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与中小微企业合作共赢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邓富春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摘要

本文从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从职业教育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实际效率出发,从职业教育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挑战路径探索、实际成效等实际问题出发,展开了对职业教育机构进行的调查和研究,最终,职业教育机构提出了政策红利解难、信息平台搭建、自主创业引领、产业升级共享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为职业教育机构为区域中小微企业能力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小微企业;高职院校;服务区域能力

正文

项目资金来源: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职业院校与中小微企业点对点精准协作模式下的教改路径探究”(项目编号:J20223021YFC)。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育高素质技术人员,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研究开发、产品更新等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人员”。在三个层面上,我国的发展要求是:一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促进地区工业的升级;二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业生态圈;三是加强对“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促进科技强国”的实现,促进科技强国的建设,提高科技强国的综合实力。

 

1、中小微企业服务区域能力建设的需求

德国拥有全球3500家中小规模的“隐形冠军”企业的40%。德国拥有31个机器制造行业中的17个行业,位居世界前列。根据赫尔曼·(Hermann Simon)的著作《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Hermann Simon)中的说法,德国企业的实力,并不取决于企业有多大,而是取决于企业有多强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高等专科学校要以为本地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技术研究开发与产品更新等方面的支持,为本地区的中小微型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与技术支持。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其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强有力的教师团队能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经济基础。其目标是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与其所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互为依托,协调发展。

 

1.1为中小企业和微型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持

高等职业院校是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最紧密的一种类型。在国家战略的实施进程中,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建设提供帮助的责任,找到需要的方向,为发展带来活力,提高提供的服务品质。中小微企业与企业的技术资源共享,与职业技术学院的项目结果共享,多重需要的优势融合,多方利益都得以协调。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构建制度型合作方,加强职业教育联合体的协作。在“两网融合”的进程中,提升了“两网融合”的服务水平,提升了“两网融合”的服务水平。

 

1.2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十四五”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高校自主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创新能力与地区的社会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教育效果也不能与地的产业结构相匹配。以此为依据,高职院校应该以地区的实际需要为着力点,对科技服务能力及创新服务范围进行重新定位,对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群体的发展内需进行规划,找到科技创新的发力点,提高科技创新服务的精准度。

 

1.3培养高职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精神

按照认识的顺序,进行多种知识的建构。中小微企业以市场需求与用人定位为依据,稳健提升创业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应用能力的需求,衍生出协同提升、分级定向模式。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学”的专业素质,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在中小微企业中,要对“专业素养、自主项目”的体系进行培养,并将其作为创业理论与技能的核心,同时还要对创业管理等相关的知识体系进行重点的培训,使其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技能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战略谈判。

 

2、区域服务企业建设的现状问题分析

2.1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因为区域规模、经济发展、薪资待遇及晋升空间等方面的原因,中小微企业一直都存在着对过硬技术人才的需求瓶颈,从而导致了招聘不来,聘用来也不能留下的矛盾局面。其次,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着“低水平”“低风险”和“低技术人才”等关键问题,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于当前的行业结构正在进行着深刻的转型,导致了目前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另外,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很多中小型和微型企业想要引入他们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困难,想要把他们留下来就更困难了。另一方面是,在专业、课程设置,技术服务、社会培训,以及校企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高职院校自身还与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脱节,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人才,并不能很好地与新常态下,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匹配,尤其是不能很好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2.2高职高专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实施,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规模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毋庸置疑,在区域城市经济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定位发展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一是在我国,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根据不完全的数据显示,在2016—2021年期间,共有290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专利转移,占据了专利申请学院的27%,但是只有不到10所学院的专利转让率高于10%。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科学研究结果转化不高;二是高职院校的科研课题与中小企业的科研课题不相适应。它的根源是脱离了企业的需要。高职科技创新活动与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有很大差距,科技创新活动很少。三是技术资金投入水平不高,技术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资金缺乏。因为老师们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脱离,所以很难跨越学校与企业的差距,他们不明白企业的生产过程,对于企业所要求的技术开发、技术应用研究,他们缺少在企业的第一线的生产经验,这就造成了地区服务的对标困难;四是学科集群的整体实力并不突出。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仅以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基础,没有以市场需要为基础,缺乏先进性和创新性。五是毕业生素质较低,素质较低。学校“所教”的专业技术、实习经历与将来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存在着一定的落差。除了专业技能以外,学生的专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及职场态度等,导致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产生了一系列不适应的现象,从而导致企业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再培训。六是社会性的观念水平较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与其所处的地区中小微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首先,"双师型"教师资源单一化,缺少为社会提供帮助的能动性,专业技能培训体系不完善,教师的行动力不足;其次,高职教师对创业活动的投入程度较低。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在进入企业、进入工作岗位的过程中,在实践中表现出了一种“不适应”的现象;第三,对中小型和微型企业不能提供对等的报酬,从而让技术人员望而却步。

