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班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探究能力的发展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李秀梅,万娜娜

合肥海恒教育福禄园幼儿园 安徽省合肥市 23060

摘要

4-6岁的幼儿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幼儿教育中,种植活动作为一种自然、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还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其探究能力。大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通过引导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其探究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大班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探究能力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

大班幼儿;种植活动;探究能力

正文


1. 种植活动与幼儿探究能力的关系

1.1开展种植活动的价值

1)生命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命题。

2)种植活动能让幼儿亲近自然、走近生命,为幼儿提供体验感知,是幼儿园必备的教育活动,这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项重要活动。

3)幼儿可以通过种植活动,关注植物生命的成长过程,通过劳动,在精心呵护植物的同时学会仔细观察生命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从小培养幼儿对生命充满尊重和热爱。

4)种植活动有助于幼儿形成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因此幼儿种植活动是非常有温度和情感的活动,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收获知识和经验、锻炼能力,还可以培养情感和态度,是情感教育渗透的良好平台。

1.2探究能力在种植活动中的体现

在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中,探究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的。首先,幼儿在种植过程中会自然地产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如“为什么种子要埋在土里?”“为什么有的植物需要很多水?”这样的问题,体现出他们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幼儿在动手种植时,会尝试不同的种植方法,如调整种子的深度或改变浇水的频率,以寻找最佳的生长条件,这实际是他们在运用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2. 大班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发展探究能力的实践

2.1师幼共同探讨种植计划

1)针对种植场地,需细致考察并对比分析周边植物的生长状况。

2)组织亲子间的深入讨论,共同决定适宜种植的作物品种。

3)集体参与,对植物种子进行细致观察,并依据观察结果通过投票方式选定种植种类。

4)探讨种植的具体方法,并明确所需工具的种类与数量。

5)在种植合作方面,根据学号进行分组,确保团队协作的顺利进行。

此计划实施过程,既融合了参与者的既有经验,又促进了新经验、新知识及新技能的获取。前期阶段,通过调查法,家长与幼儿共同商议并决定种植绿色蔬菜。幼儿通过触摸、观察、嗅闻等多种感官手段,深入了解各种蔬菜种子的特性。在选种环节,我们综合运用了观察、讨论、分析及比较等多种探究方法,最终通过投票,青菜、生菜、香菜及乌菜因得票较多,被选定为本学期的主要种植品种。

2.2种植与管理过程

2.2.1 种植流程

1)首先,对种植园进行区域划分,明确划分为四个独立的板块。

2)随后,组织讨论关于土壤的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翻土、松土、晒土等必要步骤,以确保土壤适宜植物生长。

3)接下来,幼儿被分配至不同的小组,并在各自小组内明确分工,共同参与到种植园的准备工作中。

4)在成人指导下,幼儿亲手进行播种和浇水作业,培养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初步认识。

5)鼓励幼儿对蔬菜的生长进行猜测,并坚持每日观察、讨论和养护,以加深他们对植物生长周期及条件的理解。

6)最后,通过持续的观察、比较、记录和分析,幼儿将对每种蔬菜的生长过程进行表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养。

2.2.2种植分析

1)幼儿自主种植并管理。种植之后,就需要管理。管理是一项相对长期的任务。这需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任务意识。当然,管理过程也是重要的观察过程,任何管理行为都是根据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而发生的。这个部分应尽可能调动幼儿自身的力量,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完全让幼儿动手去做,如:翻土、松土、播种、浇水等等。在第一次统一种植后,带领幼儿每日观察菜地变化并进行讨论。让幼儿猜测一起种下去的种子会一起发芽吗?有一半幼儿猜测会一起发芽,(大多是没有了解植物的经验)还有一半幼儿认为不会同时发芽(幼儿有去老家看到爷爷奶奶种菜的经验)。带着幼儿的讨论和猜测,幼儿怀着极大的期许和兴趣每天去种植园去观察的时刻,期待看到植物发芽的开心时刻。通过挖土、松土、晒土、播种、平土、浇水等等种植程序,结合幼儿的猜测、小组讨论、集体讨论、亲身实践、分析总结等系列过程使得整个种植课程变得特别的有意思。

2)引导观察和分析。比较关注植物产生的新变化,用表征的方式记录植物的变化。对于植物产生的一些重要变化,采用实践、集体观察、观察比较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如生菜与青菜、乌菜菜有什么不同,除了颜色有不同,还需要幼儿深入的比较观察菜叶和根茎部分。孩子发现了很多不同的同时,也是给予幼儿惊喜的过程。

3)自主研究生成活动。蔬菜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养护方式也不同,当发现菜叶上有小洞洞时,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现场讨论。很多幼儿认为是虫子吃的,也有幼儿认为是小鸟吃的,只有2个幼儿说可能是蜗牛吃的,大家并且积极探索原因,最后终于发现菜叶下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蜗牛,有的正在吃菜,幼儿找到了问题根源。对于蜗牛吃菜怎么办?又展开讨论,有的说:“抓住放生到树上,让它吃树叶”,有的说:“给它们重新找个“家”。当大家都沉浸在大雪后雪白的世界里时,孩子们依然是惦记着去看蔬菜,当发现蔬菜完全被白雪覆盖的时候,讨论又开始了:“我们的蔬菜怎么办?”“它们会不会很冷?”“会不会冻死啦?”“怎么办?”……,并展开了拯救蔬菜的大行动。

