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魏鸿喆 时东涵

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济宁市兖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 济宁 272100

摘要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思政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泛滥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虚拟社交环境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等。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现状,探讨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机遇。研究表明,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加强师生互动与网络素养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本文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助力思政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思政教育;挑战;机遇;教育创新

正文

引言

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轨迹。教育领域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生着深刻变革。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环节,其在互联网+”背景下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思政教育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信息过载、虚假信息传播和网络文化冲击等问题,给思政教育的实施带来了新的难题。因此,深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对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系统阐述互联网对思政教育的影响,提出应对策略,促进思政教育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1)思政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表现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逐渐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转变,网络平台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慕课、微课、在线讨论等形式,思政教育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更广泛的传播。此外,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平台,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传播渠道和互动方式,增强了教育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然而,这些新兴形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度探索与创新。

2)互联网技术对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技术为思政教育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海量的思政教育资料,拓宽知识面。其次,互动式教学工具的使用,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提升了教学效果。例如,在线讨论平台和即时反馈系统,使得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此外,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态,实现个性化教育和精准辅导。互联网技术的这些积极影响,极大地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为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提供了有力支持。

3)思政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尽管互联网技术为思政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容易干扰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同度下降。其次,网络文化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得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受到削弱。此外,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碎片化学习习惯,影响了其对系统性思政教育的接受和理解。再者,教师在互联网思政教育中的专业能力不足,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思政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制约了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思政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针对这些挑战,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策略,提升教育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机遇

1)教育资源的多样化与丰富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数字教材、视频讲座等形式,提供更加灵活和多元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利用慕课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思政课程,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数字化资源的使用,降低了教育资源的获取成本,扩大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

2)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渐向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模式转变,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例如,利用在线讨论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此外,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模式的引入,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师生互动的深化与增强

互联网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深化与增强。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在线讨论平台和社交媒体,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社交平台,及时发布思政教育信息,解答学生疑问,增强教育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参与到思政教育的讨论和建设中,提升了教育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三、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挑战

1)信息泛滥与虚假信息传播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信息量巨大,使得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传播成为思政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接触到的多元化信息,容易混淆视听,影响其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的传播,可能误导学生,削弱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因此,如何在信息泛滥的环境中,筛选和传递正确、权威的思政教育信息,是当前思政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2)学生注意力分散与学习兴趣下降

互联网的高度互动性和娱乐性,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学习兴趣下降。社交媒体、游戏和短视频等内容的吸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分心和懈怠,影响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此外,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学生难以进行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思政学习,导致思政教育内容难以深入人心。因此,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是思政教育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3)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与教学方法滞后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思政教育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有效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经验和方法。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无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解决当前思政教育挑战的关键所在。

四、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应对策略

1)加强思政教育内容的数字化与多媒体化

为了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传播方式,思政教育内容应进行数字化与多媒体化转型。通过制作高质量的思政教育视频、动画和互动课件,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想动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辅导建议,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开发思政教育应用程序和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功能,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升教育的互动性和参与度。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和在线讨论等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学习材料和任务,学生在课后通过项目实践和在线讨论,深入理解和应用思政教育内容。此外,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和学习效果。通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3)提升教师的互联网素养与专业能力

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互联网素养与专业能力,才能有效应对思政教育的新挑战。学校应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技巧。例如,组织信息技术培训班和教学研讨会,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和创新教学能力。此外,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提升其在互联网思政教育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通过提升教师的互联网素养与专业能力,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4)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监管与引导

为了确保网络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监管与引导。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其科学性、权威性和正确性。同时,学校应建立网络思政教育的管理机制,监控和审核网络思政教育内容,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维护学生的思想健康。此外,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其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培养其正确使用互联网进行思政学习的习惯。通过加强监管与引导,网络思政教育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5)促进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

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是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学校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使用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力量。例如,邀请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学校的思政教育活动,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网络思政教育能够形成多方联动的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与案例分析

1)提升思政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通过互联网+”模式,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利用在线平台和多媒体资源,思政教育能够触及更广泛的学生群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某高校通过建设思政教育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互动功能,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学习。数据显示,参与在线思政课程的学生比例和学习积极性均显著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得到增强。

2)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通过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与认同感。通过在线讨论、互动问答和虚拟课堂等形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的讨论和实践,提升了其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和内化程度。例如,某中学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在线讨论平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价值观形成。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显著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3)案例分析:某高校“互联网+”思政教育实践

某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了网络思政教育实践项目,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和在线互动平台,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项目实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显著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得到扩大。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导,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变革。然而,信息泛滥、注意力分散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对思政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与网络素养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 任立.“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与成效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4,34(08):50-53.

[2] 庾添.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融合创新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4):80-83.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24.04.017.

[3] 赵梦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研究[D].烟台大学,2024.DOI:10.27437/d.cnki.gytdu.2024.000388.

[4] 李帆.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24.DOI:10.27732/d.cnki.gnzsx.2024.000537.

[5] 杨悦.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优化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24.DOI:10.27821/d.cnki.gdlhy.2024.0000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