 

3、高职院校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陈宝生部长立足于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服务的要求,为解决我国高职院校与小微院校之间的矛盾,他认为,高职院校应从“长入”到“成长”,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与小微院校之间的“成长”。

3.1加强地方政府的整体协调

在《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要实现“管理方式的协同性”“管理方式的法制化”和“管理模式的普遍性”。“政府要起到主导的作用,要鼓励企业和高等职业学校一起对地区的社会进行积极的参与,要加强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企群的整合”。我们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人员与高职师资的相互交流。政敌策,鼓励导向,利益分配,利益分配。为企业共同培训提供便利,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给予合理的工资待遇,或给予职业伤害保险费的优惠;采取“一对一”的“人盯人”方式,强化学校导师的积极跟踪,为企业“减压”。

同时,政府也要将自己的服务平台发挥到最大,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大数据进行实时的统计和公开,包括薪酬待遇,与各大职业学校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各职业学校之间的契合度,以及各职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了提高产业的声望,提高社会的福利。

 

3.2提高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因

中小规模的企业缺乏的不仅仅是人才,还有技术。高等职业学校应该将当地经济发展与中小微企业的现实需求相联系,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服务和技术后劲,并将其激发出来。

第一,对企业的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一是中小企业需要长期聘用高质量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有利于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过程中保持人才的稳定;二是通过协同推进企业流程重组、技术更新与产品更新,为企业技术更新与技术开发的支撑与提升,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

第二,与高职的专业相适应的建构。一是科学的专门化。高等职业学校要注意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衔接,将校内外的人才与设备资源进行整合,在外部,充分利用集群的优势,开展服务社会和地区的发展,不断地关注学生的将来的工作岗位。以地区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为重点,保证人才培训计划可以与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能力的需要相匹配;二是提高人才素质。在高职教育中,要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不断推进技术和业务的创新。中小微企业要积极地参加到融合实效联合攻关当中,帮助他们解决地区产业的共性应用技术难题,强化对生产改造和工艺增值的强化,帮助他们解决企业的实际技术问题,并将拥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推向市场,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协同进行技术研究与人员培训,创建地区建造的增值业务的领先品牌,还可以间接地提升国家项目的申报比例。

 

3.3搭建产学研用资源共享的创新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和当地中小微型企业应该实现“双向”的互动。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为中心,努力构建一个高层次、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援助、企业咨询等多种不同的服务。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制度,鼓励教师队伍为地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在应用技术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地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中去,把科研和教育的研究结果变成了企业的生产力,保证了企业的训练效果,提高了师资的服务水平;其次,要加强对专业人士的法律保护,创造更好的政策氛围,为与专业人士的合作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优惠等,为专业人士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以企业与学校的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企业与学校的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企业与学校的优势资源为依托,打造出服务于地方的新的品牌标杆。

 

结语:

在世界的发展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在“十四五”时期,我们的职业教育将会迈入一个全新的高质量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战略规划,在增长眼界上下更大的功夫,在增长技能上取得更大的成果,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最终建立一个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高等职业学校要对社会的需要进行协调,要将科技平台和创新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为地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精准的服务,提升其服务的层次,提升其服务的有效性,提升其品牌的影响力,提升其对社会的服务贡献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A].

[2]李玮 .张向辉,王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提升路径研究,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对外经贸,2021(02):136-139.

[3]孙风山,张玉芳,巨荣峰.社会服务:优质高职院校的重要内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8).

[4] 谢俐.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的方位.方向与方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9(4);1-5.

[5]马增魁. 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策略[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1).

[6]李坤,申小中,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服务区域中小企业能力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09);17-18.

[7]王凤华。王海丽.范国渠,等高等院校科技社会服务功能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32):92 -9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