在播放这部纪录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讨论和分析纪录片中反映的黄河文化,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总结归纳语言知识、扩展相关文化背景等。
(三)以教材专题栏目为媒介,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黄河文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十分重要。因此,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立足于新课标,找准黄河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和融合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与黄河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对黄河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新课标倡导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体验黄河文化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专题栏目,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黄河文化。如教学“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一课,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述一些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中获得黄河文化的熏陶。
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新课标导向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和融合黄河文化已成为英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文化知识,将黄河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真正做到“文化自信”。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和融合黄河文化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与挑战,这就需要广大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符瑞.黄河文化融入初中课程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郑州Z中学为例[D].河南:郑州大学,2022.
[2] 魏银丽.黄河文化融入农村初中全环境立德树人的路径研究[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2023(4):463-465.
[3] 何翠玲.“黄河文化”大单元教学中的“三个转化"”[J].中学语文,2024(12):43-44.
[4] 朱峰英,高科永.基于黄河文化视角的初中育人实践路径研究[J].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2(23):98-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