4)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幼儿了解到在种植的几种蔬菜中,乌菜发芽最早,收获却是最晚,温度在20度左右最适合生菜和香菜生长等知识。很多植物的收获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与配合。通过对蔬菜的观察过程让幼儿感受到菜叶形状、大小、气味、颜色等特征都有所不同。幼儿可以通过看、摸、尝、嗅等感觉渠道获得很多新的经验和感受,幼儿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收获蔬菜的特征及自己吃自己种的蔬菜的感受。当幼儿收获和品尝这些蔬菜时,幼儿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因此,收获是喜悦的,收获也是包含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和发展机会的。这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步骤性策略体系,使这些步骤性策略系统在以后相似的植物种植时,可以自动的迁移引导幼儿的种植行为,在这不因幼儿获得了经验知识还有动手的能力和发展了合作的能力。

5)开展合作模式。在种植活动中,通过鼓励互相协作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大部分幼儿都能在其他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使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价值,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帮助家长做家务,实现自身价值,奠定未来积极从事行业工作的基础,有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2.3种植收获

2.3.1 幼儿成长成果

1)幼儿展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通过实践活动,有效培养了热爱劳动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2)幼儿成功掌握了多种蔬菜(包括青菜、香菜、生菜、乌菜)的种植与管理技巧,如土壤疏松、种子播种、肥料施用、水分灌溉及日常管理。

3)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形成了主动探索与亲身实践的精神,并树立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们深刻认识到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明确理解了“拔苗助长”的不可取性。

4)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渴望与浓厚兴趣。

5)幼儿学会了观察与记录,能够主动了解蔬菜的名称、种植要求等信息,并尝试进行表征记录。

6)幼儿培养了对所有生命的敬畏之心。

7)通过愉快的劳动体验,幼儿深刻体会到了“劳动光荣,收获与付出成正比”的道理,真正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2.3.2 教师教学收获

1)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积极转变,摒弃了传统的幼儿学习理念。

2)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强调幼儿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而我们实施的生活化种植课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启发探究式的活动形式,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功实现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专业学习路径,即发现活动中的问题、了解把握问题、引导查找问题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最终回归并指导主题活动。

4)在知识传授与结论获取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领悟和掌握了创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还形成了种植专业所必需的基本观点与科学态度。

 

3. 开展种植活动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家长观念的影响

在探讨种植活动对大班幼儿探究能力的影响时,家长的观念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些家长可能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习就是获取书本知识,对种植活动可能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会分散孩子对学术学习的注意力。

然而,种植活动实际上是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21世纪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理解,探究能力的培养并非与学术学习相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当孩子在种植过程中遇到植物枯黄的问题,他们会自发地寻找原因,这个过程就是一种自然的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幼儿园和教师需要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分享成功案例、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展示种植活动如何在实际中促进幼儿的探究能力发展。同时,可以引用教育专家蒙特梭利的观点,强调儿童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实际操作,包括种植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和好奇心。

3.2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的有限性是开展种植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由于幼儿园的场地、资金和人力等资源有限,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种植活动的需求。例如,种植园的区域划分可能受到场地限制,无法为每个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独立种植。此外,种植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可能因预算限制而无法充分配备。

面对资源有限的挑战,幼儿园可以采取一些对策。首先,可以优化资源分配,合理规划种植园的区域,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种植活动。其次,可以与社区、企业或非政府组织合作,寻求外部支持和赞助,以获取更多的种植工具和材料。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教育,鼓励孩子们利用废旧物品作为种植工具,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又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教师需要发挥创造性,设计更多低成本、高效益的种植活动。例如,可以利用回收的塑料瓶、纸杯等作为种植容器,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让孩子们了解废物利用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种植,通过分工合作,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来。

3.3活动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

活动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包括天气变化、病虫害的侵袭以及植物生长的不确定性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对种植活动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种植失败。为了应对这些不可控因素,幼儿园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

首先,幼儿园可以建立一个灵活的种植计划,根据天气预报和季节变化调整种植时间表和种植品种。例如,在多雨季节,选择耐水湿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或者在天气晴朗时安排户外种植活动,确保种植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幼儿园可以通过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遇到植物生长不良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析原因,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种植方法。

最后,幼儿园可以与家长和社区合作,共同应对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挑战。通过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邀请家长参与种植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增强家长对种植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幼儿园可以与社区合作,共享资源,如借用社区的种植空间或工具,共同开展种植活动,提高种植活动的可持续性。

 

语:

种植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效果。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可以亲身体验生命的生长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未来应不断总结种植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持续改进种植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法,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探究平台,帮助他们在种植活动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郁嘉琦.大班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行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3.

[2] 陆晓琳.大班幼儿种植活动的实践与探究[J].读与写,2022(31):214-216.

[3] 沈丹丹.STREAM视域下大班幼儿种植活动策略研究——以大班幼儿搭建豆苗藤架的活动为例[J].华夏教师,2022(11):36-38.

 

 


...


阅读全文