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探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娄津

江西俊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西新余 3380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设项目的一大亮点。然而,在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管理层面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绿色建筑;管理措施

正文


1引言

    绿色建筑,也被广泛称为生态建筑,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高效利用能源,构建一个既健康又高效且对环境友好的空间环境。这些空间不仅需要满足人类居住和使用的功能需求,还应具备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与人类生活和谐相融的特点。随着绿色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深入探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

 2.1 对绿色概念缺乏认识

    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绿色建筑理念的理解并不够深入和全面。具体来说,政府和开发商在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上存在明显的分歧。政府方面更加强调采用绿色和健康的建筑材料,追求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环保性能,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然而,开发商则更多地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倾向于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建筑材料,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润。这种认识上的分歧导致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绿色材料的选择往往不尽如人意,难以达到理想的环保和健康标准。因此,为了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需要在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建立更加统一和明确的认识,确保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能够全面贯彻绿色建筑的理念,选择合适的绿色材料,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2.2 施工管理的绿色性不足

    绿色施工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体系,涵盖了组织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这一管理体系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中,绿色施工管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规划设计的不足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在项目施工规划设计阶段,节能环保的考虑往往不够充分,导致缺少对工地保护、周围环境保护以及减少施工垃圾产生的有效措施。这不仅影响了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还可能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监管力度不够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场施工的绿色动态监管不足,缺乏分段自评与预评机制,使得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环保措施难以得到有效执行。这种监管上的漏洞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最后,节能环保型施工现场的缺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针对项目施工危害、生态环境、医疗救助等方面制定的相应管制制度与方案尚不完善。这不仅影响了施工现场的环保水平,还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综上所述,绿色施工管理在规划设计、监管力度以及节能环保型施工现场的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不充分

   在工程项目现场的材料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首先,关于结构材料的使用,我们发现存在未充分利用符合施工标准的商品砂浆与预拌混凝土的情况。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

其次,在围护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我们发现保温隔热性能优质的材料使用不足。这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能耗过高的问题,从而增加运营成本。此外,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材料耗损较大,进一步增加了工程成本。

最后,在周转材料的使用方面,模板与脚手架的周转次数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模板支撑方案不够完善。这不仅增加了材料的使用量,还可能导致施工效率低下,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现场的材料管理和使用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3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

 3.1 实施有效的经济刺激手段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政府应当专门设立一笔专项资金,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绿色建筑工程所带来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其次,利用这笔资金对现有的建筑进行绿色改造,使其更加节能环保,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最后,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推广并示范各种节能技术,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绿色建筑的实践中来。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进一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采取直接补贴或贴息补贴等措施,刺激生产者在绿色建筑领域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财政补贴也能有效地刺激消费,扩大市场需求,让更多消费者愿意选择和购买绿色建筑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为了确保绿色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政府还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标准规范。这些政策和规范将为绿色建筑的推广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绿色建筑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其次,政府可以制定绿色建筑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新建建筑必须达到一定的环保节能要求,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换代。最后,政府还可以建立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对符合标准的建筑颁发认证证书,提高绿色建筑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

 

3.2 提高碳基能源使用率、降低使用量

  如何能够提高碳基能源使用率、降低使用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引进使用低碳建材,淘汰落后产能,充分利用建材业窑炉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城市垃圾,从而提高碳基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碳基能源的使用量,还能有效利用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开发新能源:积极开发可循环利用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以缓解石化能源的缺乏。通过推广和应用这些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碳基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的开发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繁荣。

3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能耗等关键领域,实施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改造措施,如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推广智能电网技术、优化建筑设计等,以大幅度提升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这不仅有助于直接减少碳基能源的消耗量,还能在经济活动中嵌入绿色低碳的理念,推动形成节能降碳的新风尚。

4强化能源管理政策: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和监管体系,制定更为严格的能效标准和排放标准,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整改。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实施能效提升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行动,共同推进碳基能源使用的科学管理和合理控制。

5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升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例如,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行或步行代替私家车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推广电子文件和在线会议等无纸化办公模式,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共同营造低碳环保的社会氛围。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碳基能源的使用量,还能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3.3 重视工程施工污染控制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措施:

1在控制灰尘污染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来减少灰尘的扩散。此外,硬化施工现场的道路,使其更加坚固,可以有效减少因车辆和设备移动而产生的扬尘。同时,使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或电力,代替传统的煤炭或柴油,可以显著降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2在控制噪声污染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机械设备采取遮挡措施来降低噪音。例如,使用隔音材料对设备进行包裹,或者在设备周围设置隔音屏障。此外,选用新型机械设备,这些设备通常具有更低的噪音水平。为了进一步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我们应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施工活动,尤其是在居民区附近。

3在控制光污染方面,我们应做好光源的遮挡工作,确保光线不会向四周扩散。这可以通过安装定向灯具或使用遮光罩来实现。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避免光线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尤其是在夜间。

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我们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确保施工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4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未来方向

4.1 深入探索建筑气候适应性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带来了极为丰富的地理和气候多样性。从寒冷的北方到炎热的南方,从湿润的东部沿海到干旱的西部高原,气候差异显著。因此,建筑的建造模式与方法必须因地制宜,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差异性。为了应对这种多样性,我们应当深入探索和研究不同建筑空间类型的气候适应性方法,以确保建筑能够有效地适应其所处的自然环境。

通过系统地进行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研究,我们可以建构出一系列正确的规避与调节机制。这些机制将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从而创造出既舒适又节能的建筑环境。例如,在寒冷地区,建筑设计应注重保温隔热,以减少热量流失;而在炎热地区,则应考虑良好的通风和遮阳措施,以降低室内温度。

此外,气候适应性研究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进一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荷。通过合理的设计,建筑不仅能够自给自足,甚至还能为周边环境提供额外的能源支持。最终,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方法,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达到节能降耗和减少环境负荷的目的。

 

4.2 强化被动技术的应用

    被动技术是指通过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包括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设施的设置、自然通风的利用以及自然采光的优化等。被动技术的核心理念在于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通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例如,通过合理选择建筑的朝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设置遮阳设施可以有效阻挡夏季的强烈阳光,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利用自然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降低空调和通风设备的能耗;优化自然采光则可以减少白天对人工照明的依赖,进一步降低能耗。被动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还能显著提升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因此,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应高度重视被动技术的应用,将其作为实现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结合被动技术的各项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4.3 提升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实施绿色施工管理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从而在建筑行业中强化环保理念意识,推动节能减排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加大对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管理水平,推广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使其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我们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环境影响的目的。同时,绿色施工管理还能够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环保材料和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建筑项目的环保性能。因此,加强绿色施工管理不仅是对环境保护的贡献,也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结论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对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加大对绿色建筑工程的重视,结合管理现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以推进绿色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通过经济刺激、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控制施工污染、探索建筑气候适应性等措施,不断提升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绿色建筑理念在房建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浅论[J]. 罗婷.四川建筑,2023(04)

[2]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夏贵洲.住宅与房地产,2023(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